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心理专家团进校园”首站在泉州师院附小拉开序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8:38 海峡都市报 | |||||||||||
右一为家教专家陈娜娟老师
左二为泉州师院心理专家王丽馨老师
泉州市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苏碧洋老师给家长们做精彩演讲 N本报记者 胡艺桑 李晓蓉黄耀腾 叶碧玉 吴月芳 田米 本报讯 “这样的活动太好了,应该长期做下去!”12月2日下午5时许,泉州师院附小。一个小时前,心理专家的讲座就结束了,但是,还有数十名家长围着在现场的3位专家不肯离去,他们或喋喋不休地诉说着,或把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给专家,或认真地聆听专家为自己释疑解惑,所有的问题都与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有关。 当日下午,由泉州市教育局、海峡都市报《教育周刊》、泉州师院附属小学共同主办的“心理专家进校园”活动首站在泉州师院附小隆重拉开序幕,近300名家长到场聆听了心理专家的讲座,首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不少家长在听完讲座后高兴地说,从讲座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也学会了许多家庭教育的好计策,希望今后能有机会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泉州市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心理咨询室负责人、高级讲师、对儿童家庭教育颇有研究的苏碧洋老师前来主讲,她与家长们分享的主题是“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苏老师说,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健康问题时,往往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很少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人的健康应该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缺一不可的。如果心理不健康,反映到身体上也不会健康。为此,她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了,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谈到怎样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苏老师提出,至少有五方面应该注意:一是对孩子要多一分等待,少一分急躁,要相信孩子正常的智力;二是要多一分和谐(夫妻、父母与子女间的和谐),少一分混乱,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三是要多一分理智,少一分溺爱,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四是要多一分表扬,少一分批评,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五是多一分热情,少一分冷漠,引导孩子正确交往。 当然,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因此,苏老师呼吁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苏老师的精彩演讲博得了家长们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她丰富的案例分析也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一位张姓家长说,苏老师处处都讲到了点子上,听完之后,自己已暗下决心:以后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更科学、更耐心。 黄老阿姨是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外婆。她说,苏老师讲得太好了,应该让学校的老师们也一起来听听,因为,现在很多老师的教育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一位孩子读小学六年级的家长一靠近苏老师就哭了起来,她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十分头痛,希望能得到专家的帮助。 当天,泉州师范学院的王丽馨、泉州机关幼儿园的陈娜娟这两位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也应邀前来,她们同样受到了家长们的追捧,许多家长围住她们问长问短,将她们当成了救命稻草。 泉州市教育局德育科郑华强科长表示,心理健康与否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作为孩子家长,往往缺乏心理方面的教育经验,而教育心理专家进校园活动通过专家为家长们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服务,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起到一种桥梁纽带的作用, 把学生、家长、社会结合起来形成互动,是种有益的探索。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访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 昨日,由泉州市教育局与海峡都市报联合举办的“心理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首次在泉州师院附属小学拉开序幕,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对于本报积极参与策划“心理专家进校园”这样的活动,泉州市教育局郑文伟局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作为省级新闻媒体,本报这种热心公益事业,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做法难能可贵,泉州市教育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不仅重视也很支持这项工作。 对于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教育,郑文伟局长也谈了许多看法与建议: 孩子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由此,家长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不仅对孩子成长意义重大,而且能够更直接、更近距离地接触孩子的心灵。 我想,作为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每个孩子资质不同,天赋不同,所能达到的目标自然也不同,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上清华北大的。因此,不要盲目地对孩子抱过高的期望,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压力过大。 同时,我们提倡家长们要有一种健康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不要以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为代价来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如今,有许多孩子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小小年纪就出现视力缺陷、肥胖,甚至腰椎劳损等亚健康症状,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这种为了学业而过早付出身心健康的行为,对孩子个人来说是种不幸,对家庭来说是种悲哀,对社会来说是种负担。 希望我们的家长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孩子接受应有的教育,健康成长,长大能做好工作,不管是当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都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总之,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呼吁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否则,强加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只会抹杀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视学习为畏途、过早地失去学习兴趣。 当然,作为学校,我们也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队伍的建设,而且,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同时,应对所有老师加强专业心理知识的培训,才能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把有关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贯穿到孩子学习、成长的全过程。 家庭教育从点点滴滴做起 “欢迎海峡都市报教育心理专家团进校园”12月2日下午3时,随着主持人泉州师院附小陈理副校长一句洪亮的开场白,本次进校园主讲老师———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高级讲师苏碧洋开始了关于“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演讲。 苏老师指出:孩子的心理健康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说,家长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可以从六方面下手。 稳定心态 相信孩子智力 “越考越差,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别人都能考满分,怎么你就这么笨!”我们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天天考100分,达不到100分,甚至已经考了90多分了,还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对此,苏老师指出,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都能保持在90~110的正常范围,只不过,现在的教材相对较灵活,孩子跟不上,或者由于不够认真、不专心等原因,造成考试成绩方面的差距,但这并不表示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对于孩子的暂时落后,家长应多一分等待,少一分急躁,相信孩子有正常的智力。 “我们在座,有几个家长是完美的?在单位里是第一的?”苏老师不客气地说,既然我们自己都不完美,又怎么忍心强求孩子是完美的、第一的? 家庭和睦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 苏老师说,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甚至大人间的关系和谐与否,都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家庭矛盾,是孩子焦虑及抑郁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她举了个例子:曾有一次,自己与孩子的爸爸发生冷战,结果,那几天,孩子的情绪明显就受到影响,连读书都不专心。 “千万不要把大人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受气包、出气筒!”苏老师说,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情绪,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此,夫妻间要和睦共处,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安全与温暖;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多亲近孩子,满足孩子的多方面情绪、情感需要。 减少溺爱 让孩子坚强意志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都帮孩子准备好。苏老师认为,过度的溺爱让孩子变得既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又很脆弱,意志薄弱、心理承受力差。一次考试没考好、偶尔被老师批评、家长无意中的误解,孩子都可能恐惧学校、逃离家庭甚至自杀。 “孩子虽然小,也要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会老,总有一天会轮到由他来保护爸爸妈妈。”苏老师说,要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成长。孩子能做的,要让孩子自己做,不要什么都替他做。让孩子在挫折中慢慢成长,在失败中学会独立、学会坚强。 多夸少批 让孩子充满自信 “爸爸妈妈不是常说一次两次考不好没关系吗?为什么开学后我才一次没考好,爸爸妈妈就对我很冷淡?”苏老师提到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日记里写的这段话,指出了家长的口是心非,孩子其实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苏老师谈到,小学生年纪小,其更多地会信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重视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评价,因此,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对他们很重要。 “怎么这么笨”、“怎么不认真点”等批评性话语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反倒会伤害孩子的自信。所以,树立孩子自信心,家长要多一分表扬,少一分批评,多用“太好了”、“你真棒”来温暖孩子的心,增强孩子的自信。 正确引导 让孩子学会交往 有的家长教孩子:“那个小孩成绩这么差,以后不许和他玩!”、“别的孩子打你,你不懂得打回去吗?” 对于上述做法,苏老师认为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的。在她看来,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并引导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及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并学会与他人共处。 “孩子间彼此良好、互动的交往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建立。”苏老师说,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往往孤独、任性、易攻击人,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而心理健康的孩子喜欢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学习,分享快乐,也很受同龄孩子的欢迎。 宽容看待 引导孩子适应环境 “书法班、写作班,班上好多人都上了什么培训班,我也上了。现在一下课大家都要比比自己学了什么东西,考了多少分。唉,平时作业这么多,现在又多了一堆新功课。”一位学生在日记里说,这种天天都是作业,天天比来比去的日子“很辛苦”。 如今的小学生,已不再是大家想像中的无忧无虑,而是背负着很多压力、很多辛苦。苏老师指出,在这种压力下,不少孩子不知道该怎么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常常因为一点点不适应,比如换了个新老师、新同学就引发心理障碍。 为此,苏老师指出,作为家长,更应该“多一点宽容,少一分指责,做孩子坚强的心理支持”。总之,作为家长,在孩子失败时,要多给孩子鼓励;孩子疲倦时,要给孩子安慰;让孩子知道他在外边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家里都有一座大山是他永远的依靠。 ■花絮 苏老师精彩的报告,在家长们的掌声中结束。掌声方歇,不少家长便迫不及待地围上了苏老师及在场的王丽馨与陈娜娟两位知名心理专家,与专家们展开热烈的探讨。 面对专家心酸落泪 苏老师的演讲刚刚结束,立即有一位女性家长飞快地“扑”到老师桌边,话到嘴边,眼泪就啪啦啪啦掉了下来。这位家长有一个读六年级的儿子,最近与同学关系十分紧张,孩子似乎十分受打击,连着几天情绪很低落,令当妈的很心疼。 面对这位心酸的家长,苏老师边安慰她边给她支招:首先,得先跟孩子沟通一下,帮孩子分析为什么同学们都不理他,跟孩子的个性或为人处事是否有关…… 经过共同分析,原来是这位妈妈工作繁忙,长期与孩子缺乏沟通,而孩子的爸爸平常又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从而造成孩子不善与人交流,加上孩子个性暴躁、较自我,因此与同学关系不融洽。 知道原因后,苏老师支招建议这位家长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培养他与别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听了苏老师的话,这位妈妈竟转哭为笑了。 心急妈妈学到“妙招” 林妈妈坐到陈娜娟老师旁边,一脸愁容地说:“我的小孩才上一年级,做事情很拖拉,而且很粗心,特别是自控力很差,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陈娜娟老师听完家长的问题后微笑地说:“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对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堂课能坚持15分钟认真听讲已经很不错了,家长不能太过苛求孩子。” 她建议,可以先为孩子设定一个目标,从生活环节、学习环节等各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比如生活环节方面,每当孩子做好了一件她本来没做好的事情,就奖励一面小红旗,贴在醒目的墙上鼓励孩子,当小红旗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可以给予实质性的奖励。 另外,陈老师谈到,小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是因为她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再慢慢过渡到不是很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自控能力也逐步提高。 “互诉衷肠”寻答案 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向心理专家递纸条,遗憾的是到场的专家只有三位,而家长有上百人,专家一时忙不过来。于是,那些没能排上队的家长便三五人围在一起,互相取经。 “我发现对我儿子很有信心的时候,他学东西就特别快;要是脾气不太好骂他,他就好像怎么学都学不好了。” “是啊是啊,我女儿也是这样,她弹钢琴,弹错的时候我说她,态度不耐烦的时候她就一直弹错,老改不过来,要是温和一点,没两遍就弹对了。” …… 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起了育子经验,个个俨然成了“教育专家”。 专家电话成“咨询热线” “老师您好,能把您的电话告诉我吗,今后我有一些问题也可以直接请教您。”在交流现场,几乎每位专家都听到了几十个家长这样的要求。苏老师的讲座刚结束,一群家长就纷纷递上纸条要求苏老师把电话写在上面,而当主持人介绍现场还有心理专家王老师和陈老师后,她们旁边也迅速出现了许多索要电话号码的家长。 “留个电话号码,回去后有时间可以给专家打电话慢慢请教。”一位得到了电话号码的陈姓家长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而另一位家长则表示,孩子就在旁边,有些问题不好当着孩子的面说,回去后找机会和专家交流,才不会让孩子难堪。 “现学现用”对孩子微笑 专家讲座时,一位张女士把孩子也带到身边。刚开始,孩子还蛮有兴趣地看着投影仪投射出来的画面,可听了一会后,孩子开始有些坐不住了,东张西望,显得有些烦躁。再过一会,孩子就缠着张女士说要出去了,张女士一脸怒气,紧紧把孩子按在座位上不让他乱动。 这时,讲台上的苏老师刚好讲到教育孩子要鼓励而不要打击,并提出,“当你经常对孩子微笑,孩子就会有更多的笑容,而如果经常对孩子发怒,孩子则容易感到郁闷和暴躁”。或许是苏老师的话感染了她,张女士顿时收起了一脸怒气,挤出笑容鼓励孩子多坐一会就回家去,孩子也似懂非懂,不再乱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