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复旦大学:创新平台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孵化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10:41 扬子晚报

  发挥基础学科优势 集中交叉学科人才

  复旦大学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孵化

  本报讯(记者 沈祖芸 计琳)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教授郑兆鑫领衔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正式投产,成为世界首个实现商品化生产的口蹄疫基

因工程疫苗。这一成果充分显示了复旦作为基础研究主要力量和知识创新执行主体所发挥的核心作用。

  近年来,复旦大学始终强调要瞄准科学前沿开展“顶天而立”的基础研究。副校长陈晓漫告诉记者,“十五”期间,学校明确提出了“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防建设”的科研战略目标。自2000年起,学校的科研经费到款首次突破1亿元,此后逐年递增,到今年已达4.5亿元,并配套实施了人才发展、基地建设和交叉学科等战略。在此期间,学校在重大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上推出了一批首席科学家,他们成功地将基础研究向应用方面转化,为国家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价值。如杨玉良教授的“通用高分子材料”,使得我国薄膜拉伸的速度大幅提高,超过国外标准,我国因此从薄膜进口国变成出口国。

  基础研究要立足学科发展前沿,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突出“以人为本,以项目为纽带,以学科为依托”的思想,科技成果要不断地融入学科建设,而学科发展又在基地与人才方面给予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创新知识的有机集成。同时,多学科交叉与渗透是当今知识集成的重要特征,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不但能促进学科领域的不断延伸,还能带动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并形成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复旦自2004年开始先后建立起5个以基础学科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包括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先进材料创新平台、微纳电子创新平台、脑科学创新平台和数理创新平台。这些平台均作为学校科研实体出现,横向平台与纵向院系自然构成了复旦科技创新中的矩阵式“特区”。科技创新平台采用“协议制”的方式,实行“双聘PI(PrincipalInvestigator,首席研究员)制度”。实验室的高级固定学术研究人员一般在复旦大学相关院系任职,通过协议的方式进入创新平台,明确聘用方式、聘用期限、主要工作内容、待遇和工作条件、科研成果的归属、招收研究生以及其他权利和义务。受聘科研人员的工作由科技创新平台和院系分别考核,学校将以双聘的方式给予合理的薪酬待遇。

  灵活的机制使创新平台成为复旦集中交叉学科优秀人才的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的孵化器。如今,先进材料平台已集聚了包括7名“两院院士”、10多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多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研究力量进入平台;而数理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共邀请100多位具有国际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其中70%来自海外。

  目前,创新平台已成为了复旦大学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的重镇,4个基础研究重大计划和16个重大专项,将成为复旦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