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往日琅琅书声何时再会重现课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39 中国宁波网

  近日接到一位初中生家长的反映: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却不能流利朗读出他已经学过的任何一篇语文课文。无独有偶,日前在西安市教科所中语组和西安市中语会联合举办的西安市中学语文精品展示课上,一段简短的课文,几个孩子在老师的提示下,连读三遍才勉强符合要求。那么,这是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了呢?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传统语文教学中颇受重视的“朗读”逐渐成为一片新的贫瘠地带。

  记者听课:朗读能力差非个别现象

  近日在某中学的一堂语文展示课上,在朗读环节,老师先让学生放开喉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

  之后挑出两段很有语言特色的文字请学生来朗读。在老师的提示下,一位女同学读了起来。一遍,不对!两遍,依然不对!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第三遍时,女孩才勉强将这两段文字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韵味读了出来。在接下来的朗读练习中,一些同学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难得有同学朗读一遍就能过关。

  学生声音:早读课不被重视

  西安市某中学初二的姚同学告诉记者,本来早读课就是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但有时一些其他学科的老师会占用早读时间讲评作业或者是讲课,早读成了在老师安排下很少“读”的课。另外课堂上语文老师教授课文时,也不重视指导他们的日常朗读,而是把时间全都留给了讲解字词与分析课文,因此学会一篇课文却不会朗读的现象比较普遍。姚同学的说法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认可,一些语文老师对于朗读教学的忽视,使同学们的朗读能力无法提高,甚至出现倒退的迹象。

  老师反思:与急功近利式应试教育有关

  记者对西安市各区多所中学的语文老师进行了采访。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就连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也不能将课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更不用说其他学生了,特别是一些阅读课文,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流利地朗读,有的学生甚至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更是无从谈起。有老师说,他们给学生也布置了朗读内容的家庭作业,但孩子很难自觉完成。也有一些老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只重写、不重读的应试教育有关。

  “朗读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一些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作文水平低,不知如何提高。殊不知阅读能力、作文水平及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提高的,它有赖于平时的积累,更是平时良好学习习惯的结果。其中,忽视了朗读训练,必然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专家观点:语文课堂就要书声琅琅

  西安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安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贾玲老师认为,部分语文老师没有认识到读的重要性,总害怕给学生该讲的没讲透,常常在深挖细讲方面下工夫,大量占用了语文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太少,我们现在正在力求纠正这一不好的做法。

  贾老师还告诉记者,读是每个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应该受到的训练之一,无论哪一个年级的学生,都应该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朗读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当然,强调读,并不是放羊般地读,也不是机械地读,而是老师带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味、韵味和色彩,在老师的点拨下,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去体会、去讨论、去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以达到其意自现的作用。因此在新理念的课程教学中,要倡导把传统语文教学中颇受重视的“朗读”行之有效地继承下来,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读书声,充满孩子们抒发真性情的议论和交流。本报记者杨文花

  视点聚焦:想读就读要读得响亮

  多位关注此事的家长认为,过去经常用书声琅琅来形容校园,现在校园变得沉寂了,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

  一位周姓家长表示,随着网络、手机等多媒体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网络阅读率增高,手机短信频繁,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似乎无法用语言来正常交流,出现了开口说话不成句的尴尬。

  韩姓家长则表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好诗拿在手,句句念在口,声音耳旁过,诗意心中留!不朗诵,唐诗将索然无味,更谈不上信手拈来。我们曾讽刺过古人读书摇头晃脑,斥为故作高深,殊不知正是这种自我陶醉,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使我国的文脉、文气、文采等种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一代代读书人的抑扬顿挫中得以传承。读书,贵在一个“读”字,想读就读,读得响亮,读出学子的精气神来。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4日举行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在手机和电脑普及的时代,大拇指是代替不了我们的喉咙的,阅读特别是朗读将使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建立一个阅读型的社会,要提倡朗诵那些成为千古绝唱的诗词和文章。”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