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是过度的自信还是极端的否定 中医已到告别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0:55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无论是过度的自信,还是极端的否定,两种态度都反映出:被一些人看作中国传统文化“技术”表现的中医药,已经面临一个严峻的时刻

  2004年9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语出惊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是在 “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发表上述言论的。

  杨的言论很快激起了外界的强烈反应,国内易学界首先对杨振宁的言论提出反驳。一个月后,在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科技中国》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上,杨振宁再一次坚持自己的观点,他提到《易经》中无推演方法,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阻碍现代科学在中国萌芽的原因之一。

  但很快,与会专家中就有人对此观点表达异议,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陈方正教授当即表示,“中国主流文化是入世的,实用的,也促使中国产生了自己的科学,那就是中医”。但杨振宁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如果中医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论体系”走下去,那它就不会有发展,没有前途。

  中医面临挑战

  一场以《易经》为开端的争议,就此蔓延到中医领域。在如何看待中医这个问题上,杨振宁显然并不孤立。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李笠农、著名科学打假人士方舟子、中南大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等人也都纷纷撰文质疑中医的“科学性”。张功耀甚至号召公众签名,让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系,提出“告别中医中药”。

  在这些反对中医的学者看来,中医根本的问题在于其理论没有现代科学作为支撑。现代医药科学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的,已经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医却独立于这些体系之外,其理论还停留在两千年前的水平上。

  对中医持质疑意见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尽管中医有一些有效的药物和疗法,但这些有效性只是经验的积累,与其理论无关。即便是那些被认为是有效的药物当中,也存在副作用不明的危险。西药在上市之前,必定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在明确疗效以及副作用的情况下,才会让患者服用。而中药则很少受到这样严格的检验,对其副作用也就无从得知。

  而针对那些认为中西医可以互补,提倡“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这些学者也表示反对,他们大多认为中西医根本无法“结合”,目前存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起作用的往往只是西医的成分。有些人甚至在中药里暗自添加西药成分,以冒充中药有效的假相。

  与这些质疑声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因服用中药引发不良后果的事件逐渐增多。2003年曾经轰动一时的传统中药龙胆泻肝丸引发肾衰,并最终导致尿毒症的案例,更是让许多人对传统中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2005年,德国一家医院曾经从中国进口了106种中药饮片,经检测不合格的达到32种,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占到了11种。今年8月,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对进口自中国的“复方芦荟胶囊”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中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

  [1]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