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看病咋就这么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8:10 千华网

  根据抽样调查显示,70%的市民对医院服务总体评价是“一般”或“不满意”。引起市民最广泛不满的依旧是“医疗费用高”和“看病等候时间长”这两个突出问题。医院“收费不公开、不透明”以及“医生滥开不必要的药品”“收费不合理”和“滥检查”,是让所有患者头痛的问题。

  事实上,控制医疗费用,并不是单纯通过医德医风建设所能实现的,我们就此展开

的话题也是医疗行业中由来已久的“顽疾”。造成医疗费用过高的原因,是我们一直不太明白却又一直想知道的问题。

  ●拖延、误诊导致费用高

  吴女士(机关工作人员):我女儿因为感冒看了几次门诊,医生每次见到了都要我们住院检查,说小孩子的病一定要精心治,但住院太麻烦,而且看女儿也没什么大毛病,于是不肯,医生就在病历本上写下了病人拒绝住院检查。一而再,再而三以后,我和丈夫也觉得还是住院检查一下吧。交了五百块钱的押金,办好手续后刚安顿好,马上就有护士拿着药瓶来打吊针了,我和丈夫都觉得奇怪,还没检查怎么就给我们打针了呢。而护士则说,住院肯定是有病。婴儿打针只能打额头,女儿嚎啕大哭,费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针打进去。之后又是抽血化验,又是打针。后来化验结果出来了,只是感冒没什么其他问题,但医生还要求再住三天院。医生说:“指标正常,但如果不继续观察的话,说不定就会有什么问题。听医生这么一说,我也没了办法,出院结算,住院四天,打了几次吊针,化验血,五百押金不但没剩,还掏了一百多。

  张先生(公司职员):今年年初时,我下颚附近肿了起来,因为害怕是肿瘤什么的,就找了一家医院去检查,因为听朋友说,小门诊不负责,一旦耽误了治疗就不好了。到医院之后,检查过体温看过症状之后,那个“专家”对我说:“你让你的父母来吧!”我当时心里一震,怎么了?难道是绝症?“专家”说:“你这个很有可能淋巴结核,很难治而且传染啊!要再不治疗就可能耽误病情。随后,“专家”给我开了将近100块钱的吊针,其中包括消炎的和退热的。本以为打完之后病症能好一点,可是谁知道竟一点反应没有,医生跟我说,是因为病太严重了,要我第二天再接着打,并且拍个彩超看看。于是我立即拍了一张,按照专家的建议,连打了三天吊针,但症状还是没有好转。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上网一查,发现原来所谓的结核发烧都是低烧,而我都烧到快40度了,难道那个医生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吗?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带领下,我到另一家医院看了一下,原来只是淋巴发炎,在一家小诊所打了几天的吊针后,病自然好了……我问诊所的医生为什么大医院看病这么贵,那位医生只跟我说了一句话:“不那么贵,怎么养活一大群人呢?”我恍然大悟。

  ●红包的份额也不小

  王院长(某医院副院长):行医这么多年,又做了这么长时间的行政管理工作,红包现象一直以来是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更多的患者是主动上门,有些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味道。可以这么说,5%左右的鞍山市民在看病就医过程中曾被索要或者主动给红包、礼品。简单轻微的普通常见病,患者与医生接触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红包”现象较少。红包的集中在疑难杂症患者,特别是住院患者,手术患者现象就更加普遍了,某些医院里,有这样的“黑色”原则,主刀医生在手术之前,会主动给患者送红包创造机会,找患者家属“谈话”。发展至今,红包居然有了“薄厚”标准,市内医生一般在1000-2000元,麻醉师500元,如果是外地专家,红包价格要到5000元以上,还要额外支出专家的往返机票费用。对此,老百姓中流传的那句俗语“趁你病,要你命”也就可以理解了。

  刘医生(某医院主任医师):红包现象尽管一直在被“棒喝”中,可的确存在。红包不仅来自患者家属,还来自药品及医疗器械的销售人员。有些医院暗箱操作,对于一些特殊药品,供货商都会非常主动的给医院提供“赞助费”,这个标准起码在万元以上。而那些销售人员,将这笔费用列入“公关费”,最终这笔费用的埋单,还要依靠就医的患者。厂家——医院——病人三者之间,被沉重的红包牵到一个链条上。

  按照工资条,我们医护人员的月收入肯定不会高过5000元,但事实上,收入远比这个多很多。我就听到过这样的消息,某某医院的护士,月收入近万元。这么讲绝非空穴来风,打比方说ICU病房的护士,一般家属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个“红包”,希望照料好病人。很少有患者家属会想到,照顾病人是一个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于红包的来者不拒,大多是被患者家属“惯”出来的。

  王院长:在药厂、医药公司和医院的微妙关系中,医院毫无疑问是老大,药厂和医药公司要想不给回扣就把药品销售出去,几乎不可能。因此,遏制药品的“灰色成本”,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就要从根本上将医和药分家,杜绝医生利用手中的“处方权”垄断药品经营以及医院在体制上享有特权等弊端。“以药养医”的利益机制是导致医院和医生吃“回扣”的根本原因,只要医药不分家的现象存在,医院药价虚高的局面就不会改变,建立“透明、规范”的医药市场,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好处方学问深

  侯先生(患者):长期失眠是我的老毛病,看了市内许多家医院。大夫在为我诊断病情之后,会开出一张处方,详细列出药品的名称和服用方法。大夫那歪歪扭扭的字体,我从来没看清楚过,有些字干脆就像一条线似的,让我担心的是哪天药房取药的医生会不会抓错了药。一次在我市一家中医门诊诊疗后,我拿着大夫为我开出的处方,专门去附近一家药店买药,药店里的药剂师却说抓不了药,因为根本没有“物风”和“廒度”这样的药。那位药剂师告诉我,很可能这两味药是“代号”,除了他们本医院的人知道,其他人是摸不出头绪的。这样,要想在他们医院看病,就必须在他们医院抓药消费了。

  王医生(某医院主任医师):对于患者侯先生反映的问题,其实国家卫生部早在1982年就颁布了《医院工作制度》,其中关于药品等的书写规定是:药品及制剂名称,使用计量,应以中国药典及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为准。那个医院违规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患者把钱花在自己的医院。因为大多数患者还是愿意到社会药店里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药品,而现在的平价药店又那么多,无形中给医院造成了一定压力。比如,我市某医院里的药品,在市内的药店中就很难买到,倒不是因为他们的药有多好,就是因为其中利润特别的大。

  ●错综复杂的利益层

  吴先生(某医药公司销售代表):从医学院毕业之后,我就在一家医药公司做销售代表,要敲开各个医院的门就得用钱。很多医院每年都定期公开招标,想要中标就必须要打通关节,每次投标都会有几家同时中标,这几家最终花落谁家,又要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医院,当然,中标过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药品销路好不好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私下里还要再下功夫,要和有处方权的医生搞好关系,就像是饭店服务员和酒类业务员的关系一样,酒是摆上来了,卖得怎样?谁说了算?不是老板,不是前厅经理,而是服务员。哪家给的开瓶费高,就力推那家的酒。有的医生也是如此,并不根据病情开药,而是看哪种药赚钱多,就尽量多开哪种药,然后按单子结帐,开出去多少药,业务员会给医生另外提成的。或者是本应该用一瓶药就能治好的病一定要开两瓶疗效不太好的药,有时候还开一些吃不好也吃不坏的药,尽量增加收益。药厂赚的钱有限,大部分利润,都在中间环节,有些药加价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所得的利润自然都归了医院,当然医院内部也有不同层面的利润分配,各有各的规矩和比例。虽然咱们也知道这样做有点损,但你不这样做,别人还是一样会这样做,只要有利益在,这种情况就很难改变。

  刘先生(企业工人):我妻子前年得了乳腺癌,据说这种病只要做手术切除的好,就没什么事,于是在做手术前我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给主刀师红包,因为听说有一个病人做阑尾炎手术别人的刀口都是横的,因为他没给红包,医生就把刀口给切成竖的,这样一坐起来,伤口就疼痛难忍。我可不能冒这个险。另外还有麻醉师,手术切除麻醉不好,病人肯定受罪。还有其他的医生护士,各个关节都打通了,手术也顺利的完成了。可是没想到的是,今年年初妻子的病情开始恶化,肿瘤细胞开始扩散了,于是妻子就住进了医院。先是做手术继续切除,可惜没有效果,于是医生就建议我们去化疗,在这期间包括中医和西医的一些科室也相继“行动”,争相推荐抗癌药。医院对我们格外关心,给我们制定了四种治疗计划,我们一个一个地试验,希望妻子的病能好起来,可是最后妻子的病还是没有好转,继续恶化,而家里有的几万块钱,也用光了,于是我们只能出院回家了。虽要花十几块的车费,但这要比在医院好多了……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报道说医院抢绝症患者牟利的报道,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一颗洋葱一样,被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什么都不剩了。

  策划:首席记者 马烈

  采写:首席记者 马烈 记者 张国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