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个个成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0: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果园、小菜园、小苗圃、小猪厩、小加工厂,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勤工俭学给这里的农村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抡抡锄头养养猪羊种种瓜果

  水泥砌成的猪厩、宽敞明亮的钢架大棚、波光粼粼的鱼塘,走进楚雄市云龙中学,

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校园风景。

  云龙中学,地处楚雄市相对贫困的云龙镇。据校办张老师介绍,过去,学校每年都要花很大力气,动员学生来上学;为了给贫困生免费提供学习生活用品,学校每年还要筹集10多万元资金。为此,云龙中学决定因地制宜,实施勤工助学工程:全校师生齐动手,在荆棘丛生的土地上,开始开山引水、挖石填土、养猪种菜。

  现在的云龙中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基地:15.3亩的鱼塘里,养着鲢鱼、鲤鱼等品种;600多平方米的猪舍,有长白猪、杜洛克等优质猪;11.2亩的种植基地中,新建了600平方米的钢架大棚,种着太空椒、日本象牙萝卜、以色列番茄等稀有蔬菜……学校不仅做到了菜、肉、油自给有余,学生每月生活费仅为30元,许多学生不再为生活费发愁。

  抡抡锄头、养养猪羊、种种瓜果,如今,云龙中学的学生们,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在学习“勤工俭学”这门特殊的课程。

  张老师告诉记者,从2003年到2006年,学校每年勤工俭学的收入达6万多元,51.8%用于救助贫困生和补助学生伙食,20.2%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他用于改善教师待遇和扩大再生产。

  种地超越老子养猪赛过嫂子

  据统计,2006年,楚雄州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48%,就是说,约一半的农村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不能继续升学而回乡务农。

  “种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生产不懂技术,致富没有门路”,针对农村初中毕业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楚雄州1999年选择部分农村中学,在开展勤工俭学的基础上,开办了在基础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综合初中班——即在学生及家庭自愿的基础上,对一部分家庭贫困、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初三分流。分流出来的学生,所学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64。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规定课程学习的同时,采用教育局指定的专业课教材学习农村实用技术,毕业后发放初中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

  在开办综合班的几年中,云龙中学不仅聘请农科站、畜牧兽医站等站所技术人员,进校开展烤烟漂浮育苗及栽培烘烤、玉米制种育苗及栽培、家禽家畜卫生防疫等实用技术讲座和培训,还把一部分养殖种植基地划分给综合班学生,并无偿提供生产资料,让他们应用课堂上所学的实用技术发展种植养殖业。

  综合班的学生们,用学到的技术致富,带动了父母和乡邻。旧关村的陆洪武毕业后,通过栽培优质烤烟,两年时间就买了农用车;学生凡钢毕业后,运用在校所学玉米定向移栽技术,指导父亲合理种植,使家中的玉米缩短了生长周期并增产增收。

  “综合班的开办,拓宽了农村学生的成才之路,培养了一批批会动脑、会动手、有技术的现代初级农科人才,使没有升学的学生,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用型’新型劳动者。”53岁的老校长王世德告诉记者。

  农村学校如何不离农

  据统计,云南省2005年的高中毛入学率为33.7%,今年将超过35%。这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将不能继续升学而回乡务农。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劲松告诉记者,勤工俭学的初衷,一是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学校的部分资金问题;二是使大量回乡务农的初中毕业生学到一些实用技术,并辐射山乡村寨。

  李劲松认为,我国是正在转型的农业大国,农村的教育如何办?现在,很多学校忽视了农村的教育价值取向。他说:“农村学校如果大量培养与城市有关的内容,比如计算机、旅游等,学生会离农、弃农。”

本报记者 陈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