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就业难之四大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6:55 扬子晚报

  记者获悉,2006年,是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高峰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28.68万人,比2005年增加3.5万人,增幅13.9%,其中毕业研究生2.07万人,本科毕业生13.08万人,专科毕业生13.53万人。加之外省院校江苏籍毕业生以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将突破40万人。有关专家分析,今年,有四大因素影响毕业生找工作。

  一是新增劳动力大幅上升挤压就业岗位。2006年我省新增劳动力60万人左右,全省

需要安置就业的人数在180—190万人左右,而全省新增就业岗位保持在140万个左右。普通高校毕业生与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多峰叠加”的就业压力,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

  二是长期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并未根除。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城市,竞争数量有限的就业岗位,而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仍然存在。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不对称。有些专业需求很紧俏,而有不少专业需求却很有限,造成一部分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比如,今年全省高校工商管理类本专科毕业生总数达3.6万人,占全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的14%,而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却很小。三是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从内部看,部分高校在机构人员、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信息网络、管理机制、服务体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从外部看,国家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机制仍然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校外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毕业生较高的就业期望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据我省去年年底对全省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毕业生就业期望仍然居高不下。对月薪期望值在1000元以下的占3%,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26%,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35%,在3000—4000元之间的占20%,在4000元以上的占16%。毕业生对地域的期望也不容乐观,地域期望占第一位的是沿海开放城市,占45%;其次是京、津、沪、渝等直辖市,占21%;第三是内地的省会城市,占18%,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地区仅占到6%。

  记者了解到,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我省的高度重视。我省今年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已出台的政策,所有政策用足用好,落实到位,以政策落实来推进无障碍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本报记者宋金萍本报实习生王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