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清华校花的金色童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1:48 光明网

  一.初“识”马宇歌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第1533期头版头条,作家长江《宇歌之歌》一文报道:)我初“识”马宇歌,大约是在1996年四、五月间。那天我在广西南宁正浏览全国各地的少儿报刊,无意中,发现宋庆龄儿童基金会于上海办的《少先队活动》月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名我眼中的优秀小队长》的文章。作者是位于首都二环路内侧的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小学校三年级(1

)班的中队长马宇歌。当时她才8岁。我清楚地记得,文章篇末还附了一个小小的说明,大意是:该文曾先后在官园小学广播站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火炬》节目中,什么什么时间播出过。我认真阅读了这篇人物报道,觉得文章短小精悍,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无华,描写生动形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学生佳作。作为一名刚刚8岁的小学生,竟能写出这样的一笔好文字,我着实为之一惊——因为在我眼里的参照物真是太多太多了!“马宇歌”这个名字,从此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说来也巧,几个月后,突然收到一封寄自北京的来信。拆开一看,竟是马宇歌寄给我们的稿件。我一阵惊喜,急忙认真审阅。那篇文章的标题是《南戴河夏令营纪事》。写的是小作者马宇歌,作为中央电视台1996年四、五月份招聘的该台有史以来首批兼职小记者之一,当年暑假,到渤海之滨的南戴河参加夏令营活动及业务培训的所见所感。行文流畅,叙事清楚,确实是篇上乘难得佳作。我即刻加工处理,发到了我当时编辑的1996年第11期《儿童创造》月刊上。

  再后来,我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栏目、《传感风铃》栏目及《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上海英文学习报》、《北京青年报》、《内蒙古青年报》、《作文导报》、《星星火炬》报、《中国儿童》杂志、《今日中国》杂志、《小学生日记》杂志等媒体上见到过马宇歌的名字及其作品。我觉得:一株茁壮的新苗正在大地破土而出!

  二.走进“友谊传递屋”

  1996年11月的最后一天,我由广西南宁飞往北京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新闻研讨会。报到之后,趁着还没正式开会,拨打010-66154382先行约好,辗转打听,我乘车专门找到马宇歌的家。

  开门的是马宇歌的父亲。寒暄之间,一位气质高雅,显得非常落落大方的八、九岁小女孩儿,手持一册打开正在看的书,从另外一间屋子里悄然走了出来,主动向我鞠躬说:“叔叔好!”

  “这就是宇歌”,她爸爸告诉我。

  当时正值初冬,北方的居室供暖刚刚到来不久。宇歌身着一套红白相间的童式运动衣,可能是由于里面还穿着毛衣毛裤的原故,显得厚实宽大。她那白里透红的小圆脸,写满了天真活泼、聪颖睿智的灵气。我抚抚她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头,微笑着递上我的名片。真没想到,宇歌也有名片交换给我。她的名片上印着“北京官园小学4年级1班女生”等字样。在她身后的房间隔断挂的大窗帘上,夹着一个类似出席会议用的透明塑料胸卡,上面第一排字打印的是:“中央电视台小记者(9岁)”。我逗趣地说:“咱们是同行嘛,只是你的头衔比我大。”宇歌腼腆地笑笑,说了一句并不腼腆的话:“我是小学生、小记者,您是大作家、大记者,还是您的头衔大。”逗得大家全都乐了。

  正待落座,我一眼看见宇歌房间的门上,工工整整贴着一张自制的心形小字画,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用彩色水笔写的一行一行文字。凑近一看,那上写的是“ 宇歌小天地简介:我的小天地取名为《友谊传递屋》,在1996年9月1日的时候,它终于属于了我。当你走进我的小天地,我就把它分给你一半,把友谊分给你一半。这是一个奇妙的英语世界,这是一个好玩的收藏天地,这是一个女孩子的乐园,更是一个琴棋书画的聚点。希望在这里你能感到轻松,感到快乐!(小主人:宇歌) ” 。

  为了轻松,为了欢乐,也为了使我的文章能够写出真正的宇歌,我决定走进这“友谊传递屋”来进行采访。

  宇歌自然十分乐意,热情地让我参观她的天地。这是一间不过10平方米大的房间,尽管外面天阴似要下雪,屋里的大玻璃窗却使得满堂赫亮。这里遍地铺满红地毯。屋里放着一个双层衣柜、一张床、一张两头沉书桌和一台嫩绿色单开门小冰箱。床上金色床罩极其耀眼,两个可爱的布娃娃坐在上面,平添一股谐趣幽香。正像门上的小字画所说,这是一个奇妙的英语世界——冰箱上有一台音响式黑色牡丹牌大录放机,旁边还摆放着不少《少儿学英语》之类的磁带和相关图书;这是一个好玩儿的收藏天地——墙角下、窗台上,摆放着许多竹雕、面人儿、布画、脸谱等工艺品或小玩意儿,有的就是小主人自己精心制作的,连墙上的电灯开关面板都被宇歌用不干胶彩纸,贴成了微型童话风景画儿;这是一个琴棋书画的聚点——小提琴、电子琴、围棋、象棋、陆战棋、毛笔、宣纸、颜料一应俱全……宇歌说,这些都是她的业余爱好。样样全来得一手,不少项目还获得过全国参赛大奖呢。

  我问:“你除了功课,喜欢看些什么书?”宇歌小手一指:“喏,课外书都在那儿呢!”我这才发现,由于她的屋内再没地方放书柜了,自己的图书全码在了书桌和床下的红地毯上。一摞一摞、一排一排,整齐有序,足有二、三百本。除了童话呀、作文选呀等薄本书外,还有厚厚的《史记》、《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缩写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十万个为什么》、《世界少年文学精选》、《红岩》、《烈火金刚》、《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等。其最大特点,就是内容涉猎范围宽广,且多为名著;码放考究,分门别类。我问:“这些书你都看过?”宇歌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有的看过,有的正在看,有的还没看呢。”我当即送她两本我的作品集,她马上双手接过鞠躬向我致谢。

  回到客厅,我打算先尽速整理一下刚刚记的来访笔记。

  突然,外面又有人在敲门。

  来人是中央电视台青少部百集人物系列专题片《中华英才》摄制组的编导郑富权。他们一行4人,马上要带宇歌去采访原国际奥委会第一执行副主席、现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人称“体育外交家”的何振梁爷爷。因为马宇歌是电视采访的主持人兼记者,作为主角,她不到场可不成。

  釆访车巳经等在了楼下。而我的继续釆访,只好暂时被中断了。

  中央电视台郑富权编导见我面露憾容,当场决定,邀我同车前往。

  三.你采访他,我采访你

  何振梁爷爷的家,在繁华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一侧住。我们驱车赶到时,何爷爷已经站在客厅门口迎候了。宇歌礼貌而又大方地走上前去,对何爷爷说:“您好!我叫马宇歌,是中央电视台的小记者,今天的采访提问,由我来完成。”

  面对这位小不点儿记者,何爷爷仰天开怀笑出了声:“嗬,我面对过成百上千记者,可被小记者采访今天可是头一回。你几岁啦?”

  “9岁。”

  “哇,9岁就当记者啦?了不起啊!你在哪儿读书?上几年级?”

  “西城区官园小学,四年级。”

  “学习好吗?”

  “还行。这是我发表过的作品,送给您作为我的汇报。”宇歌说着,递给何爷爷一摞发表过的作品报纸杂志复印件。

  “哇,真了不起!爷爷也送你一件小礼物。”

  宇歌双手接过何爷爷送给她的一枚中国奥委会纪念章和一支国际奥委会专用笔,恭敬地鞠躬说道:“谢谢您何爷爷!”

  这一老一少亲切攀谈之际,导演、摄像、灯光等工作人员,已经快速地将随车带来的各种设备准备就绪。客厅马上变成了釆拍现场。

  宇歌用手捂住小嘴儿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告诉我:采访杰出人物,要求快速反应,不能拖延时间,必须一次成功。我弯腰认真听她讲完,点点头,站在摄像师身后,观察我的采访对象现在走过去,怎么去釆访别人。

  “准备!”导演轻声提示。

  何爷爷、马宇歌同时坐入面对面的两个单人沙发椅上。中间隔着一张低矮小方桌。桌中央放着台式的中国国旗和国际奥运会五环旗。俩人的同侧背景是一排玻璃书柜,里面一个格子、一个格子摆放着何爷爷从事体育事业50多年来,在国内外荣获的各种奖杯、奖牌、证书及纪念品。色泽斑斓,极其耀眼。

  “开始!”摄像师发出开拍提示。

  马宇歌十分自然地面带微笑,从容镇定,用标准普通话开始提问:

  “何爷爷,您年轻的时候是运动员吗?”

  何爷爷正对着小宇歌,疼爱地回答:“不是。”

  “您不是运动员出身,为什么要从事体育工作呢?”

  “工作需要嘛。当然啦,我也十分喜欢体育运动……”

  时间真快,问答式的精彩采访,不知不觉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从何爷爷的童年时代,到何爷爷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外语翻译;从何爷爷50多年的体育工作生涯,到1993年中国申办奥运会失败的遗憾;从何爷爷一生中最激动和最伤心的事,到何爷爷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回顾与展望……这一老一少、一来一往,声音一粗一嫩,谈吐酣畅流利,十分和谐自然、成功。仿佛他们不是在面对着摄像机,也不是在进行采访和被采访,反倒像爷爷和孙女儿在自己家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聊大天儿。

  采访之中,何爷爷家的电话铃儿突然响了起来。趁着何振梁爷爷被家人叫出客厅到里屋去接电话的空隙,我和中央电视台郑富权编导,谈起了仍然坐在沙发上等待何爷爷的宇歌。

  郑富权编导告诉我,宇歌是中央电视台有史以来,通过全国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大范围公示、免费招考进来的非专职首批小记者小主持人30名之一。她又是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小的,特别活跃,工作表现十分优秀,所以才被确定和公认为首席小记者小主持人。当初中央电视台要求报考年限9至12岁。在惟一的报名招考点——北京的中国儿童活动中心,小宇歌排队出示给现场负责人的户口簿,年龄不到9岁。但谁也经不住她一个劲儿话甜会磨。工作人员们商量:今天成百上千号人挤着前来初试、复试,淘汰率又这么高,就是让这么个小孩儿跑进去她也考不上啊,第一轮就得被刷下来!结果只当哄孩子,大家放她进了考场。考官都是国内一流专家教授学者。哪曾想到,宇歌这下如同蛟龙入海,施展本领,当天竟被十多位考官共同评价为总考成绩第一名。一周以后又被通知前来参加终试。最后,到底让她给拿走了“状元”名次!前后总共三轮考试,宇歌各科考试成绩综合评比全员第一。考写作那天,她呈上来的即兴采访《记老有所为的唐爷爷》,还被评为500多名全部应试者中,仅有的两篇满分大作之一。马宇歌由中央电视台青少部小记者团负责人于宁老师,亲自打电话通知她被录取不到一周,宇歌就奉命代表中央电视台,去成功地采访报道了“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大会”及“北京’96少年儿童集邮活动日开幕式”等大型会议及活动。最早带她出去干活儿的第一名编导是中央电视台青少部的陈舒平老师。大家都抢着拉小宇歌。后来,小宇歌还自创、自演、自己配音解说了好几篇电视作文,在中央电视台播映,和她采访主持做出过的许多节目一样,效果都挺好。接着经过集体培训、辅导和指点,宇歌进步更大;她悟性高、反应快,现已基本熟悉了电视采访常识,具备了多种临场采访经验和本领,是棵很有希望的好苗子。

  其实,通过刚才对何振梁爷爷的现场采访和观察,我已经看出了宇歌的素质素养和记者采访、节目主持才能,郑富权编导的介绍,使我对马宇歌又多了一层了解。

  宇歌釆访何爷爷马上又开始了。可我突然惦记起那个新闻研讨会的事,只好提前告辞。

  在返回驻地的北京地铁车上,我想,马宇歌是成功的,也是幸福的,可以说,是现在全部中国3亿儿童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那么,我将如何再全面更深入地去了解她的整个成长过程及各种成就呢?我决定另寻时机,专门访问一下她的家长。

  四.爸爸细说马宇歌

  研讨会结束当天晚上,我再次来到马宇歌家,和她爸爸——一位具有经济管理学和历史学大学双学历的中央国家机关回族干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1995年3月5日专题报道过的名人聊起了天儿。他先给我递过来宇歌上学以后每学期期末发的校内成绩册,上面一并盖有“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小学教导处”的公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至今,每门功课每次成绩都不下90分,期末考试大多100分,总评无一不是“优”。然后,宇歌爸爸又给我看了宇歌得的各种奖状,上至国家级、下至区县级,数目超过半百,其中官园小学发的奖项最多。

  谈起自己的女儿,这位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从未觉得养孩子是负担。很有趣儿。这孩子给全家的生活平添了无尽的乐趣。”他的话滔滔不绝,言语中充满了对女儿的期望、自豪和严厉。他说,宇歌的妈妈在机关里任职,工作要求高,任务重,纪律严,时间少,身为做父亲的,自然应在孩子身上花费更多一些心血才对。

  宇歌又名马莉娅(Maria),回族全名为马莉娅·阿布杜拉,1987年5月23日星期六北京时间20时,降生于云南省玉溪市的地区人民医院,5个月后由滇进京生活至今。“宇歌”这名字,是他们夫妇俩按照寄望于自己孩子“一生善良博爱,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追求,刻意找来形美声好的字给取的。先取好了名,后生的宇歌。

  宇歌在学校里的各科成绩至今门门全是优。不仅如此,从爸爸出示的盖有官园小学红印和历届班主任、同学每学期亲笔签名的《少先队员荣誉证》书上可以看到,马宇歌还连年被评为了校级“全优生”。北京市教委规定,小学一至三年级不评“三好生”,只评优秀生。宇歌不仅另外连年荣获有“优秀生”的奖状,还是全年级仅有的几名每学期“体育锻炼优秀达标生”之一。她的身体状况和视力优异,一直在全班列于前茅。她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每晚临睡前都要做一遍眼保健操。每天做眼保健操之前,还要先按照字帖练习一刻钟左右的硬笔书法(所以小宇歌写的字就特棒)。小学3年级刚一开学,宇歌在班里第一批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北京市西城区数学乐园考试,结果从众人中胜出,被吸收为该校学员;之后每次淘汰性考试又均在录取线以上,自此一直在那兼职学习至今。宇歌的画儿也画得不错。有几幅小时侯还被幼儿园推荐出去,在北京电视台1993年3月23日“小画廊”上播映过,那时才5岁。同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她画的题为《中国心》的大幅现场自创画儿,被主办方的记者用相机当场拍了下来,选发在国家体委机关报《中国体育报》1993年6月30日第2版上。宇歌还喜欢布贴、剪纸、雕刻等工艺制作,其中,粉笔雕《金陵十二钗》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受到送展老师和评展专家的一致好评。本来,这件作品完全有希望获得最高奖项,可被爱不释手的参观者设法偷偷拔去了其中一“钗”,结果只剩下了“金陵十一钗”!即便如此,这件艺术品在1996年11月份,有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000多件作品共同参展的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全国青少年和儿童造型艺术展”上,仍然荣获了全国二等奖。《北京青年报》1996年11月5日头版,该报记者孙京龙《小制作,获大奖》一文,对此有过即时报道。只是报纸上图片所显示的那十二“钗”,其中一“钗”并非原作。丢失的原来那一“钗”究竟跑到哪儿了,后来成了童心中的一个小小的不解之迷。当初欣赏过原创艺术品的不少孩子,始终很想帮着有朝一日寻找回它。马宇歌还几次甜美地梦到过那个自己制做的美丽粉笔小人儿。

  在所有宇歌的业余爱好项目中,最最成功的还要算是她的写作和电视釆访了。她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篇小学1年级6岁时写的日记,刊发于中国共青团中央《青少年读书指南》杂志1994年第10期的《卷首语》上。当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王照华,亲笔给她题过辞。紧接着,她又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述说自己第一笔稿费怎么用的《我要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一文。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儿童台《空中课堂· 学作文》栏目中发表过《小圆桌》、在《中国儿童》杂志上发表过《我做中队长的秘诀——不嫉妒》、在《小学生日记》杂志上发表过《获奖忆往事》、《日记帮了我大忙》等多篇在校作文。《小圆桌》、《我要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眼中的一名优秀小队长》三篇,曾由她自编、自演、自己解说配音,在中央电视台播映过。她代表她的学校去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从小学2年级首度参赛起,一直到现在,年年给老师捧回奖状。她把学校里发生的好人好事写成新闻稿,多次发表在电台、电视台和报刊之上。一些单位和个人近来也纷纷把目光转向他们官园小学。比如中央电台就是这样,最近数次以官园小学为背景,拍制了《暑假里你想做什么》等专题片,在该台“少儿频道”中向全国播映。

  至于中央电视台交给马宇歌的各种会议采访、人物专访、活动报道等等,这些都是经常性的,也是她作为该台兼职小记者、小主持人的份内任务。挺有意思的是,她还曾采访过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老院长单士元老先生,内容被拍成了百集《中华英才》系列专题片之一《七十一年故宫情》,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中播映,影响很大。1996年9月16日,当初单老在接受小宇歌电视采访那天,十分高兴,觉得太有趣儿了,因为自己当时已经90岁了,宇歌才9岁。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单士元先生当即兴奋地为宇歌题词留念,说“小宇歌:你九岁、我九十岁,咱俩是忘年知交的朋友!”搂着宇歌在一起照了好多相。最近,宇歌又接受了釆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任务……

  我问:“她爱好这么多,各种学习与活动频繁,吃得消?”宇歌爸爸回答:“小孩子做事和大人一样,分主动乐意干的和根本就不乐意干的两种。凡对乐意干的事,任何人都会乐此不疲的。我们并非让她什么都干,比如拉小提琴,从未让她去‘考级’。现在她所从事的都是自己非常乐意干的,包括她曾去学的武术和舞蹈等等。不干这些,她反而觉得呆着没意思。现在她干的这个、那个,相当于玩儿,只不过是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赢得来的更高级一点儿的玩儿;寓教于乐,乐中创造生活,增长知识,开辟新的人生。孩子由此也步入一个良性循环过程,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大人看着高兴,小孩儿同样会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意义。

  我们在家经常借机用话‘敲打’她,要求宇歌不断向周围人的优点及世上的高标准看齐,避免井蛙之见,认为个人有多了不起。时刻告诫她,要绝不辜负学校的教育,老师的辛勤栽培,邻里和同学、小朋友们的正面影响,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谦虚谨慎,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心和做2l世纪小主人的事业感。”

  和宇歌爸爸在一起的谈性越来越浓,忽然我想起该马上返回宾馆了,否则太晚,宾馆大门一锁就进不去了。那夜只好暂且道别。

  五.电话里的故事——马宇歌的成功秘诀及其他

  按照釆访计划,我还打算专访一下宇歌的母亲、老师及邻居。可惜,我另有公务必须急飞上海,只好次日一早离京赴沪;之后又转飞南宁,失去了与上述每人面谈的机会。

  可我并不甘心。在一个寒冷的良宵,我从广西南宁连向北京拨了几个长话,进行电话采访。下面便是从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及其故事,也可以说是马宇歌成功的秘诀——

  第一个电话是宇歌妈妈接的,当时正值傍晚。她说,宇歌的成功秘诀在于她的学习目的明确,知道现在的努力和种种磨砺,都是为了增长迎接美好明天的本领和才干。与此相联的成功秘诀,还有她的自理能力和在这孩子脑海里深入扎根的一片爱心。宇歌从四岁起,就自己骑两轮小自行车上5站路以外的幼儿园;后来,还跟爸爸各骑各的自行车,一起到北京远郊的大兴县去旅游过。上小学了,她从不依赖大人上学送、放学接,都是自己背着书包来去。在学习上,她很自觉,从不需要大人督促;生活上也全能够自理,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去干;通常还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择菜、擦桌子、洗袜子、买东西等等。

  宇歌的心地很善良,对社会、对家庭充满了爱心。她爸爸曾送给她两枚小纪念章,一枚上刻着“博爱”,一枚刻着“天下为公”,都是1986年11月份在宇歌出生前,她爸爸出差时专门从南京的中山陵买来,就准备着将来给自己生的孩子戴的。宇歌自幼视此为宝,几年来一直轮换着别在胸前。她的理解是:“博爱”,就是对一切美好的,都要去爱;“天下为公”就是,不要老想着自己,还要想着小朋友、同学、老师、父母和邻居。这样的理解虽然简单,倒也符合大致意思。孩子嘛,她有她的思想,她有她的理解能力。

  “博爱”和“天下为公”这两种思想,也都自觉地点点滴滴落实到了宇歌的行动上。记得她上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得到30元稿费时,宇歌先给对门的老邻居唐爷爷买了两支大号毛笔,因为她平常看唐爷爷最爱书画儿书法了;同时另给班主任赵老师买了一个日期戳,为的是减轻老师批改作业时书写日期的负担;最后给爸爸、妈妈买了一个小蛋糕,以祝父母生日快乐;此外,她还分别给爸爸妈妈各买了一两样他们喜欢的别的小东西。她细细筹划着,心里很有数地骑车一趟一趟出去买完这些,最后只给自己剩下了两元钱——而且还没舍得花,公公整整压在了写功课用的书桌透明料塑板下,准备日后把钱用到学习上。现在宇歌的稿费多了,除了存起来以外,都用来交自己业余上的各种兴趣班的学费和“捐献”呀、“扶贫”呀什么的……

  第二个接电话的是上面数次提到的唐爷爷。这位85岁的老人叫唐博佑,字浦泉,满族人,是马宇歌家十分敬重的老邻居。他离休前,任北京市丰台区丰台镇中心小学(即现在的“丰台五小”)德高望重老校长。唐博佑老人说:“宇歌最大的优点首先是尊敬老人,文明礼貌。她逢人便打招呼,‘爷爷好’、‘奶奶好’、‘叔叔好’、‘阿姨好’、‘哥哥好’、‘姐姐好’、‘弟弟好’、‘妹妹好’,叫得又勤又甜,很受街坊四邻喜爱。”唐爷爷的声音有些颤抖,电话里好像很激动。他说:“不久前啊,宇歌家要搬走了,我们在一起照相留念。当宇歌发现我在旁边时,硬是把我拉到中间,还为我拉平衣襟,然后扶在我的一侧紧紧挨着我……照完相,我给宇歌一个橘子吃,她死活不要;劝得久了,她才接住,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连声说‘谢谢唐爷爷’。她把橘子掰开,先习惯地让出第一口——把最好的头一瓣橘子,举手硬塞进了我的嘴里,然后自己才去吃。你不是打听宇歌的成功秘诀吗?我觉得,她小小年纪为人处世很懂礼节,也算个秘诀吧……”

  第三个接电话的,是宇歌在北京市西城区丰盛少年活动之家的工艺美术兼儿童画儿老师张秀琴,她是一位德艺精钻的全区有名的一级教师,从宇歌3岁起就教宇歌。听声音,中年开外的张秀琴老师得知我要写宇歌,十分赞成,认为这很有利于启迪更多的孩子们相互看到对方优点,取长补短。现在,确实需要把真实的鲜活事例多拿给孩子们一些。她说,宇歌是我们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但她在我面前刻苦用功,善于思考,从不服输,有着执著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宇歌的成功,有智力因素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主导作用,比如她的严格家教、自身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培养,以及踊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所得到的长时间磨炼,等等。

  最后,我拨通了马宇歌的现班主任——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小学四年级一班阎红老师家的电话。该班自一年级起,就是全年级最强的班,算是校“重点”吧。千里之外传来的声音,快人快语。阎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宇歌的成绩及优点,特别赞扬了她,一直在班上担任班长和中队长等许多职务的组织能力,的确很强、很出色,同时也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宇歌的不足。阎红老师说,宇歌绝非十全十美,她的门门学习成绩,在班里并非次次都最拔尖。宇歌尽管理解能力很强,还担任课代表,但在作业上仍有一些不应该的小错误出现。

  阎老师语重心长告诉我,写宇歌不能把她写得太好了,否则,对宇歌的健康成长不利。另外,宇歌参加课外活动,尽管始终自觉占用的都是课外属于她自己的时间,但是太多了,即使自己很乐意、有精力胜任,也要适当限制一些。

  放下阎老师的电话,我深思良久。是啊!从全面采访的事实了解上看,宇歌无疑是很优秀、很幸福、很成功的,但目前在她小小肩膀上压过来的一些无形东西,是否重了些呢?这么小的年龄,她承受得起冲得出去吗?而我,又该不该按自己的原计划来写呢?值得写!应该写!想到更多孩子的心愿和我深入了解到的比比真实故事,我自己鼓励我自己。于是便有了以上文字。若算不上“宇歌之歌”,那就叫“我眼中的马宇歌”吧。

  停笔之际,北京那边再次传来喜讯:1996年12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火炬”栏目,播发了马宇歌写给香港小朋友的一封信。这是盼’97、迎回归,祖国内地小朋友写给香港小朋友的第一封信。1997年1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把这封信在显要位置全文刊发,标题是《我愿为你做点事——致香港小朋友的一封信》。紧接着1997年1月22和23日,北京电视台各频道在“七色光少年”栏目,播映了反映马宇歌美术学习成长史的专题片。而在最近寒假前的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马宇歌校内主课语文考分是99分——列于全班第一,数学考了98分——名列全班第二;其他科目均为“优”,并被评为四年级首批“三好学生”和马宇歌入校以来第七个学期连续获得的又一次“全优生”。

  我和上述一切挚爱这个孩子的人,衷心地祝愿宇歌,千万不要辜负人们对你的美好期望,要以全面发展的坚定步伐,继续豁然大气地奔向光明,去努力把握注定属于你们这一代的祖国璀璨未来吧!

  小侠女现身清华童话似的迷人

  “大家好!你们看到我胸前佩戴的这枚胸章了吗,它已经陪伴我走过了17个春秋。我戴着它,走遍了除台、港、澳以外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我戴着它,来到祖国南疆,和海军的大姐姐们同吃同住一起操练;我戴着它,来到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和那里的大师长老们面对东海璀璨星空,畅谈大千世界;我戴着它,来到空气稀薄的西藏,和我亲爱的藏族朋友次仁白珍顶足而眠,同盖一床氆氇。我戴着它,深入宁夏石嘴山地下110米深的矿井,和矿工大哥哥们在昏黄的巷道一起采煤。我戴着它,在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与即将走完人生最后里程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深情吻别。你们知道这是一枚什么样的胸章吗?它上面有两个字,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写的‘博爱’。我坚信,只要博爱的精神点点滴滴溶入我的血液,人生必定灿烂辉煌!” ——这是17岁女孩儿马宇歌在2005年1月27日,参加北京的清华大学特长生最后一轮考试时的自我介绍。

  一、马到成功

  抬头是人挤人,低头是脚踩脚,现场满员。考生表情各异,口中念念有词。不难猜出,面临的是场残酷的竞争。他们都是来参加清华大学举行的特长生测试的。胜出者将在高考前作为特长生被选中,提前订招。考试是残酷的,尤其是作为中国最好的高校的竞争,更为严格和残酷。

  马宇歌来到考场,倒吸一口冷气:现场男孩子衣着要么优雅得体,要么突出个性,显得风度翩翩;女孩子都画了妆,头发特意做了造型,有的甚至装扮精细到了指甲。而宇歌自己却彻底一个素面朝天。她迅速调整心态。

  海的美,因为它胸怀博大,能容万物;天的美,因为它辽阔纯净;人的美,还要源于内心。她决定以气质、学识取胜。便简单地理了理头发,从容步入考场。

  考官们严肃的目光像镁光灯一样,照射在她身上。考试内容先是1分钟自我介绍,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那极富个性的开场白。她娓娓道来,评委们的眼神似乎都因这个聪明的女孩儿,而变得柔和了。跟着考新闻播报时,宇歌吸了口气,很快进入状态,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宛若出谷黄鹂;更不简单的是她小小年纪,把专业术语和困难读的外国人名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一篇新闻稿在她的美妙声音演绎下,跌宕起伏,入情入境。考官们全被深深折服了。在当天下午全国各地考生一起参加的文化课联考中,马宇歌又以高出录取线30分的优异成绩,成功入围。历经前前后后多重关卡,最终正式入选清华大学特长生。

  其实,认识宇哥的人都已经早就预料到了,向马宇歌这样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的才女,必然脱影而出。

  二、单枪匹马闯天下

  女孩儿常常像垂柳一样柔弱,但外表婀娜的马宇歌,却是一朵白雪红梅。

  一次,山西的笔友写信邀请宇歌来。宇歌爽朗答应,2000年初一放暑假,只身来到了太原。女孩儿的父母,早听说过宇歌从小学四年级起,就独行天下了;桩桩故事耳熟能详,于是放心地要让宇歌带着自己的女儿也一起出去见见世面。宇歌满口应承,带着那小女孩儿,继续坐上了开往陕西延安的长途汽车。

  途经蜿蜒曲折的吕梁山区,大白天的,车上突然窜上几个洗劫钱财的壮汉。他们一把抢了女孩儿的包。满车好几十大人,个个挨抢,却谁也不敢对这帮劫匪说个‘不’字。宇歌想到女孩儿父母对自己的嘱托和现在俩人的安全,马上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明自己来自何方及家里的联系电话,隔窗抛下车去,以备万一。然后站起来,和那帮劫匪理论了起来。尽管她还彻底脱不了一口娃娃腔,呵斥不义之徒,那叫义正词严:“我从历史书上知道,你们这边出过一个人,名叫‘李自成’。人家也曾打家劫舍,可都干的是杀富济贫,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的大事。哪像你们,只会欺负我们女流之辈……”车上的人都以为这下宇歌肯定要遭殃了,没想到劫匪中的一个老大————个子快要顶到车顶了,低头盯着宇歌听着,听着,觉得自己是有点儿太不好意思了,攥着从他自己身上脱下的褂子,冲宇歌摆了摆,嘟囔了一句“还……她。走!”回过身,率那帮子人,朝车门快步退去。

  幸好有惊无险!不过,它还只是马宇歌在外行走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

  从小,她在父母的赞同支持下,便一个人外出行走。11岁就到过新疆,游历了石河子、天山、乌鲁木齐、吐鲁番、交河故城、葡萄沟,还有新疆的兵团。那时的宇歌就已经很独立、很懂事了。在乌鲁木齐她住在别人家里。吃完晚饭,随人家一起去广场逛街。看到卖雪糕的,她用随身带的钱,给自己手里领着的人家小孩儿,买了一个大雪糕。小孩子家长回头看见了,赶快掏钱也要给宇歌买;宇歌拨浪鼓似地,甩着两条小辫儿直摇头,说自己“从来最不爱吃雪糕了”。可其实,她在爸爸妈妈怀里,生来是个不折不扣的“雪糕狂”;说不爱吃,那只是想为人家叔叔、阿姨省下雪糕钱而已。这次的1998年夏末,马宇歌又辞别新疆友人,独自远赴青海。当年中国洪水灾害非常严重,她亲眼看到受灾百姓无家可归,当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写稿子挣的稿费,主动捐给了路上的青海省团委组织负责人。

  回想这一年的春节时分,她还到过大别山,去了鄂、豫、皖交界的少年张平的家里。张平小朋友因为家贫,童年时代,为家出门打工谋生;可不到三个月,便客死异乡了。马宇歌带着捐献的衣物,郑重地走入了还没见过一面的张平家里,看望少年的寡母。她从自己的书包最里层取出一叠钱,交给张平的妈妈。临走垂泪向大娘深鞠一躬,仰起头说:“希望您能保重身体,日子越过越好。”张平妈被这个素昧平生,前来雪里送炭的的小姑娘,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热泪啊,直往自个嗓子眼儿里流。

  小学六年级,宇歌在1999年寒假,曾独自一人从重庆到成都,最后坐飞机到拉萨。去那个神秘的高原,与素未谋面的藏族同龄女孩儿次白相会。两人一见如故。白天,次白教她学藏语、写藏文,带着她去游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晚上两人睡在一个被窝里聊天。几天的时间,双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至如今,情似胞姐胞妹,永不分离。

  马宇歌每季度,都会按期收到一册浙江的舟山群岛普陀山长老,为她寄来的佛教协会机关刊。这份赠刊,其珍贵而绵长的善缘,来自宇歌独立的第二次浙江之行。早就听说舟山是个好地方,那有一群散落在太平洋上的美丽岛屿,《西游记》里的东海观音,在吴承恩笔下就源于这片仙境。马宇歌二度只身前往浙江,2001年暑假,她乘帆来到了舟山群岛。那一日,各岛玩儿累了,正上初二的这个小姑娘,顺脚留宿在普陀山的寺庙里。吃完晚饭,她被大师、长老们领着去海滩上散步。深蓝的夜空,星光灿烂,海风徐徐,天地笼罩着温暖与详和。长老问起宇歌关于人生的问题。见多识广的小宇歌自幼博览群书,阅历丰富,颇有一番独到见解。她仰起小脑袋,甩着马尾辫和长老侃侃而谈。而大师、长老们的豁达胸襟和非凡的气度,也深深打动了当时刚刚进入14岁的小宇歌,令这个小姑娘体味出许许多多新的哲理。

  在那个海鸥低飞鸣叫的美丽夜晚,洁白的月儿、闪烁的星星、温暖的海风、柔软的沙滩、不停的潮汐、雀跃的鱼儿,还有背后寺院的阵阵松涛……闪着两支大眼睛、噘着小红嘴儿有问有答的一个长发小女孩儿,和几位袈裟披身,慈颜善目、摞须而笑的白眉长者站在天地之间,形成了此刻人世间最和谐的一幕动人景像。这真是一份难得的不朽机缘啊。

  马宇歌说过一句令人赞叹的至理名言:“共同的经历,会使友谊持久并永远值得纪念。”

  她用真诚、善良、博爱的心打动着四方人士,每到一处,便会结交好多好多朋友。到得今天,她的大小好朋友已然遍布天下。她小小年纪,因此还得了个江湖“风影侠女”的美妙称号。对朋友,她有着两肋插刀的忠肝义胆;对无辜者,她也有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豪情。

  三、本是一马当先

  去年10月16日星期天,迎来了“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正在清华建筑学院刚上大学一年级的马宇歌,是代表清华大学参赛的一名优秀运动员。要知道,高中时,她曾两次打破校记录,体育成绩突出优异。每次校运会,她都会赢得两三枚金、银奖牌。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对本校参赛者,事先进行了“马拉松”实际测试。马宇歌在规定时间内,抢先跑完了40.2公里马拉松全程,具备相当实力。这次国际马拉松赛事,正是她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学校、院系和班级都对她寄予了相当厚望,希望她这次能够载誉而归。首都的一些记者、摄像师,也满怀信心地在终点,等候着一个叫“马宇歌”的名字,出现在欢呼的人群之中。

  马宇歌在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前面,站到了规定的起跑线上。面对直达蓝天的长长“跑道”,她两眼专注着前方。观众们似乎在她眼里看到了终点那道胜利的红线。发令枪响,马宇歌不负众望。她耳边是呼呼的风声,脑海里是跑!跑!跑!飞过一段路程,宇歌身后突然传来异样响声。下意识,回头望去,一位女同学在跑道上栽倒了!马宇歌心中一惊:要知道,去年’0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就有人猝死途中!年年都有运动员遇到意外。她毫不犹豫调转回头,将这位选手搀扶了起来,想把她交到沿途服务人员手中,送到休息区去。没想到,这位张姓同学,迈开摇摇晃晃的步子,掘强地表示还要继续向前跑。宇歌由衷佩服她,同时心里一紧。现在,无论谁,不小心撞倒她,都有可能再发生意外。宇歌大汗淋漓放慢了脚步,跟在她的旁边。那个同学咬牙坚持着。宇歌横下一条心,专门守护这位同学,不让任何人撞到她;假如再有险情出现,马上救护。越来越多的选手和宇歌擦身而过,奖牌离宇歌越来越远。马宇歌慢跑着,睁大双眼,心急如焚,但却丝毫没有疾驰而去的意思,只是倔强地一直护送着那位女生。

  终点线上簇拥着人们。他们等待着马宇歌第一个冲向终点时,为她而欢呼。可一个又一个选手跑到了终点,马宇歌却迟迟没有出现。终于,在人群即将散尽之时,宇歌来了,她和那个女同学一起跑向了已然冷清的终点。宇歌仰天撩开头发,擦着汗,满足地笑着,似乎终于完成了一桩上苍使命。

  听说了全部事情经过以后,知心的朋友们都为她而鼓起掌来,大家认为:“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她一定会这么做的!因为她叫‘马宇歌’!”如果要问宇歌怎么这样“傻”,马宇歌会指着自己那枚胸章给你看,为的是那个简单的人生信条——博爱。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小精灵马宇歌,一颗善良的心就是她的翅膀;她的才华就是她的魔法。宇歌让人们大吃一惊,而她则在大千世界里高高地翱翔,为了那美好的远大理想自由地飞去……

  ◆篇尾小贴士◆

  马宇歌对要远行的朋友们说:

  1.利用假日假期独自去旅行必须事先得到父母两人的一致赞同支持,缺一不可;

  2.要训练有素,没有经过长期训练不能贸然这样做;

  3.体质棒,身体状况优;

  4.外出的目的必须与读书学习长知识结合起来,不能变为盲目的去“流浪”。

  其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既能锻炼提高人的素质,同时它也对准备这样去实践的有志者,提出了非同一般、非同寻常的更高要求。例如“训练有素”,其内容内涵就相当相当丰富。(通篇转自杭州市文三路求知巷出的中国邮发代号32-24的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报刊总社总第386期《中学生天地》杂志B版《女孩千里走单骑》一文。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5级本科生兼清华大学电视台学生主持人马宇歌的其他动人故事,通过不同搜索引擎搜“马宇歌”名下的“新闻”、“资讯”、“网页”、“论坛”等,另外还可以欣赏到成百上千篇更精彩报道文章。不同搜索引擎,内容各异,相当丰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