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别“热”了招生“冷”了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14:25 新民晚报

  10个念理科的大学生中,就有1个是搞生物的;学生物的本科生中,只会写实验报告,不会思考、探究的不在少数。在昨天开幕的全国首届“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上”,数位两院院士、专家教授在谈到高校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时,表示出忧虑。

  高校纷纷开生物专业

  生命科学成为近年来高校招生的热门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四川大学教授王喜忠抛出了“数字炸弹”——“全国开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三大专业的高校从2000年的357所上升至2006年的703所,几乎翻了一番。尤其是生物工程专业,目前全国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从2000年的105所,增加到2006年的234所,增加了123%,招生数年平均增长率接近50%。”王教授表示,“现在全国每10个理科生中就有1个是搞生物的。”

  与此相反的是,全国生物教学资源的配置却比较落后。“十五”教材规划出版各类学科教材1525种,其中生物只有32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157个,但生命科学领域只有48个。“这样的现状也导致了生物专业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

  会写报告不会写论文

  在高校生物专业学生一招“一大片”的同时,是否也培养出高比例的优秀人才呢?“许多本科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发现不寻常现象的敏感。为何他们只会写实验报告,却不会写论文呢?”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发出这样的感慨。

  南开大学的白艳玲老师也有同感。“传统的‘照方抓药’式单纯验证性实验无法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在生命科学教育的本科阶段,学生们往往都忙碌于背诵冗长的名词解释。”

  邓子新提出,在本科阶段,老师要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知道用什么“钥匙”开什么样的“锁”,让学生自己思考,而非唯教材是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院士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弱,是因为从小学开始,什么问题都统一认识。

  要独立完成课题研究

  许多与会专家不约而同提出要为学生搭建研究、创新的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的贺林教授认为,研究型人才从进校就应加以培养。在他的研究室,就经常有大二、大三学生前来光顾,并主动提出加入研究。他也经常鼓励本科生自己设计课题研究。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增设了1学分的“开放实验必修专题”,并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必须在导师的实验室独立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学校还给本科生设立科研创新基金,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方向,设立课题报告并做研究型实验。

  本报记者钱滢瓅实习生朱佳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