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看到蝴蝶,给爸爸妈妈上一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4:50 新民晚报

  近日,上海实验学校东校新开的“蝶艺”校本课程让不少学生和家长提出疑问:美丽的蝴蝶,到底是该让它在大自然中自由飞翔,还是该把它捕捉起来,做成标本永久保留?为此,记者走进“蝶艺”课堂,一探究竟。

  教授蝴蝶知识

  “蝴蝶翅膀,要用镊子小心地夹。制作时,控制呼吸。”在蝶艺课陶菁老师的轻声指导下,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制作着蝴蝶叶脉书签,个个手势娴熟,教室里安静极了。陶老师告诉记者,蝶艺课程原本是学校的兴趣小组内容,这学期才针对整个七年级开设,让更多孩子去关注身边的生命是课程目的之一。“蝴蝶作画只是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对昆虫和自然科学的喜爱。比如,今天做蝴蝶叶脉书签,同时是让孩子了解蝴蝶和植物的关系。”

  抓蝶是否残忍

  陶老师告诉记者:“当初很多学生都曾提出,将美丽的蝴蝶做成标本是不是太残忍,甚至有学生说我是‘和尸体待在一起’。这时,就更要正确引导他们。”一堂“蝴蝶的生活习性、生活史”课,让学生对制作标本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我们看到的蝴蝶一般都是完成了繁衍下一代的任务,它们只剩下14天的生命。把它们制成标本却可以把它们的美丽永远保留下来,让更多人认识它们。”如今一些同学再也不会看着蝴蝶标本伤心了。

  更加关注自然

  陶老师常会带学生野外考察,学校周围的公园、甚至小区绿地都成了孩子们“捕蝶”地。“在与自然的亲近中,他们能更直观地认识蝴蝶。”陶菁说。身为全国昆虫协会会员,陶菁每年还会去外地蝴蝶人工养殖场进购独特品种,让学生辨识。

  这学期才上蝶艺课的尹天昆现在自豪地称自己为家里的“蝴蝶小专家”。每次去公园或博物馆看到蝴蝶,他都可以给爸妈上一课。“而且,我还知道哪些是保护类的蝴蝶,是不能抓的,哪些是上海特产呢。”

  陈颖聪则告诉记者,原来外出游玩顶多看看花草,现在却会留心看有没有长得特别的蝴蝶。碰上死在花丛里的蝴蝶,他就如获至宝地捡回来。本报记者马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