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赴藏志愿者:追逐理想奉献西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9:38 中国西藏新闻网

  清华新闻网

  匆匆赶到医院门口时,皮肤黝黑、身材健壮的王凯已经等在那里。拉萨的9点钟天色只是微微擦黑,夕阳下,受访者简短的自我介绍和略显严肃的表情传达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穿过医院曲曲折折的长廊,走进略显局促的办公室,受访者很随意的倚坐在离我们最近的茶几边,这让我有机会正面观察他的脸——他的肤色很深,深到可与当地藏民媲美;

眼睛不算大,但是很有光彩;厚厚的嘴唇,嘴角习惯性的微微上扬,这样的组合使他脸上的表情总显出一点点不羁的倨傲,但得体的言谈、低沉的嗓音仍然给人留下老练持重的整体印象。

  年轻赋予“挫折”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收获”

  2005年夏天,即将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毕业,手持宝洁和北青报优厚offer的王凯,出人意料的决定参加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北京市当年51名赴藏的高校志愿者之一支援西部建设。问及原因,王凯解释说,一方面是为西藏的神秘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别人眼里已经相当优厚的offer并不能满足他的追求与理想,“我也上水木的求职版,但我觉得我和那上面大多数人对工作的评判标准不太一样。”说这话时的王凯显得直率而诚恳,他坦言当时确实还没有想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只知道与其接受一份高薪却尚未契合理想的工作,不如去一个自己向往的地方,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想一想自己真正的期望。

  但是来到西藏后的际遇并非一帆风顺,以男护士身份进入拉萨市人民医院的王凯由于专业不对口,被“辞退”了。为了坚持从医的理想,在举目无亲、四顾无朋的拉萨,王凯毛遂自荐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幸运地被影像科张主任所赏识,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虽然头几个月的工作只是在科室打杂,但他依然做得愉快,因为每一件事务都是崭新的,在这里可以体验学习的快乐。

  他叙述这段经历的语气一直很平和,让我们惊异于他在每一次困难面前的乐观,追问他从没有被现实与预想的落差吓倒过么?

  “刚被辞退的时候也迷茫过一阵,但很快就恢复了。我觉得我们在大学里学的是一种能力,走入社会后,只要经过培训,什么工作都可以做……所以在拉萨找工作和在北京找工作其实没什么两样,关键是想明白你想做什么。”对理想的执着使他对每一次尝试都充满了热情,即使跌倒仍不失为一种新的体验,在他身上我们看到年轻赋予“挫折”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收获”。

  享受工作“新鲜”的挑战

  在科室打杂的日子里,凭借勤奋好学和良好的社交能力,王凯得到了师长的信任以及同事的帮助,逐渐开始参与一些科研工作。由于只有一年的医学院经历,不能从事直接的医务活动,他便发挥自己在基础理论方面的专长,进行一些有意义的病理比较、统计工作,于2005年下半年完成并发表《运用核磁技术对高原地区人群的脑白质损伤的研究》等论文。并且兼任西藏大学医学院的助教,为那里的学生带去前沿的信息动态。与此同时,王凯还主动参与每晚的急诊值班,虽然不能直接医治,但可以指导病人、安抚家属,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各种治疗手段、积累大量实用经验。某些特殊情况下,他还会充当翻译。拉萨每日接待的国外游客不计其数,多数既不懂中文也没有翻译,每当这样的游客前来就医时,王凯的使者角色总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无障碍的交流以及适时的诊治常使外国患者对这位“准医生”充满了感激。

  拥有了基础科研的成绩和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王凯2006年有幸参加了自治区医院与美国祈福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于年初对西藏那曲地区的1500名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普查和治疗,该项目在免费救治的同时积累第一手的相关数据,对研究高海拔地区世居人口的生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7月,王凯再次受到医院的信任,参与到西藏2006~2007卫生厅直属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项目中,该项目负责全西藏自治区未来一年的药品供应,为期1个半月……由于年初的合作尚未结束,他将在两个项目间分配他有限的时间,但他说这样的忙碌又是他所期待的,因为工作的充实恰好占据了思想的空白,让人无暇品味独在异乡的落寞与无常。生活上的艰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当我们问到来拉萨后有没有感到特别的困难与孤独时,王凯习惯性地歪歪嘴角,合抱着双臂耸耸肩,坦言最大的困难就是这里信息闭塞,在从事科研项目时想要得到最新的资料非常困难。由于医院的网络建设有限,本科时在学校可以轻松共享的国内外资源在这里无从获取,信息瓶颈严重牵制着科研进程。

  至于生活方面的艰苦,他笑称每月1300块钱并不会让他如何拮据,如果在乎经济上的富足,当初也不会选择这里。西藏的神秘与奇丽是促使他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原因之一,面对这个无法更改的决定,母亲曾经流着眼泪为儿子打理行装。

  “我这次来西藏,还有本科的几次转系都是自己决定的,我会和父母商量,但是主意还是我自己拿。”他语气中有毫不掩饰的自信与得意。

  初到西藏的种种不顺利并没使他后悔——因为决定是自己做的。努力安定下来后偶尔寄情西藏神奇壮美的雪山草原成为慰藉远离亲朋之情最有效的办法。在办公室的电脑上,他很自豪的向我们展示了他独自爬上篷布日山拍摄的拉萨俯瞰图,以及其他一些行程的图片记录,在图片面前,我们开始相信:有幸与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神山圣湖为邻,对于一个年轻人,生活条件上的困难实在算不了什么。

  未来:深造MPH

  从小养成的直率与自信使王凯的性格中兼具了富于行动力的特征。在坚持理想的前提下,做任何打算时,他的考虑期限不会超过一年,他认为与其将时间耗在对缥缈未来的无望预测上,不如脚踏实地的从现在做起。

  在采访过程中,王凯常会提到7月22号对他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因为2005年的这一天他来到了拉萨。时隔一年零两天后的今日,在已经履行完为期一年的志愿者义务后,他仍然从容的留在这里,他说这样的决定背后原因很多。

  随着工作步入正轨,王凯对自己未来研究方向的规划也渐渐明朗,在偶然接触“公共卫生”(publichealth)这个较新的学科概念后,他发现这个“运用医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成就,用以改善和保障人群健康,预防疾病的学科”似乎更适合他目前的知识背景,而且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起步较晚,正急需大批从事卫生行政管理、预防医学、医疗保健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投身其中。王凯曾描述他理想的事业应该是:让他感兴趣的,可以耗毕生精力去探索,并且对人类有意义的课题。以前他只是懵懂的把这个模糊的概念与医学结合在一起,现在他很自信的认定公共卫生就是与他的理想最为契合的方向,因此目前他也在筹备出国深造攻读MPH(公共卫生硕士)的事宜。

  “既然回到北京也是申请学校,留在这里也是申请(学校),目前医院的工作确实需要我,我在医院也可以参加更多有意义的项目,那又何妨再留一年呢?”他很坦率的道出了留下的原因。

  “有没有想过万一明年出不去呢?”

  “那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而且如果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就会尽全力去做,所以我也很少考虑失败……”采访结束后,王凯带领我们参观了夜晚的医院。穿上白大褂的王凯俨然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穿行在病房与急诊室之间,快活地和每一位医生、护士打招呼,询问他所了解的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好像医院就是他的家。已经陈旧的诊室里,只有几个高原反应的游客在静静的输液、吸氧。一切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就像很多和王凯一样的志愿者在西藏所做的一切。

  后记:回来的路上,对于这群志愿者,心中生出一份钦佩之情——为了那份坚持理想的勇气、为了那份逆境中的乐观顽强、也为了那份也许他们自己并不察觉的质朴的赤诚之心。在这样一个物质的时代谈奉献总会显得矫情,有时候高尚的背后只是一次次平凡实践的无心积累。对这些年轻志愿者的采访其实更像回顾一个个意气飞扬的年轻人的一小段踌躇岁月,没什么轰轰烈烈,但他们所在的地方却实实在在的受益于他们踏踏实实奉献过的那一点点青春,而思想的成长无疑是这些地方对志愿者最好的报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