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别轻易“加减分” 要破除“唯分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14:55 新民晚报

  本报近日连续报道了本市2所学校通过“协商分数制”或“借分制”,探索教学改革为学生减轻负担后,不少读者和专家来电或发来电子邮件表示,推行“借分制”,还请三思而后行。

  不可滥“借”分数

  云台中学高三的小王担忧:“偶尔借分成功,确实有一定的鼓励作用。毕竟,那说明你某方面的努力得到老师认可。但‘借分’次数过多,会让人产生依赖情绪,倒反会松懈了学习。”

  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吴增强认为,“借分”可在侧重诊断学生日常学习状态的小测验等“形成性”评价中进行尝试。而在期中、期末等“终结性”评价,则不适合采用这一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能重来一次,一味允许借分,除了会给学校的学业管理带来难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破“分数至上”

  青年教育学者熊丙奇教授不太赞同推行“借分制”。在他看来,“协商”分数或“借”分数,还是在强调卷面分数,而学生、老师与家长的基本思维依旧是“分数至上”。“评价学生,不该单纯地依赖卷面成绩,而应是老师合理地将卷面测试(或项目作业)、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综合起来考核,若老师无法综合评价学生,那学生‘协商’‘申诉’来的分数,也很难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多大的激励作用”。

  熊丙奇说,“分数协商”的另一大问题,是有可能使学生成绩失去客观性、公正性,“不能保证‘拉关系’‘走后门’以求‘协商’成功的事不会发生。一旦发生,不但可能因为其公正性而使学生对老师的‘诚信’产生怀疑,更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报记者马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