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作业竟是制作报纸,如此“素质教育”——锻炼学生还是锻炼家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7:57 东方网-文汇报 | |
上周末,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带回来一份作业,让在电脑公司做公关的陶黎黎大跌眼镜:做一期图文并茂的小报,主题是“秋天来了”。“她一共只会写那么几个字,怎么做报纸?”思前想后,她决定向在杂志社工作的朋友求救,请朋友利用单位的排版软件炮制一份。没想到这份弄虚作假的作业,却成为唯一一份受到老师表扬的作业。“明知道不是孩子做的,老师还说她的报纸最好看,让同学们向她学习,这是锻炼学生还是锻炼家长啊?” 陶黎黎的经历并非偶然。记者随机询问了周围十位家长朋友,发现他们都经常替孩子应付各种高难度作业。 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作业究竟能起到什么效果?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家长如果一味代劳就达不到效果。然而从事室内设计的肖铭恩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工作很忙,出差或加班都是家常便饭,“我能按时把他那些古灵精怪的作业做完交差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跟他‘互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肖铭恩这样整天忙于工作的家长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所谓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只是学校的一厢情愿。 一个良好的意愿,为何最终却成为家长的负担?市政协委员、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袁园认为,这首先是因为一部分老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出现了偏差,布置的作业过难。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静安外国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何丹蓉也表示,虽然我们提倡跳一跳把苹果摘下来,但“如果苹果放得太高,就会适得其反。”袁园和何丹蓉都认为,老师对于此类作业的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何丹蓉坦言,先进的教学手段,只有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取得效果,不然就会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初衷。 本报记者邵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