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因水"逃生"曾侯乙墓 越王勾践剑至今吹毛断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14:21 沈阳网

  

因水"逃生"曾侯乙墓越王勾践剑至今吹毛断发

  多件文物首次公开亮相 极品国宝展蕴涵四大看点

  核心提示

  从今天起至12月21日,150件出自荆楚大地的文物将在国家博物馆对外展出。此次展览堪称一大极品展览,因为其中九成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一级文物数量之大在此前展览中实属少见。其中多件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即使其保存地湖北省博物馆也未展出过。

  观展看点

  ■看点之一:勾践剑至今吹毛断发

  去年曾经被热炒过的越王勾践用青铜剑终于来到北京,与观众见面。这把长55.7厘米,宽4.6厘米的春秋时期的兵刃于1965年出土于荆州市江陵区望山1号墓,现由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该剑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11道圆圈。剑身满布菱形暗纹,剑格两面分别镶嵌有蓝色琉璃和绿松石。剑身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错金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而“鸠浅”即勾践。

  由于楚越两国关系密切,楚惠王之母为勾践之女,越国也被楚国所灭,因此专家认为,此剑可能是越人的陪嫁品,也可能是战利品。

  记者昨天在国博展厅内注意到,这把著名的兵器竖立在展柜之内,虽然时间久远,但其寒光仍然逼现。在灯光的照射下,可以仔细看到其上面纹饰和铭文。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其剑锋犀利,至今仍可轻松吹毛断发。

  ■看点之二:竹简改写学术思想史

  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北各地陆续出土了大量战国、秦、西汉时期的简牍,而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竹简。战国楚墓出土的大量简牍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思想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其中出土自湖北楚墓的楚简和荆门郭店1号墓出土的楚简则是继西晋汲冢竹书以来先秦文献的空前发现,它的发现改写了先秦时期的学术思想史。

  此次来北京展出的竹简中包括郭店楚简、著名的《老子》乙简、包山竹简、云梦秦简、黑夫“家信”木牍和西汉简牍等珍贵的文物。

  ■看点之三:战国青铜尊盘至今难仿

  此次展出的一件最精美的青铜器,它就是曾侯乙青铜尊盘,其上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经过考古专家研究,它的使用者就是曾侯乙,古文献记录了在湖北随县这个地方的战国时期,“曾”是国家或封地名,而“侯”是其官爵,可能是君王,至少是当地的最高统治者,而“乙”则是这位曾国统治者的名字。

  1978年出土于随州曾侯乙墓的这件青铜尊盘实际是一件盛酒、温酒器具,它由尊和盘两部分组成,其中尊通高30.1厘米,口径为25厘米。而盘通高23.5厘米,口径为58厘米。

  专家认为,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都代表着中国青铜器时代巅峰时期的技艺,而这件铜尊更是精品中的极品,堪称典范。据悉,该尊盘内共饰有84条龙和80条蟠螭(龙的一种)。尤为重要的是,尊盘口沿上的透空蟠螭纹装饰是用失蜡法(以熔点低的石蜡做模具)铸造而成,它分高低两层,内外两圈,每圈有16个花纹,每个花纹由形态不一的四对变形蟠螭组成。对于这件珍品,专家表示以现在高水平的铸造工艺,竟不能对其成功进行仿制,可见其制作工艺水平之高。

  ■看点之四:比“北京人”还早的头盖骨

  提起头盖骨,大多数人会想起北京人头盖骨,但实际上,出土于湖北的郧县人头盖骨年头更早,它距今至少有100万年前。

  湖北鄂西一带是古人类化石的重要发现地。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郧县青曲镇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两具人类头骨化石,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有蓝田金丝猴、武陵山大熊猫、云南水鹿等动物种属。郧县人头骨化石的面部特征与中国和亚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一致,但鼻根点凹陷,类似于欧洲古人类,科学测定为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

  由此可见,1989年和1990年在湖北郧县发现的“郧县人”古人类头骨化石,比“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年代更早且保存完整,堪称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而展出中还有2004年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发现的五枚晚期智人牙齿化石,这为讨论现代人的起源提供了最新材料。(杨玉峰)来源: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