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校"急嫁族"壮大 引社会学家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3:18 南方网
作者:

  当大部分同学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来临时,焦急地奔走于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时,朱晓云连日来却频繁地出现在市中心一家婚介所。

  今天要约见的是第6位对象,小朱已经没有了第一次见面时的脸红和紧张。

  作为安徽一所知名高校的理工科女生,她也曾希望通过就业留在省会合肥市,但这样的“雄心”却一次次遭受打击。如今,仍然怀揣学生证的她过早地把一切寄托于婚姻,“找一个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本地老公,既解决了今后的住房问题,也能利用他在本地的社会关系网扩大就业机会。”

  近年来,在中国高校中,小朱式的女大学生“急嫁族”呈日益壮大之势,南京、上海、合肥等各地高校校园里,婚介所投其所好将征婚广告铺天盖地贴进了海报栏,BBS上有了鹊桥版,传统“相亲”也重新走俏。大学生中甚至流行着“男靠家,女靠嫁”的说法,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们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戏称为“曲线就业”。

  为小朱牵线搭桥的合肥市爱之桥婚介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大学生走进婚介所,最初人数比较少,近两年学生征婚人数不断增加,其中90%是女性,70%来自外地,从年级来分,绝大多数是大四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而她们的登记材料里,大多有这样的字眼:“本科以上,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有房子,事业有成”的“成功男士”,年龄一般要求对方长自己3岁以上。

  早在三年前,合肥学院同宿舍的三名数学系女生就一同将自己的玉照公开在报纸上,寻觅硕士以上学历的男友。其中的幸运儿小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现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小丽因此成为学妹们颇为羡慕的对象。

  社会学家们普遍对女大学生功利思想下,借助婚姻“曲线就业”的现象颇为忧虑。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王开玉说,这种现象是中国当代大学生极端焦躁心态的表现。很多案例说明,如果女性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婚姻上面,失去自我的独立人格,很难有幸福的结果。

  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王开玉认为,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中国现阶段女性就业压力大的现实,这就要求国家在就业政策上多关注女性,用人单位也应改变性别偏见,量才使用。

  在高校“急嫁族”中还有一类人引起了社会学家另一层担忧。有着近20年婚介经验的合肥殷勤婚介所负责人殷勤介绍说,近两年来,女大学生征婚过程中,出现了父母操办的新现象,而这其中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从小就受宠爱的乖乖女提前找“依靠”成了这些父母最大的心愿。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邦虎对此忧心忡忡:从生活自理能力到人际交往经验,中国独生子女的整体表现一直争议很大,如今,这一代“小皇帝”在婚姻上也开始过度依赖父母,让人更为忧虑。在他看来,部分父母支持子女在校期间征婚,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安排好孩子今后生活的做法,最终只会毁了下一代。

(编辑:夏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