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校盲目开专业上新院系导致就业环境恶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0:45 南方网

  为求大而全 盲目开专业

  新院系一拥而上 就业环境恶化

  “一抬头,发现又换了个新面孔”,北京某工商类大学的新闻系毕业生李扬(化名

)回忆起4年的本科生涯,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老师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

  据他描述,因为师资匮乏,这个新闻系完全“因人设教”,“有哪个老师在,就开哪门课程”。在大一就提前开设的专业课上,一学期就换了4个老师。系里的老师跳槽后,接连换的3个都是外聘的在读研究生。至于系里能得到的其他办学资源,也极其窘迫。

  “这样的院系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吗?有存在的必要吗?”李扬质疑。

  他的困惑也代表着其他许多身在新建院系的师生的困惑。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许多高校或在底子薄弱,或干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新办了不少院系。这些院系的现状和前景及对人才的培养能力,都引发了普遍的忧虑。

  专业重复设置让高考报名学生迷惘

  李扬所在的新闻系就是各高校热办的院系之一。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介绍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1994年有66个,到1999年5年间增加了58个,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但从1999年到2004年5年内,共增加335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70个。而到2005年,我国新闻类专业点达到661个,一年就新增202个,几乎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50年建立的专业点总和的两倍。

  何梓华说,新闻学类专业点近年来“超常规”发展,但师资、教材、设备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很多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有的学校只有两三个教师就挂牌招生了,一些基本的专业课也开设不了。

  法学专业点也是如此。据统计,目前国内法学院、系及专业教育机构已达600余个。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表示,这些法学专业点实力非常悬殊,某些高校的授课者甚至由原来上政治课的教师转任。本来,法学14门核心课程都应该具备教员,但有的学校一个教师教几门课程。同时,图书资料、模拟法庭等必需的教学实验设施也都不具备。

  计算机学科情况也类似。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是数学学科的两个专业之一。但资料显示,到了2003年,全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点已达到366个,2004年更是达到近400个,位居全国高校理科专业点数量第一位。到现在,几乎没有哪所高校还没创办计算机科学学院,但同样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新建院系连主干课程都难开齐,师资更是由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担纲。

  某些高校由于新建院系太多,甚至让考生在高考录取时非常迷惑。一名考生报考了2005年新合并而成的西南某高校,填的专业是生物技术,原以为会被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不料却被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录取。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两个院都有这一专业。而该高校合并后,成立的31个学院中,就有近半数是新成立的。

  为高校综合排名指标一些大学不求所为但求所有

  在新院系纷纷上马的热潮中,一个普遍的规律是,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办文科,以文科见长的学校办理工科。如清华大学近些年来就创办了新闻学、历史学、法学等院系;而向来以文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也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创办了化学系和物理系,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理学院。

  在其他的许多高校,也经常可以看到不时冒出一个与学校特色几乎毫无关系的院系来。

  “一些名校在拥有充足资源的基础上,创办有利于学科优化的新院系无可厚非,因为这些高校能吸引到一流的师资和学生。但是,某些高校基本不具备相应资源,建新院系就是为了求大求全,标榜学科门类齐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有些高校“12个学科门类,一定要办出9个10个才觉得光彩。”

  而李扬则表示他们系的成立是出于招生的需要,“我们系说是为了迎合发展趋势,发挥自身强项而建的,其实还不是看着新闻学科热,好招生”。

  他说,1997年学校由一个轻工业学校和商学院合并为工商类大学,为了上规模,也因为新闻是热门学科,所以就开设了新闻系,到了他入学的2001年,适逢高校扩招,新闻系从一个班扩成两个班,学生数量一下子翻了一番。“2004年,财经类大学生师比最低为23∶1,但我们学校已经超出这个范围,被给予黄牌警告”。

  该系一位教师表示,他也准备离开这个系了。“教经济的根本不懂新闻,教新闻的老师也没有人懂经济,经济新闻到现在都没人能讲。当年招生就是为了图名、招生和挣钱。”至于课程设置,原本的想法是依托学校的商科优势办经济新闻,所以增设了大量的经济类课程,但一半新闻,一半经济,“完全是两张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此,厦大的教育学者解释,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拨款体系是按学生人数拨的,而且,高校教育经费的大头来自学生学费,多招一个就多一笔钱,这导致许多高校片面追求规模。“社会上哪个专业需求热,就想办法开设哪个专业;哪个专业开设的门槛最低,也就开得最多。所以近些年来,法学、管理、新闻等专业就一窝蜂地上去了”。

  他认为,大学排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大学排名而言,单项排名比较好,但现在都是搞综合排名,缺了哪个学科对排名都大有影响,所以一些大学就不求所为,但求所有,先把架子搭在那里再说。”

  盲目建系会带来就业环境的恶化

  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教授认为,造成高校盲目上马新院系的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近些年来,原本掌握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教育部的新办院系审批权下放给了高校,高校有了这种权力以后,往往对自身的约束不够,很容易不经过严谨调研就盲目兴建各类院系和热门学科。

  李曙光认为,法学600多个专业点,压缩到两三百个就差不多了。“一定要设置门槛,形成评估机制和淘汰机制。教育主管部门放权是正确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审批条件”。

  长期关注教育问题的学者顾海兵认为,学校行为是不是合理,上一个学科点、专业点,经过了什么程序,是否经过了反复论证,这些都很重要。

  许多专家指出,一些新升格的高校和一些高职高专,一无基础,二无师资,也纷纷上马新院系,这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闫凤桥认为:“市场会以一种比较缓慢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盲目建系会带来就业环境的恶化,一些新设立的院系慢慢会被淘汰掉。”

  厦大的教育学者表示,就业率将成为一道槛,教育部将从明年开始实行“硬挂钩”政策,将本科评估与就业率挂钩,就业率低的院校,本科评估不可能达到优秀。“这将使那些跟风建起来的院系遭受严峻挑战”。

(编辑:夏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