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乡土教材在中国:质疑和改造大一统教育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4:2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蒋韡薇

  其其格的故事

  环境教育流动教学车来到学校的那天夜里,其其格又梦见了多年前的那个早晨:

  天刚亮,妈妈挤奶回来,煮好了奶茶。其其格被妈妈叫醒了,妈妈说要带上奶酪、奶豆腐、炒米、黄油在路上吃。吃过早饭,太阳从陶瑙照了进来,蒙古包里明亮又温暖。爸爸看了看太阳的样子,说:“孩子们,我们收拾东西,装车了。”

  其其格爬进最前面的车里,依偎在妈妈怀里,问妈妈:“我们去哪儿?”妈妈说:“我们赶着羊群去美丽的夏季牧场。”

  草原上的野花织成地毯铺向天边,空气里流动着沁人心脾的清香。集体的草原,大家共同使用,十几驾牛车一起向美丽的夏季牧场搬迁。老鹰在天空盘旋,偶尔有野兔从眼前穿过。其其格觉得这些小动物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爸爸的歌声从远处飘过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去年的那达慕上,哥哥赛马拿了第一,全家人都为他骄傲。爸爸常说:“没有马的蒙古人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的祖先打猎、放牧、作战,都是在马背上。”

  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望无际,高高的野草随风波动。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虽然其其格还是个小孩子,可她觉得这样的旅程很熟悉,好像自己已经走了上千年。坐在勒勒车上,慢慢地、晃晃悠悠地走在草里,小小的她觉得又安全又自在。

  其其格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在苏木中学的宿舍里,不再是那个在勒勒车上的小姑娘了。想着这些年草原上的变化,其其格有些困惑。

  草场承包后,其其格家有了自己的冬夏草场。草原被划分成很多块,分给牧民,这样勤快的人可以有更好的收入。可其其格很想知道,那些铁丝网对她童年的小伙伴——黄羊、野兔、百灵、老鹰都意味着什么?

  其其格家的羊比小时候多了很多。听说这是因为大城市里的人喜欢吃羊肉,喜欢穿羊绒衫,所以多养羊可以多卖钱,生活可以更好。其其格家里还挂着奖状:“牲畜超千头,生活达小康”。

  和别人家一样,爸爸用卖羊的钱在冬草场盖了房子。房子里很暖和、很舒服。可是羊群来来回回地在房子四周走,房子周围的草越来越矮,草叶下面出现了沙子。每天,羊群要走很远的路去远处吃草。

  今年,远房叔叔来其其格家乡的草场放牧了。叔叔的家原来也是在大草原上,后来大片开垦成农田,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沙漠,沙子已经爬上了墙,人们不得不赶着牛羊离开家乡。还有人从叔叔家买了牛羊,租了其其格邻居的草场来放牧。自己家的草场将来也会变成沙漠吗?想到这里,其其格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前几天,家里的牛羊在河边喝水回来后死了,其其格隐约觉得这和最近在自家的草场上开的银矿有关。不知道以后牛羊要到哪里才能喝到干净的水。

  哥哥不再骑马了。现在的人们更喜欢吉普车和摩托车。可前年雪灾的时候,吉普车开不出去,只有骑马才能到外面求援。其其格不禁想起爸爸说的:“没有马的蒙古人是不可思议的。”

  听说从北京来了老师给同学们上环保课,其其格觉得,也许可以从老师那里找到答案。老师让同学们扮演草原上的动物,在模拟草原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其其格懂得了一个道理:草原上的动物、植物种类越丰富,草原上的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水是草原荣枯的关键。工厂排出的废水首先被植物吸收,或者渗透到湿地的腐殖土中,接下去进入鸟儿和牛羊这些食草动物的身体,也会影响到两栖类动物以及昆虫。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最终会通过食物进入人类的身体,带来疾病和死亡。如果能维持草原的生态系统,那么草原人就有可能继续过着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游牧生活。老师还说,风能和太阳能为牧民提供了流动的能源,卫星电话和互联网的出现为传统的游牧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环境教育流动教学车离开时,其其格对老师说:“钱没了,还可以挣,草原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其其格是内蒙古大草原上一个普通的小姑娘的名字,而以上的故事,却不仅仅发生在她一人身上。生活方式变了,环境也变了,这本名叫《其其格的故事》的小册子,是自然之友流动环境教育书系的其中一本。

  小册子最初是设计给草原上的小朋友们看的,文字简短,主要以图画为主,还配了蒙古文。可许多成年人一拿到它就被吸引了,他们常常一口气读完,兴奋地指着其中的插图说:“以前草原就是这样的。”

  给这本书画插图的陈继群,在草原插队多年,如今是一位民间环保人士。《其其格的故事》最初只印了1000本,得知很多成年人喜欢这本书,他和几个好朋友凑了几千元钱,加印了8000册,然后开车去大草原,分发给那里的小学校和牧民。

  《其其格的故事》主编郝冰,是北京天下溪教育研究所所长。在过去的几年里,作为民间组织的“天下溪”已经开发了一系列乡土教材,在全国数个地区使用。

  乡土教材,是相对国家统编教材而言。它关注的重点,是乡土的历史和文化。2003年,教育部颁布条例,允许各地自己开发本土教材,就是俗称的“乡土教材”,许多教育界人士和民间机构,迅速进入这个领域。天下溪,就是其中的先行者,在国际鹤类基金会的资助下,先后开发了系列乡土教材,包括《草海的故事》、《霍林河流过的地方》、《白鹤小云》、《扎龙》、《与鹤共舞》等。

  “让所有的人都参与”

  自从参与乡土教材开发,韩静的假期就没闲着。韩静在北京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也是天下溪的志愿者。2006年暑假一开始,她就带着厚厚的几大包资料和电脑赶去昆明,下了飞机,又坐了8个小时的长途车,赶到

丽江

  天下溪在这个暑假,将帮助丽江拉市海的小学校,开发一套乡土教材。当地老师已经按照北京的专家给出的提纲,写出了教材的第一稿。如果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新教材将在秋季投入使用。

  拉市乡吉余完小、丽金学校、美全完小的十几位老师都赶来了。他们之中,有纳西族人,也有彝族人。正在写作中的新教材,主角就是三位纳西族和彝族的小朋友,这也符合当地的特点,学校里基本都是这两个少数民族的学生。

  在三天时间里,韩静的工作就是和当地老师们一起,修订新教材。当地火把节究竟是哪天开始?火把上扎的是什么花?纳西族妇女服装背后为什么是“七星伴月”的图案?老师们给出的答案生动而具体。

  他们还发现了不少细节上的错误。比如,初稿里描述当地人农耕生活,“爸爸给果树修剪完枝条,又给山药松土”。一位老师指出,这两项农活,根本不在同一个季节。

  “发动当地人参与,是乡土教材项目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韩静介绍说,天下溪在做第一本乡土教材时,光靠北京的几位专家编写,结果专家组离开以后,新教材没能在当地使用,“非常遗憾,在那之后,我们特别注重当地教师和社区的参与”。

  晚上回到小客栈后,当地从事环保的其他NGO成员也来拜访,还带来了一位美国志愿者Kate。Kate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二年级学生,她的父亲在中国工作。暑假里,Kate自费从美国飞来,到中国做志愿者。

  Kate绘画不错,便想到为乡土教材画插图。白天,她到村子里去,用刚学会的简单汉语和当地人聊天,更多的时候需要借助肢体语言。她拍纳西的服装,拍当地的建筑,晚上,她住在20元一晚的小客栈,借着走廊的灯光,把白天看到的画下来。她非常仔细,在电脑上把照片放大,对照着画出纳西民族服装上的每一点装饰。

  离开中国的前一夜,Kate用数码相机拍下自己刚完成的几幅作品,她说“要把这些带回美国给朋友们看”。

  而同样在丽江,城市另一端的玉龙县白沙完小,也刚完成乡土教材的编写工作,他们的项目得到了福特基金会、云南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分院和白玛山地文化研究中心的帮助。

  白沙乡是丽江木姓土司的发源地,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比如白沙壁画、白沙细乐、白沙古镇。这些都在乡土教材里得到了体现。学校老师不无得意地说:“我们的乡土教材是老师和学生自己写的!”

  这本只有几十页的乡土教材,花去了白沙完小近百名师生一年半的时间。老师把学生分成数个小组,有的负责采访,有的负责整理民间传说,有的负责拍照。从一开始,学校就从热心的村民里,选拔出4位村民辅导员,带着孩子们一起做调查。为了给教材配插图,项目组专门送给学校四台相机,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拍摄。

  丽江东巴文化研究分院的和品正研究员,亲历了整个过程。“如果让我们三位专家编写,只要两三个月就能写完,为什么要孩子们自己来动手,主要就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孩子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学会了调查,提高了写作能力,孩子们的绘画、摄影作品收入了课本,对他们都是极大的鼓励。”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