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5:55 中国西藏新闻网

  近些年来,全区科技部门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三农”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经济这条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重点,积极推进建设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力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大良种引进、繁育和品种改良力度;大力实施特色资源的研究开发,为发展特色经济服务;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推进特色农牧业发展。同时积极实施星火科技专项行动,创办农牧区星火学校,启动了“十万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充分发挥星火

科技工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努力推广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

  20年来,全区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引进适合西藏的国内外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紧紧抓住制约西藏农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强集成创新;紧紧抓住具有西藏高原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加强原始创新。先后引进筛选集成了黄改冻精、蔬菜无土栽培、食用菌驯化、大白菜杂交技术、非试管植物快繁技术、马铃薯脱毒、农作物一年两收、免耕等十多项技术并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中,农作物优良品种30个、畜禽新品种6个、牧草新品种29个、蔬菜果树新品种37个,其中核桃新品种(系)3个、大白菜新品系3个。藏西北绒山羊本品种选育、绒山羊性能改进、高产绒山羊品种选育、藏猪、藏鸡本品种选育工作已开始起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牦牛生产性能改良和综合繁育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区不同生态区域设立了37个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重点推广了20项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增产粮食超过1.5亿公斤以上,取得直接经济效益两亿元。实施了“双低油菜规模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农牧科技产业化综合示范基地建设”、“西藏黄牛改良基地县续建”等一批科技推广项目,重点推广了藏油5号、藏青148、藏青311、藏青25、巴萨德等优良品种,累计向区内外调种400万公斤以上。其中白朗县“优质小麦甘青20号示范”项目,实施面积5000多亩,平均亩产达到383.62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29.96%。在乃东、日喀则、白朗等县市新建黄牛改良配种站24座,黄牛改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同时广泛开展绵、山羊改良培育工作、人工种草、短期育肥、牲畜常见病防治、牦牛冻精精液配制研究与示范推广,使全区各类养殖重点户(专业户、示范户)达到4.4余万户,黄牛改良1.5万头,绵羊改良6万只,有效增加了农牧民群众收入。

  20年来,按照自治区对农牧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和“1344”科技工作思路,通过建立西藏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示范区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了对全区农牧业生产的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西藏发展现代农牧业探索出了新途径。20年来,西藏先后实施了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8个,投入资金2789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70万元、自筹资金1819万元。主要实施了“春小麦日喀则23号优良品种成果示范推广”、“优质油菜藏油5号产业化示范”、“优质保健品青稞品种藏青25原种繁育与生产基地建设”、“西藏牦牛瘦死病疫苗的区域试验”、“林周县牦牛本品种选育”、“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山冬6号’示范推广”、“西藏高原青饲玉米生产、加工和生物技术的试验示范”、“日喀则市优质荞麦深加工技术开发”、“太阳能信息接入农村信息亭”、“那曲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成果转化”、“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山油2号’示范推广”、“西藏青稞精粮产业化示范”、“新品种优质雪山鸡产业化开发及其配套技术应用”等项目,项目区农牧民群众明显增产增收。

  2005年,自治区科技厅在狠抓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投入资金260万元,积极实施自治区区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进一步调整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加速了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拉萨市城关区科技产业综合示范基地、白朗县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日喀则江当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自治区级园区,自成立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十五”期间,拉萨市还实施了城关区综合示范区、达孜县农业综合科技示范村等5项重大科技示范项目,投入670万元,新增产值2835万元,项目区群众人均增收300至1200元,明显高于非项目区群众收入。一批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已成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致富的龙头。

  为了加速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2005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安排了“种植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绒山羊本品种选育技术成果示范基地”及“高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示范基地”三个农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建设项目,分别由自治区农科院农科所、畜科所和蔬菜所承担实施。“西藏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以引进示范先进技术、集成组装农业实用技术、有效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为内容,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其中,“种植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转化的新品种有:藏春951等7大类28个品种。实施地点在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嘎东镇、巴扎乡、洛江镇等9个乡(镇),实施规模为20000亩,科技成果辐射面积达30000亩以上。为了保证“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自治区科技厅成立了西藏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和实施小组,制定了《西藏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工作方案》和《西藏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实施了农作物新品种及其丰产栽培技术、主推青稞品种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的组装集成、新型高效除草剂的应用技术、保护性技术、平衡施肥技术以及现代农业机械应用等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内容。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多部门、多渠道项目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联合协作机制,技术指导与农民积极参与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机制和规模示范、典型带动、示范辐射的项目运行机制,顺利完成了项目预期任务和目标,对提高农作物单产、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项目区农牧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自治区科技厅等单位对“西藏种植业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和阶段性验收。通过实地调研和现场验收,青稞的产量及构成因素都已达到或超过计划指标,平均单产达到347.76公斤,按每公斤1.5元计算,每亩收益达到521.64元,与项目实施前比较,平均每亩增产82.76公斤,增产率为31.23%。在青稞混播中青稞的每亩收益是243元,油菜为230.31元,二者相加为473.31元,与项目实施前相比,青稞单播每亩收益增加48.33元。该项目使用的免耕技术省去了许多环节,节省了时间、资金、畜力和人力。同时,每亩节省成本费9元,另外,该项目共培训农民群众358人次。在验收过程中,专家认为日喀则地区年楚河3县具有进一步开展种植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的巨大潜力,并希望转化示范基地建设要突出重点、集成示范、求精求效,能够更好地体现科技支撑种植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为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推动西藏建设高效、节约型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力加强科技宣传工作建设好基层科技服务体系

  近些年来,自治区科技厅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在西藏电视台开办了《高原科技》栏目,丰富和完善了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科普园地》节目,充实了西藏日报社《科普长廊》专栏,使这些经常性科普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广大农牧民群众,增强了科普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认真总结多年来科普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和创新科普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自然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喜爱。20年来,全区科技部门先后向农牧民群众发放《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爱科学》、《农业技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生活》等藏文科普读物10余万本(册),养牛、养鸭、养猪技术的科普音像1000余盘,组织编写出版了藏汉两种文字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科普手册》。积极举办科普一条街活动,发放各种科普宣传书籍、资料5万余份(册),参与公众达4.6万多人次。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共培训农牧民群众51559人次。同时进一步加快乡(镇)科普室建设步伐,根据西藏实际,自主开发了“藏文农村实用技术信息系统”,以触摸屏查询检索的方式,通过人员培训及基层布点推广,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科技、政策和市场等信息服务。

  自治区科技厅通过大力实施星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特派员制度、星火学校建设等,使西藏农牧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不断完善。目前,西藏经认定的国家级星火学校3所,国家级“星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9家,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自治区级星火密集区1个,自治区级星火培训基地两个,自治区级星火学校13个。

  通过这些示范单位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带动了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如2004年国家科技部认定西藏胜鹿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级星火龙头企业创新中心,目前该企业已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的核桃油系列、保健油系列、国家一级食用油等系列产品,已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11种,企业已达到国家无污染绿色工业园区标准。在合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的同时,公司还解决了一大批农牧民子女的就业问题,油脂加工厂在全区贫困农牧民子女中招收了80名高中、中专毕业生,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进行为期一年的技术培训,如今他们都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白朗县“星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通过将分散的蔬菜种植户组织起来,大大提高了蔬菜的产业化种植水平。蔬菜种植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规模,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该县的蔬菜种植技术,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走出了一条农牧民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县级蔬菜示范园1个、乡(镇)级示范园区3个、蔬菜大棚2000座,惠及9个乡(镇)、96个行政村的1200户农牧民群众,每座大棚年创收3500元以上,项目区群众户均年增收6000元。

  2004年1月,国家科技部将西藏纳入全国第三批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省区。为落实好此项工作,按照科技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学习借鉴兄弟省区的成功经验,由自治区科技厅等单位联合制定了《西藏自治区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5年,全区各地共推荐科技特派员211名,涉及39个县(市、区),覆盖面积达到52.7%。在初步试点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核,今年自治区为第一批204名科技特派员正式颁发了聘书。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深入推广,使科技的“星星之火”撒向了广大农牧区,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加快西藏科技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手段。

  做好科技扶贫工作提高农牧民科学种养水平

  西藏科技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立足地方资源,在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扶贫扶智上狠下功夫,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促进农牧民增收。

  左贡县是区科技厅重点扶贫县,也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之一。自治区科技厅在做好左贡县科技扶贫工作过程中,始终注重增强农牧民群众科技意识、提高农牧民群众应用科技的能力,把扶贫扶智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要对当地农牧民进行科技培训,如东坝乡高油玉米项目,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使该乡农牧民群众学会了玉米穴播种植和地膜覆盖技术,对新品种新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几年来,该县共落实科技扶贫项目14个,投入资金372万元,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36期,3640人次农牧民参加了培训,其中的325位学员获得了自治区科技厅颁发的绿色证书。其中高效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项目,每亩产值达到80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太阳灶和光电户用系统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牧区群众的生活燃料和照明困难问题,为农牧民每户每年节约购置生活燃料和照明材料费用850元。中林卡乡四位一体沼气示范项目,为农牧民提供了新的生活能源,每年可节省燃料13.5万公斤,节约费用1200元。东坝乡黄牛改良项目,完成配种900头,人工种植牧草300亩,新建3座配种站,维修5座配种站,同时还培训当地农牧民500人,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

  加查县通过科技扶持,3年来共建成生态林5.7万亩,种植了柳树、杨树、核桃、花椒等树种6.3亿株,其中引进目前国内最优秀的核桃品种9种、种植2.93万株,栽培本地优质核桃24万株,引导群众栽种核桃苗20万株。还先后引进14个优良作物品种5万多公斤,建立良种示范村10个,使全县良种覆盖率由2001年的28%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同时引进牦牛、黄牛等种畜103头,通过本交、冷配等技术改良提高畜种品质。扶持养猪示范户500户、奶牛养殖示范户12户、养鸡示范户140多户,加查县牲畜出栏率已由2002年的25.6%提高到2004年的28.8%。

  为全面提高农牧民科学种养水平,西藏星火培训工作始终坚持面向“三农”,以提高广大农牧民科学素质和科技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农牧民科技培训,加快新技术的普及力度,围绕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奔小康这个目标,努力培养掌握有一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农牧民队伍,培养基层技术骨干和农牧民科技致富带头人。

  20年来,西藏星火培训工作共举办大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班30多期,培训乡(镇)干部和农牧民群众1971人次。

  昌都地区“星火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开展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师资培训、星火企业家和星火带头人等培训,专业涉及缝纫、编织、汽修、藏医、兽医、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工业与民用、技术民间绘画、民族手工艺、水电管理、饭店服务与民用、家政服务、炊事等,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个,完成计划招生864人,培训962人次。

  日喀则地区“星火农民科技培训学校”2005年开展举办了乡医骨干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初级卫生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对学员进行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的宣传教育,培养学员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能力。学校还举办了日喀则地区乡镇农技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有:土壤肥料、作物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经济与市场流通、农户经营管理、养猪、养鸭、养鸡、养兔等相关知识,共计培训142人次。

  加强星火技术密集区工作也是自治区科技厅的一项重要工作。江孜县星火技术密集区,1996年8月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经过9年多的建设,江孜县星火技术密集区已形成了江孜大蒜生产基地及深加工企业,年加工优质大蒜5000吨、糖醋蒜500吨、干燥大蒜粉35吨;酥油、奶渣、糌粑加工包装企业,年产糌粑12.5万公斤。桑日县星火技术密集区,2006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今年,该区实施了户用沼气示范推广、优质油菜加工技术示范、家畜规范化养殖技术示范等项目,目前各项工作进展良好,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06年11月20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