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复旦大学调查“青年学生偶像观”选秀选手未获学子青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8:20 东方网-文汇报

  当代青年大学生们如何看待偶像?复旦大学团委日前完成的“复旦青年学生偶像观”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偶像的认识更为多元,风靡一时的选秀选手并未获得他们的青睐。

  选秀选手并非是“偶像”

  此次调查对象涵盖了文、理、社科等不同专业的150名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面对如

今层出不穷的选秀选手,大学生表现较为冷静,更多的只是把这样一些选秀人物当作“娱乐明星”而非“偶像”。

  在偶像信息获得渠道上,有74%的同学选择了“相关媒体”,而通过同学好友、个人接触等其它渠道的很少。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于偶像的选择绝大多数不是一时兴起,同学们认为“偶像”是具备一定崇高意义的界定,必须经过个人的深思熟虑和长期坚持。

  偶像定义趋向多元化

  调查发现,除了传统的企业家、政治军事家和娱乐明星依旧是当代大学生的偶像群体外,普通人甚至只在电子游戏、动画和小说中存在的虚拟人物诸如流川枫、柯南、哈利波特也成为了部分大学生的偶像。

  64%的学生承认有或者曾经有过偶像,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周恩来、拿破仑、比尔·盖茨、霍金等政界、商界和科学界精英。在关于哪些类型的人可以成为偶像这一问题上,以企业家居最多,得到96票,科学家、学者获得91票,娱乐明星、政治军事家、普通人分别获得75票、74票、44票。“虚拟人物”也榜上有名,获得19票。这表明近年一些流行文化对于大学生精神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反映出学子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当问及认为偶像应该具有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时,有42%的学生选择了“社会贡献”,而“气质形象”(31%)次之,“才艺技能”(20%)又次之。对社会的贡献成为了大学生选择偶像人选的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财富身价”很少获得认同。

  六成学生不希望成为他人偶像

  对于“是否希望自己成为他人偶像”的问题,有42%的学生想成为他人的偶像,而57%的学生则并不希望自己成为他人偶像。可以看到,尽管大多数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且对于偶像的定义和对自己各方面的影响都有着比较成熟和理性的思考。

  调查报告指出,近六成学生不希望自己成为他人偶像,折射出两方面的倾向。其一是青年学生对于未来个人发展采取更为现实的态度,关注于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另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青年学生对于“偶像”这一界定有着很高的个人预期,因此他们不愿被抬高到自己可能力所不及的高度,也不愿意被这一称号所束缚,受到过多关注。

  本报记者李雪林本报通讯员傅湍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