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博士花万元买苦吃 大学生职前惩戒教育惹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1日07:22 扬子晚报

  昨天上午,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的一场大型职业招聘会上,一家号称中国首个专业从事大学生职前培训的学校一经亮相就吸引众人眼球,四个月的培训费要上万元、学员入校后要经受“魔鬼”训练、培训后包找到工作……而在昨天的招聘会上,一位东南大学的博士生咨询后竟当场报了名,作为大学生和就业者角色过渡之间的培训学校,一系列出人意料的培训方法和理念在求职者中引发极大的争议。

  博士生报名“买苦吃”

  “我要就业”的大幅宣传画昨天上午一出现就引来了不少求职者渴望而迷惑的目光。记者从宣传中了解到,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学校,其通过对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而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同时开展专业课进行专业培训,最重要的是,考进这所培训学校就意味着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岗位等着你。记者在现场看见,一位前来找兼职工作的东南大学的博士生咨询后竟当场报了名。这位叫苏金成的博士告诉记者,他以前工作过,现在在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读书,对于学校与社会实践的脱节深有感触。“以前我曾经在高校行政部门工作过,刚从学校出来的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不知道怎么安排工作,与同事相处也出现过麻烦,曾经组织领导参观还把人领漏了……因此看到有这种专门的职前补课学校,觉得对学校里的我来说很有必要。”苏博士补充到,高校的学习偏于理论,与走上社会后的工作相差甚远,即使是博士在面临就业时也存在着“经验”门槛。不过对于过高的学费,苏博士表示他可以承受,但对普通大学生来说恐怕难被认可。

  

博士花万元买苦吃大学生职前惩戒教育惹争议

  大学生职前培训学校一经亮相就吸引众人眼球。

  这样一种新型培训学校的出现在求职者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位南京金陵学院学贸易的女生则告诉记者,上大学家里已经为她花费了很多钱,再花上万元“补课”是不能承受的。也有很多学生提出,花钱培训到底能有多大效果,包找的工作是不是“实在”?

  “魔鬼”教法锻造大学生

  对于这些质疑,该校负责人表示,万元学费听起来夸张,但是这中间包括四个月的吃住穿费用以及培训费用,请来上课的老师都是知名企业家、高校专家以及职业规划师,这些老师在外面上一堂课都需要数千元。最重要的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学员可以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岗位。“进我们学校要先考试,只有通过的学生才可以进入培训。因为我们是一个学员对应一个工作岗位,我们要对合作的企业负责。

  那么职前培训究竟能让人学到什么?又会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方法?“我们是中国第一所专业从事大学生职前培训的学校,大学生就业难,从主观上找原因是很多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有些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连发票是什么、怎么用传真机、请客怎么请这些基本的职场知识都不知道。我们提供四个月的专业培训,相当于给大学生两年的工作经验。而我们使用的是3T式教学,即由业内资深教师、专业教员和职业规划师组成,将分别从教学、培训、生活管理、职业咨询、心理疏导、人生规划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全方面的训导。”该校李校长介绍说。

  杭州西点男孩学校因“皮鞭管教”备受争议,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所名为恩德职前培训学校对所招收的大学生学员采用的是全封闭军事化的“魔鬼”培训模式,目的就是给大学生“吃苦头”。“在进行封闭式培训的4个月里,学员必须完全听从教官指令。现在的大学生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最需要的是对自身不良习惯的纠正,很多人不懂得遵守纪律,没有遭受过委屈,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协调共事……我们请专业的教官用军事训练的方法管理他们的生活,拓展训练培养职业素质。在这期间我们会引进‘惩戒教育’,对不遵守指令的学生予以罚站、罚干活等各种惩戒。同时我们会有意识地加大挫折教育、委屈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学员更加良好的职业心态。在此之前,我们要求学员和家长签下惩戒承诺书,保证接受学校教学。”一位正在接受咨询的职业规划师告诉记者。

  培训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针对首次出现的专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培训的学校,江苏省人才市场负责人表示,在很多国家,学生走进社会前政府都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就是最为有名的职前培训,但这一点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目前社会上针对就业的各种培训很多,关于大学生的培训也有不少,主要集中在政策性指导,对业务和技能的培训比较欠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就会推出种种培训。但是社会机构出现的这种专业的培训课程事实上是一种商品,因此学生在接受这些商品时要考察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关注培训的老师是哪里请来的,培训的方式是否科学,包分配的工作是否真实可靠。

  江苏省人才市场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说,大学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停留在政策、礼仪方面,要高校对每个人都做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这些缺乏职业能力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就非常需要“充电”,而出现的这种针对大学生的培训学校就是看中了这块市场空白。这种培训类型有它的一种合理性,是对高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但不能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这一块应该纳入教育范畴。在日本,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意识从小就开始灌输,从老师到家长对孩子的职业规划会细致到某一职位。从课程设置到教学上都会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报记者王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