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科技创新从孩子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1:40 海峡都市报

  

科技创新从孩子开始

  N本报记者 吴月芳

  生活处处是科学,用心发现最重要。一年一度的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到今年已经举办了三届。近日,这项在泉州影响最大的青少年科技赛事有了最终的评审结果。或

许,大人们很难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有多么丰富。只要改变一个小细节,也许就会成就充满灵性的发明创造,一切源于孩子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作品闪动生活创意

  电话误放提醒装置、量温奶瓶、不惧台风的挂衣钩、注水猪肉西瓜探熟检测器……光听这些小玩意的名字就很吸引人了,你相信这些能解决生活小麻烦的东西,全都是泉州中小学生的发明创造吗?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这些作品还只是今年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不少孩子能想出来的小发明,大人看了都会赞叹不已。

  孩子们不仅仅有这些奇思妙想,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每一个灵感都变成了现实作品。我们来看南安一中一位同学发明的“水面垃圾自动清理机”,漂浮在水面的垃圾竟然能被自动打捞,这是如何实现的呢?因为水面垃圾主要集中在边缘,为了机器的工作稳定性,他还考虑到为机器设置“巡逻轨道”,利用光电的传感器原理进行工作,机器在轨道上能够实现循环作业。

  有的学生关注环保,有的孩子则是向身边人们容易出现的小麻烦下手。和刚才介绍的作品一样,同样是获得今年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自动化的“量温奶瓶”也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泉州市实验中学一位同学在他的设计思路上写道:我发现许多父母在给婴儿冲泡奶粉时都要用嘴试温度是否合适,但婴儿皮肤较为娇嫩,所以成人感觉适宜的温度,对婴儿未必安全。这位同学认为,在奶瓶内铸入一个温度计来量温度,并涂上不同颜色,以此区分适宜或不适宜的温度。在这个创意奶瓶上,这位同学运用了温度计量体温、凸透镜放大物体的科学原理。为了方便奶瓶刷洗,细心的小同学还为奶瓶配备了专用奶瓶刷,使用起来就更方便些了。

  记者发现,孩子们的发明,大多是在原有的物件上“做手脚”,但加上一个细小的零件,东西本身马上好用了许多,而善于发现生活中问题的孩子,一定是细心、聪慧的。

  

科技创新从孩子开始

  孩子发明也要打假

  记者从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了解到,今年参赛科技作品的整体水平与往年相当,但是科幻画创作和社会调查类报告两项,作品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全市中小学今年共选送了210份作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161份作品闯进复赛,最终151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虽然获奖面比较宽,但这项赛事有着严格的评选过程。首先是现场封闭初评作品,社会调查类的作品,学生需要提供原始材料,比如调查笔记、调查问卷等等;属于小发明、小创造的,要向组委会提供原理图、外观图或者电路图等等。随后,被通知参加复评的作品还需要参加作品展示,由参赛学生单独参加3至5位评委的答辩。最后由评委开会讨论,进行终评。

  当然,科学发明本身就是严肃的,学术“打假”即使是在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也是必须强调的。造假、抄袭,或者过于简单的作品,都难逃被淘汰的结果。被评委们初定的获奖作品必须经过一阶段公示,没有疑义的才能生效。据了解,今年还没有发现获奖作品有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但在去年,就有10件作品在终审时被指有克隆他人作品行为,而最终不仅失去获奖机会,主办方还将这一结果书面告知校方。

  这项赛事由于本身的影响力,也有自己的一套激励机制。据了解,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奖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有机会选送省里、甚至国家级赛事继续参加比赛。有些县区还会制定一些升学考试加分的办法,比如小学阶段得奖,一些民办初中在录取过程中会优先照顾;中考时,教育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对获奖的学生,在考试分数的基础上加相应的分数照顾录取。

  条件有限抹杀积极性

  虽然泉州已经举办了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而且孩子们不断冒出的新奇想法和有趣设计总能让人精神振奋,但记者了解到,学生获奖作品要推广到市场上去,事实上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泉州市科技协会的工作人员吴顺天告诉记者,德化龙浔中心小学学生曾选送过一份作品,将生产茶油后的废渣提炼出来的茶皂素运用到洗发水中,可以起到去屑止痒的效果,而且纯天然的植物提取物也颇符合现代人对日用品的要求。这项发现在泉州得奖之后,在省赛和国家赛事中得了几个奖项。可如果提到批量生产,或者运用到生活中又有困难:因为东西的外观呈深色,不大好看,这就又涉及到人们生活观念习惯和消费观念。

  也有些作品学生本身的创意不错,而且设计精巧,但是否有推广到市场的实际价值就又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了。比如去年泉州七中3位学生的作品《2061星空乐队》,去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2005年度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为我国夺得高中组唯一一枚国际金牌。作品本身是完美的,机器人会自如地弹琴,可如果说要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却没有很大的意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设计本身有使用价值,但过于复杂,于是失去原本要方便使用的初衷。比如,德化一个孩子发明了一件多功能文具,实际上就是将平时所需的各种数学用具杂和在一起,有圆规、尺子、量角器等文具的作用。创意虽好,但东西太复杂过于庞大,就失去教学用具简易好用的好处了,所以投产用于现实教学也不大可能。

  科技创新大赛虽好,却也面临着现实尴尬。泉州市科技协会陈永宝副主席介绍,从目前比赛的情况看,学校参与的面还比较窄,是否参赛以及参与程度要看学校是否重视了。另外,创新大赛涵盖13门类的学科,从学生们选送的作品来看,也大都只集中在工程学和物理学两方面。中专、中职院校也在参赛的范围内,但缺乏对这部分学生的激励制度;再有,就是比赛激励政策也还不是很到位。并且由于制作展板、参加比赛都需要一定的费用,假如学校不给报销或者不提供任何支持,学生和老师就难有参与的热情。

  □家长反应

  喜忧参半

  在唯分数是举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对孩子的发明创造是该鼓励,还是劝孩子多花时间做功课呢?泉州市区的家长魏女士觉得,是否支持孩子进行发明创造,要看孩子是否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了。如果有这方面的天赋,作为家长的,她本身是不会反对孩子探索的,反而还会鼓励孩子善于发现问题。“其实搞点小发明和学习并不是一对矛盾。”魏女士支持孩子创新,但是学好数、理、化同样能为发明服务,不应该把学习和孩子搞研究割裂开来。

  但是还有一些求稳的家长担心,一旦孩子花太多时间在研究科技作品上,恐怕会耽误正常的学习安排。毕竟研究问题是要花时间的,孩子又能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发现呢?“有这样的兴趣,可以留着长大以后,上了大学再慢慢研究。”学生家长张先生说,他倒不反对年级低些的孩子有这类赛事的经验,但一旦孩子上了高中,精力还是该调整过来的,毕竟高考又不考发明创造。

  □相关新闻

  闽37名“小科学家”

  泉州占10个

  泉州市科技协会陈永宝副主席告诉记者,泉州现在已经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也有一支比较庞大的科技辅导员的队伍,他们不定期的接受专家的培训。而且有些学校也重视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甚至有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研发队伍,拓展学生的能力,由学校每年拨出专款鼓励师生创新。

  事实上,泉州孩子的创造能力近些年来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多人多次获得国家甚至国际发明大奖。在今年福建省评选的37名“小科学家”中,泉州孩子就占了10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