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杨福家院士与华东理工学子精彩互动—— 期待: 高材生愿进职业技术院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09:00 解放日报

  昨天,杨福家院士来到华东理工大学,作“大学的文化内涵”主题演讲。演讲结束后,对于学子的提问,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后又远渡重洋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院士亮出了精彩观点。

  高校扩招不能结构失调

  学生:斯坦福大学校长讲过,“要扩建一倍的校园面积,并不难,但我无法聘请到比现在多一倍的优秀教师”。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步伐比较大,您如何看待?

  杨福家:扩招并没有错。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能从1978年的1.4%扩大到现在的21%,那么多的年轻人可以有机会进入大学校门,都是高校扩招带来的成果。

  但是,扩招需要明确不同高校的定位,不能结构失调。2003年英国提出,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从40%上升到50%;但剑桥、牛津这样的名校不能扩招,扩招的主要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我国也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所在的研究所,以前有一批八级工师傅,现在退休了,后继乏人。我去医院看病,有位临床技术非常好的医生叹苦经:“我一定要拿到博士学位,不然在医院里无法生存。”

  转变传统观念比较难。可喜的是,去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后,加强职业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不再统统挤北大、清华,而有一批人愿意进职业技术院校深造,那么中国的经济就将发展得更好。

  要相信海外人才“心到了”

  学生:有些海外杰出人才没有回国工作,或者回来也是短暂停留。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杨福家:这些年,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工作的越来越多,但确实有一部分杰出人才还没有回国。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1987年,我从国外回来,市有关部门领导宣布我为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她的一番话我至今还记得:“杨教授国内外事情很忙,要体谅他的困难,不能要求他有许多时间呆在所里,要相信他的心已经‘到’了。”

  一些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有顾虑,怕适应不了国内环境,如果把国外的职务都辞退了,再想回去就难了。他们在国内工作,几个月、几周,哪怕几天都行,要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把所学知识奉献给祖国。我们应作更多努力去理解他们,营造更好的环境吸引他们。

  “工资+津贴”不一定适合高校

  学生:你在演讲中谈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允许教授9年不出任何成果,但9年后有的教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高校对教师的学术研究则有许多评估指标,您怎么看?

  杨福家:我国有些高校过于注重对教授的论文考核,这是有缺陷的。许多高校实行“工资+津贴”制度,一小块基本工资垫底,收入的一大块是奖金,很大一部分奖金在年终“结账”,教授发表多少论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奖金数额。这样的工资制度在有些行业适用,但不一定适合大学。有的高校提出要取消教授终身制,这也要谨慎。中国大学如何营造宽松又激励人的氛围,值得研究。

  学生:早些年,大学毕业生被视为“高级人才”,现在被视为“普通劳动者”。如果名校毕业生也是普通劳动者,那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悲哀?

  杨福家:我很欣赏哈佛、耶鲁大学的培养目标———希望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专家不一定“高级”,要成为合格公民不容易。大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