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两千年前的种子竟能发芽 是不是一起“误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9:32 沈阳网

  

两千年前的种子竟能发芽是不是一起“误会”?

  9月12日拍摄到在出土的陶奁里发芽的不明植物。

  9月9日,河北省河间市文保所一名工作人员打开文物仓库沉重的铁门,检查5天前刚刚出土的东汉古墓文物,当看到盛放陪葬粮食的彩绘陶奁时,这名工作人员简直不相信自己

的眼睛:埋葬于近2000年前的陶奁的表层生出密密一层嫩芽。这一神奇消息不胫而走,引起当地考古、农业及生物专家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发芽的种子是不是东汉时期的种子?种子是怎么进入古墓的?神奇种子究竟为何品种?……

  ———种种疑问———

  疑问一:是不是一起“美丽的误会”?

  沧州师专生物系的副教授孟德荣在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内赶到了河间的发掘现场,经当地文化局允许,采到了一株成活的已发芽种子样本,成为了接手种子鉴定工作的第一人。记者辗转查询,终于与孟德荣老师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电话采访。

  据孟老师描述,陶奁内发芽的种子大约有三四十株,如果是两千年前的种子,此发芽率高得惊人;对样本的观察中发现种子表面亮泽,无炭化或霉烂的迹象,两千年来保存如此完好也令人称奇。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近现代种子由于某些“机缘”被人们误认为是“寿星”种子呢?孟老师本人也对“机缘”提出了多种假设。

  假设1:是否由于老鼠挖洞或地表塌陷形成孔道,雨水经孔道携泥土与地表的植物种子冲刷进墓室,并淤积在陶奁内呢?

  据发掘古墓的工作人员介绍,存放陶奁的墓室位于地下约3.5米,且密封土层层次清晰,没有任何被打破的痕迹,可以排除植物种子随雨水渗透进入的可能性。

  假设2:有没有可能是盗墓者带入墓室中的呢?

  据河间市文化局局长田国福介绍,墓室确实曾遭到破坏,里面发现有宋代的瓷片,估计这个时期曾被盗过。但遭破坏地点与陶奁发现地点不同,基本排除陶奁被后人接触过的可能。

  假设3:是否在发掘过程中有浮土携种子进入陶奁呢?

  此假设被田国福局长和参与发掘的工作人员齐声否定。因为陶奁出土后就立即用塑料袋进行了密封处理,然后一直保存在文物库房内,不可能出现浮土进入的情况。

  疑问二:两千年种子成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如果这真是两千年前的种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仍能成活至今,并发出嫩芽呢?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副教授董学会,他长期从事种子生理及物质代谢的信息调控等领域的研究,对河间市千年种子发芽事件亦有关注。他告诉记者,年代久远的种子出土后发芽的先例以前也发生过。比如1952年在辽宁普兰店的泥炭层出土的古莲子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经培育长成植株;加拿大也曾发掘出埋藏在冻土层中的20粒羽扇豆,出土以后发芽,据鉴定,其年龄已有10000年之久。

  董学会说,这些事例说明种子“长寿”并非不可能,但需满足几个条件。第一,种子自身要有一定的体积,且表皮要坚硬、结实,这样才能长期储存所要消耗的养分。比如豆科植物种子、莲子等;第二,种子周围的温度要低,比如国家种子库保存种子的温度就设为-20℃;第三,具有缺氧的保存环境;第四,还要干燥。没有这些适当的条件,种子就会霉烂或被炭化。

  对于河间市出土的两千年种子成批发芽的情况,董教授笑着表示:“不大可能吧。”

  疑问三:神奇种子究竟为何品种?

  9月20日,距沧州师专生物系的孟德荣教授提取神奇发芽的种子样本已经一周有余。孟德荣告诉记者,他得到的种子样本与一般谷子的结构截然不同,因此可以排除出土种子是谷子的可能。但由于样本数量太少,种子具体品种暂时还无法确定。“只有将陶奁里的土和种子全部清理出来,我们才能对其品种展开准确的鉴定工作。”而河间市文化局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暂时封存陶奁,孟德荣也在焦急等待,生怕众多鲜活的样本在封存期内渐渐消亡。

  9月24日,记者突然接到孟德荣的电话。“有新发现!”

  据孟德荣讲,9月22日,有关专家对陶奁内部进行了细致的清理工作,并将清理出的种子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分捡。孟德荣与另外三位当地的生物学专家不仅观察了种子表面的隆起、沟纹等细微的表面结构,还对种子进行了内部解剖工作,并将样本与当地各种杂草及作物进行了细致的形态比对,最终将样本种子分捡成了四类。“一类很近似于当地的一种野草,当地人称之为‘马唐草’;一类近似于‘狗尾草’;一类很像苋科的凹头苋;还有一类很像苡,当地俗称‘草竹子’,其种子常被人串起做串珠、门帘等饰物,这种应用至今在当地人的生活中还很常见。”

  孟德荣说,目前只是根据种子形态学将发掘出的种子进行初步的分类,还不能具体确定这些种子到底属于哪些品种。“确认品种就要对成活并发芽的种子进行进一步培育,将成熟植株表现出的形状与其他品种进行比对,或者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将样本种子的保守基因进行克隆并检测其核酸序列,然后将测序结果与现有品种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这些就是我们日后要做的工作。”

  疑问四:这些种子真是东汉时的陪葬品吗?

  据孟德荣讲,陶奁里的所有种子都是从表层土中清理出来的,陶奁中层、底层土中都没有发现种子。这是否排除了人为埋进土里的可能呢?

  “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或许是陶奁内进水使种子浮上表层土,也或许是土的比重大造成的。”孟德荣回答。

  孟德荣还透露,22日在古墓发掘现场,于距地面1—3米深的墓室壁土层剖面中新发现了许多杂草种子及芽苗。这些杂草种子分布很有规律:集中,而且垂直于地面由上至下呈直线分布,可以肯定不是人为耕作的结果。在前室墓壁土层与后室墓壁砖外侧都发现有按此特征分布的杂草,这些杂草有的已经长出了3—4片叶子。“这些杂草正是当地分布非常广泛的‘马唐草’。”孟德荣肯定地说。

  这些杂草种子何以能垂直分布且如此之深呢?孟德荣推测是由于地表塌陷形成垂直孔道,而后由雨水携泥土和地表种子淤积进孔道,并将其填满,形成了这种状况。而这种杂草种子恰恰很类似于在陶奁内发现的四类种子中数量最多的一种,那是否证明了陶奁内的种子就是雨水由孔道渗入墓内携带进去的呢?

  “目前还不能这样说。”孟德荣说,“杂草种子发现于古墓前室与后室附近的土层中,而陶奁出土于中室附近。再者,雨水淤积于地表塌陷形成的孔道这种推测也还没有很直接的证据。另外,陶奁内也不仅仅发现马唐草一种植物种子。”

  但孟德荣还是对种子的年代产生了质疑。

  “清理出的所有种子未发现一例炭化现象,且表面亮泽。将成活的种子立即植入培养皿中,经培养和初步统计,得出数据:所有出土种子的发芽率为63.6%。这些怎么也不像两千年前种子的表现。”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陶奁里的种子是杂草种子而不是粮食作物。根据古人的墓葬习俗,当时人们的随葬品都是生活中所需之物,他们活着时最需要什么,死时就带走什么。河间地区自古都是农耕区而非放牧区,农民不仅不需要杂草,而且祖祖辈辈都与杂草做斗争,所以当地人不太可能将杂草种子作为随葬品。”

  但这些也不能成为推翻种子出自两千年前的有力证据。“我们还需要高科技手段的支持。比如,利用同位素测量法对陶奁内的种子和土层进行年代鉴定,或者利用基因测序对比现今同类植物,通过其变异程度来大致判断生存年代。”

  ———谜底有待揭开———

  “事件还没有最后的定论。出土种子究竟是哪个年代的产物,具体为何品种,我们都还要在日后进行细致的研究鉴定。”孟德荣接着又对记者感叹道,“其实我们希望这些真正是两千年前的种子,盼望证实这是一个奇迹,那将具有极高的生物研究价值!”

  孟德荣说,如果千年种子成活,那将是“活化石”样本,通过它们就可以判断出东汉时期的植物形态以及生存环境,包括光照、水分、温度等状况,可以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得知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植物的变异程度,包括基因的异同和抗病、抗盐碱等性状的变化等,从而更精确判断物种的进化速率。

  “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并支持科学研究,将真实情况调查清楚。”孟德荣最后对记者说。我们期待着谜底揭开的时刻。

  ■原始新闻

  八月二十五日,河北省河间市龙华店乡阎辛庄一村民在地里取土时发现一东汉早中期的青砖古墓,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立即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九月四日,发掘人员从古墓的中室侧耳室中清理出土一盛满泥土的彩绘陶奁,剥除少量表层土后发现陶奁内有植物种子,并将其封存于河间市文保所的文物仓库内。九月九日,文保所的一名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该陶奁内生出密密的一层嫩芽。

  沉睡两千年的种子神奇发芽!河间市文化局立即对外发布此消息,引起众多媒体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刘奕诗 游雪晴)

  来源:科技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