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二○○六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8:0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一、试卷结构稳定

  从整套试卷1的结构来看,2006年和2005年是完全一致的。生物、化学、物理各学科试题的数量及赋分都是一样的:生物5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共72分;化学8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共108分;物理8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共120分。各学科内容的编排顺序也无两样:第1卷按生物、化学、物理顺序编排;第Ⅱ卷按物理

、化学、生物顺序编排。

  所有试题都是学科内综合,无学科间综合。大多数试题和平时训练的试题较为接近,无偏题、怪题、难题,给人以平和和熟悉的感觉。

  就化学部分的试题来看,命题所涉及的内容、试题类型以及命题的意图等,2006年和2005年也基本相同

  理综试卷化学部分的结构

  Ⅰ卷、选择题6-13题(单选题共8小题,6分×8=48分)

  Ⅱ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60分)

  26.无机周期表 元素 化合物推断9分

  27.无机题置换反应15分

  28.实验题 15分

  29.有机题 21分

  二、重视考查主干知识

  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离子浓度、pH、重要的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基本计算等。

  以这些主干知识为载体,测试考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综合素质。

  三、 试题灵活开放

  客观题:以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为主,关注考查内容的覆盖,试题有明显的梯度。

  主观题:主观题需有一定的灵活性、发散性和适当的难度。强调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适当考查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命题时层层递进,由易到难,通过多题把关,达到既能控制难度,又能提高区分度的效果,使分数有理想的离散程度,发挥试题的定位功能。达到甄别和选拔考生的目的。

  四、 考查学生能力

  原创题多。今年的化学试题在选材上一改往年的做法,全部选材都来自于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但试题对能力的考查却没有丝毫降低,相反还有所加强。今年的化学试题主要是通过创新试题的设计形式来考查能力。第二卷的4道大题几乎每道试题都体现了这一特点。这是今年高考化学命题的最大特征,也是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亮点。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化学试题对能力考查的重点似乎有所转移。尽管说每年考查的学科能力都集中在高考大纲所说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四个方面,但往年似乎主要是通过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来体现,而今年主要是通过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来体现,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是否能融会贯通上,放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上。

  五、部分题目分析

  第6题: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分析:考查考生对晶体性质的了解。容易题。答案A。

  第7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分析: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了解和掌握。

  同一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其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单质的熔点升高。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但是对于同一主族的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越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得到电子。由于HF、H2O、NH3分子间存在着氢键,所以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不一定越高。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答案D。

  第10题: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NaOHNaHCO3

  B.Na2CO3MgCl2H2SO4

  C.AlCl3NH3·H2ONaOH

  D.BaOH2CaCl2Na2SO4

  分析:考查考生对溶液中的反应相关知识的掌握。中等难度题。答案B。

  第13题: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 cAl3+=0.4mol·L-1,cSO42- = 0.8mol·L-1 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分析:考查考生对溶液中的离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中等难度题。答案C。

  第26题:(9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空:

  ⑴Y、Z和W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理由是

  ⑵Y是Z是W是

  ⑶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试题分析传统创新考查能力此题是很常见的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推断元素的一类试题,虽然试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涉及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关系、元素的确定、元素所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确定,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周期表中位置之关系的理解水平。

  评分标准

  (1)否(1分);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2分)

  所做答卷与答案意思相近或相同,均给2分,如:①因为同一周期相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最多为18,其次为15。或 ②因为Z与Y、W相邻,且在同一周期,若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则有n+n-1+n+1,n不为整数,故不可能。或③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是3的倍数,故不在同一周期。或④因为Z与Y、W相邻且在同一周期,故其最外层电子数无论是4、5、6;5、6、7;6、7、8等都不可能等于17等等。

  (2)N(氮),O(氧),S(硫) 注:每空正确给1分,共3分,顺序错误不给分

  (3)硫酸铵 NH42SO4答对名称给1分,答对化学式给2分,写成N2H8SO4等错误形式不给分

  典型错误分析

  ⑴①概念模糊:“族”“周期”不分;②表达能力差,逻辑混乱:③纯数字化: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17≠3n;17是质数,不是合数;④用结论代替原因:三元素为N、O、S,不在同一周期;或O、S不同周期;

  ⑵①“元素”和“单质”混淆,用N2、O2代替元素;②N、O、S位置颠倒;

  ⑶①硫酸铵中“铵”写成“氨”、“胺”、还有金字旁和氨组成的新字。大约有1/3之多;②硫酸铵写成“硫化铵”;③写成NH32·H2SO4 或N2H8O4S;④NH42SO4分子式写正确,但化学名不会叫。

  第28题:(15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学化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⑴ 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 填写表中空格

  试题分析

  多实验整合多能力并考

  该题实验素材直接来自于中学化学教材,是对教材实验的改进与整合。应该说考生并不陌生,但要准确回答,仍需要有积极思考和理解实验原理的习惯,有较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要具备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

  第2小题较难,必须在全面分析、正确判断的基础上确定答案。本小题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最后气体收集装置用的是排水法,而误在B装置后的C装置中装入了干燥剂除去气体中的水分,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操作和试剂错误。

  第4小题要求考生续写实验操作,实际上是对制氧气的实验操作及对氧气助燃性检验知识的迁移和运其涉及的知识都是考生具备的,关键是看考生能否有效迁移和综合运用。所以此题通过试题设问方式的创新来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本小题易产生的问题是思维不够严密,步骤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和逻辑顺序颠倒,文字表述不准确、不全面、不规范。

  评分标准:(15分)

  (1)CaCO3+2HCl=CaCl2+H2O+CO2↑(3分)符合题意的都给3分,如:

  NaHCO3+HCl = NaCl+CO2↑+H2O

  Na2CO3+ 2HNO3 = 2NaNO3+CO2↑+H2O

  NaHCO3+HNO3 = NaNO3+CO2↑+H2O

  注:方程式没配平不给分。

  (3)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3分)方程式错误不给分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4分)

  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①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②堵住试管口③带火星木条复燃④证明结论是氧气

  典型错误分析

  ⑴①CaCO3 + H2SO4=CaSO4+CO2↑+H2O

  C+H2SO4(浓)= SO2↑+CO2↑+H2O

  ②化学方程式不配平;

  ⑵U形管C中装干燥剂,D中装Na2O2。如C中装:无水硫酸铜、浓硫酸、CaOH2等;

  ⑶Na2O2 + CO2= Na2CO3+ O2↑

  2H2O2 + 2CO2=2H2CO3+O2↑

  ⑷①没有移出导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步骤,只有检验氧气的步骤和结论;

  ②没有证明氧气的检验方法;

  ③只有将导管移离水槽一步;

  ④把氧气当作氢气或二氧化碳来检验;

  六、学生存在的问题

  1. 审题不够仔细2. 实验不够重视

  3. 基础不够扎实4. 思维不够灵敏

  5. 表达不够清楚6. 书写不够规范

  (合肥皖智教育研究所友情提供)

  □蒯世定(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