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吴语入"后普及时代" 学校方言课市民免费学(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7:33 中国新闻网

  苏州话热进入“后普及时代”

  早在2003年,苏州就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说苏州话的热潮,一时间,各类教授苏州话的培训班就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参加培训的人员少则十多人,多则五六十人,相当红火。然而如今,这些苏州话培训班大都已经关门停办,少数仍在“坚持营业”的也是学员寥寥。

  花钱学方言曾“红极一时”

  位于苏州桃花坞大街的苏州桃坞职工业余学校,是较早开设“学说苏州话”培训班的学校之一,几年来,有300多名市民报名参加培训。学员们花费300多元,经过每周两天、约两个月的培训后,学员就能基本听懂和学说苏州话。据介绍,当时报名参加培训班的学员都是外地来苏州工作的年轻人,以园区和新区的白领为多。他们渴望尽快融入苏州这座城市,品味独具魅力的吴文化,甚至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有这种需求的还有一些服务性行业的工作人员。

  昨天,当记者致电该校相关负责人员时,却被告知,当年曾“红极一时”的学说苏州话培训班今年下半年起就已经停办了,停办的原因是前去报名的学员屈指可数。记者随后又拨打了多家类似培训机构的电话,得到的答复不是学员数量少已经停办,就是需要凑齐人数才能开班。

  如今随时随地学方言

  从一两年前的苏州话培训班门庭若市,到如今的门可罗雀,是否意味着学说苏州话的热潮已经过去,多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认为并非如此。“从现在的情况看,只能说进培训班学说苏州话的热潮已经过去了。”一位曾在培训班里授课的老师表示。这位老师认为,苏州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起,在新市民中大力倡导和推广说苏州话,掀起了说苏州话的热潮,很多外地人都半生不熟地说起了吴侬软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话培训班火了起来。“应当说,当时很多进学习班的人只是图个新鲜凑个热闹,动机是盲目的,几年下来,人们渐渐趋于理性。”另一些老师则认为,真正能掌握苏州话,也不是一两个星期就可以的,很多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只是能基本听懂,要说出一口流利标准的苏州话并非一朝一夕就成的。

  一些学者将此种现象归结为,进入了说苏州话的“后普及时代”。当年普及时候,苏州在2003年和2005年成功举办了两届“苏州话风情大赛”,广播和电视都开办了用苏州话播出的栏目,有人还编写了获得国家认可的“学说苏州话”标准教材,网络上也随处可以查阅到学苏州话的文本……如今,这些工作都还在常态地进行,市民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学习苏州话的途径,这些都比进培训班更为快捷和廉价。另外有一些专家则认为,当年的大力倡导,本身就是一种“保护性推广”,其产生的“苏州话热”,根本不足以与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广东话热”和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上海话热”相提并论,因此认为在掀起的热潮过去后,自然要进入相对“冷静期”。

  专题访谈

  “义务教学热”冷了商业培训

  采访中,不管是发起人学生小刘还是讲课人郁峰都表示,他们将把这个免费义务的无锡方言培训班一直办下去。将无锡方言纳入校本课程的无锡金星中学校长强美君也向记者表示,只要学校还有外来学生,校本课程就会一直存在,他们已经请相关专家编撰专门的方言课本。与此相反,无锡话收费培训班则显得门庭冷落。记者拨打一家广告宣传声称培训3个月收费380元、“专业人才培训,专业权威师资”的无锡话专业培训班,但下午时间热线电话却始终无人接听。同样,在吴侬软语的苏州,桃坞职工业余学校这所较早在苏州开设方言培训班的学校,该校相关负责人员无奈表示,由于现在报名者屈指可数,方言班已经停办了。

  无锡方言专家项行对此认为,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苏南城市对于外来新市民更加宽容,社会的开放和接纳程度更高,新市民对融入城市文化也更加自信和随和,对于他们而言,融入苏南城市文化的社会生态圈,会不会听吴侬软语、能不能说吴侬软语,都将不再是个问题。(来源:扬子晚报;作者:钱久刚、陈晔、路若愚、袁霆)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