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聊吧”:这堂课没有一位学生开小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8:55 浙江在线 | |
“我们上了一堂‘美味’的劳技课。”昨天,本报“教育聊吧”收到了三位崇文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的短文,三个孩子兴致勃勃地想请大家和他们一起分享一堂做比萨的劳技课,他们的短文就像把一块鲜美的比萨捧到记者面前,让我们咽了好几次口水。 “聊吧”来帖—— 孩子眼中的比萨“调皮可爱” 鲁逸叶:为了力保比萨出炉后的最佳形象,我们一个个都手拿小叉子忍痛“刺”爱,在光溜溜的面饼上有序地戳着小孔,面姑娘被刺成了小麻婆。听师傅说给面饼涂番茄酱,许多调羹一起伸向配料盆,如同兵器架在了一起。接下来,我们瞄准餐车上的各种配料轮番出击——芝士要多,肉末不可少,葡萄干是最爱,青椒、胡萝卜要搭配色彩,西红柿也不能落下!小小的面饼上已经堆得“料”满为患了。 金子琳:番茄酱总是改不掉这急性子,刚叉完面团,它就叫:“该我上场了!”各种配料也活跃起来,裹着乳白色羊绒衣的奶酪先露脸,接着其他也陆续上场:害羞的香肠丁红着脸登台,挺有身份的肉末当然不甘落后,爱生气的玉米和热情的番茄携手亮相,压轴的是舞蹈家洋葱。 李琳芝:开始搓面团了,面团粘在手上像不听话的孩子缠着母亲耍赖,于是同学们都把面团砸在钢桌上,女同学像妈妈在教训犯错误的孩子;男同学更撒野了,把野气都释放了出来。过了一会,老师端来了一盆干面粉,同学们像即将打败仗的将军遇上了救兵,一窝蜂地拥上去,抓了一大把,顿时手中黏糊糊的调皮小子变成了听话的乖乖女。 记者追访—— 劳技课用上了所有学科的知识 听学生一番“天花乱坠”的描述,看得出,这堂劳技课多让他们开心。孩子的哈哈大笑,来自于老师的用心策划—— 劳技老师方素华就是这堂课的策划人。“学校有几百个住宿生,近年来配备了一些做面点的设备,把它融入到课堂中,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方老师说,过去的劳技实践,多局限在剪剪、搭搭上,孩子眼界开阔了,明显魅力欠缺。除了聘请面点师傅外,还请来了各学科老师:数学老师将面团发酵中的比例分配、烘烤温度等和学生一起探究,科学老师围绕发酵原理引导学生做横向问题的延伸,语文老师开始了现场作文指导,“整合了各科资源,学生学到了更多东西。” 语文老师张晓敏感受也很深,“任凭你多挑剔,也绝发现不了一位开小差的学生。”张老师说,为了不让唾沫充当违禁作料,从不肯闭嘴的徐志谦自我下达了交通管制令;平日里斯文绝顶的郭虞,竟然是将比萨作料堆得如小山一般高的最咋舌人选。“当香气诱人的比萨托在手心时,竟没有几个舍得大口吞吃。这个说要留着给妈妈比较鉴定,那个讲没有实物为证是得不到爸爸夸赞的。” 家长“尝”到了孩子成长的味道 记者了解到,真正尝到这堂劳技课“美味”的,其实是家长。 家长叶蓉:一回家,女儿就捧着一只‘迷你’比萨出现在我面前,得意地说:“这是我在学校里亲手做的,一口都舍不得吃呢,回家与爸爸妈妈和外婆一起分享!”突然间我感到此刻不只是品尝比萨,还是在细细品尝女儿的成长之路。女儿长大了,再也不是一个骄傲的小公主!老师不但帮助她学到了课本知识,更通过社会实践教会了她怎样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家长竺杭玲:饭后,儿子居然主动坐到书桌前写作文,与平时“头痛”的情形截然不同。写的就是他在饭桌上神采飞扬地介绍做比萨饼的经过。看来,课堂经历给了他丰富的写作素材,他正愉悦地沉浸在“比萨情结”中。我想:若干年后,当小学的记忆在孩子脑海中逐渐淡化,但一定有孩子记着他在学校做比萨饼的经历,就像我一样,不会忘记全家边听儿子介绍,边分食一块小比萨的情景。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通讯员 吕娟 记者 张向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