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成大学生月消费比父母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9:24 中国宁波网 | |
10月,一封关于大学生儿子月消费上千元,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家长来信刊登在晨报;11月,西南大学发起了“25元过一周”的消费实践活动。一时间,“大学生消费”成为市民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重庆师范大学展开了消费观念抽样调查,本报近期把这一调查扩大到主城各高校,希望借此为高校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调查样本830份调查对象 覆盖不同院系、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调查时间 11月1日—28日解读专家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税强 女生比男生开销大 主城高校对学生消费水平有个大致的定位:月均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定义为低消费水平,300~600元为适中,600~900元为较高,900元以上则为高消费。调查显示,主城高校大学生月均消费在300~600元之间的,占调查学生总数的66%,比例最大;而300元以下的占了22%,600~900元的为10%,900元以上的约占2%。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明显特点“女生消费水平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月均消费300元以下的男生占男生总人数的35%女生则仅占女生总人数的19%,而在300~600元这个消费水平,男生占53%、女生占70%。 农村学生消费较低 另外,城市和农村大学生消费水平悬殊较大。农村大学生处于低消费水平的比例,比城市大学生高出近20%;同比中等消费水平比例低出6%,而能达到较高消费水平的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少了16%%。 调查表明,大学生家庭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82%其中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下家庭比例高达46%%。以重师为例,农村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6.6%,而月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学生家庭达到了67.7%。 专家解读:农村大学生消费水平反映出重庆高校大学生整体消费还处于低下水平,来自市教委的数据称,贫困大学生占重庆高校在校生的20%%。女生比男生更爱花钱,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男女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的不同。 消费水平高于父母 “算算每月的消费账,心情很复杂!”重大人文艺术学院李同学在接受调查时,表示自己每月生活费是父母工资的一半。调查结果显示,4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高于父母,只有16%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低于父母,其余人认为基本相同或很难说清。 但在这一问题上,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看法有分歧。58%的农村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高于父母,而城市大学生大多认为自己消费水平低于父母。 调查中,7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完全由家庭供给,另有23%大学生表示,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勤工俭学、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其中,综合类院校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比例,比师范类高了5个百分点。 专家解读:学生消费来源主要由家庭供给,从小养成在经济上依赖家庭的习惯,将延缓大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和经济独立。 通讯费成消费热点 在校大学生的第一大消费支出项目是饮食和日常用品,占72%学生手机、上网费用成为第二大消费支出,占16%。其中,月上网费在10~30元的大学生占43%,月通讯费在30~60元的,则高达58%。 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不少大学生忙于参加各种考证和课外培训等,这些占了消费支出的6%,而“购买化妆品、衣服”和“社会交际”方面的支出则各占3%。 专家解读: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食堂、寝室、教室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消费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手机、电脑、购物和教育投入已成为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成学生愿偿还贷款 助学贷款一直是高校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如果你申请了助学贷款,毕业后会保证及时偿还吗?”对此,60%的大学生表示在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后,会尽量还贷,另外32%的学生则认为不管怎样都要还贷。同时,表示要富裕后才还贷和不急着还贷的学生,则各占4%。 专家解读:九成以上的学生能够理性对待还贷,有着良好的诚信基础,这为高校进一步加强与助学贷款单位合作,完善助学贷款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部分学生的诚信意识有待加强,高校也应加强相关教育。 来源:重庆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