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艺术家要过河:中国画家韩玉龙在京举办画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4:59 大河网

  大河网讯

  

艺术家要过河:中国画家韩玉龙在京举办画展

  走向太空(Into Space)

  国际在线文化频道4日报道(记者 饶彬彬):2006年11月25日—12月1日,北京三川国际艺术画廊在位于首都CBD的画廊总部为签约画家韩玉龙举办个人画展。

  生于1957年的韩玉龙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即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从1990年起的15年内先后旅居德国和法国,在熟练掌握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并研习西方艺术流派后,他集中研究后现代艺术,去年回到中国。韩玉龙现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青岛大学美术系。

  韩玉龙在国外度过的时光是极富成果的,他的作品风格也从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纯粹的抽象表现主义,逐渐过渡到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现代风格——抽象表现主义与写实主义相结合,受到国内外艺术评论家的高度关注和好评。他的作品被德国、法国、中国台湾和内地的博物馆、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三川画廊为画展作了精心的准备,并举行了盛大的开幕酒会,参加酒会的人员大多是国内极具实力的收藏家,同时画展也引起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媒体的关注。

  “艺术家要过桥”

  ——记旅德、法画家韩玉龙

  提起北京三川国际艺术画廊的签约画家韩玉龙,国内的人可能都很陌生,主要是因为他1990年就去德国和法国留学,远离了中国的艺术圈。但这并不影响今天他的作品迅速地被国内主流艺术机构和媒体所关注和接受,其原因同样是由于他十几年的海外留学经历。

  我们理解和欣赏一位画家的艺术时,一般会从了解画家本人开始。越了解一个人,就越能理解和欣赏他的艺术。外型俊朗、生性耿直的韩玉龙1957年生于安徽,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任职于山东省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和青岛大学美术系。在此期间,他学习造型和色彩,完成绘画基本要素和技法的训练,为他后来绘画风格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韩玉龙为女儿和很多台湾企业家绘制的肖像来看,他的写实功底丝毫不逊于国内一流的画家。但对艺术有执着追求的他并不满足于此,按他本人的话说:“画家就是解决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念,创造出新的视觉样式,发现美术史上没有过的艺术规律,以及当代人还未尝试过的艺术技巧,在美术史的长河中确立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位真正艺术家的使命,否则就是将艺术创作当成一种谋生职业、工作手段或媚俗的娱人娱己的大众文化。”

  因此他在1990年毅然离开有着良好工作环境的艺术院校,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留学。留学期间,他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抽象的美在他的绘画语境中占据了更高的地位。他体悟到纯粹的抽象表现主义在感性和形式上可得到极大的自由和激荡,隐藏的幽灵和生命的火花,依赖主观或内观的律动,是纯粹精神世界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不受任何物象的禁锢而呈现着精神上的反照。

  1996年他来到巴黎—这一欧洲艺术的大都会,这位巴黎艺术家协会会员、享受法国文化部提供的艺术家工作室的艺术家,在巴黎建立艺术工作室期间,他对新表现主义流派作了研究,因为此流派的兴起是使抽象表现主义得到持续和发展,向前迈进一步。艺术家更强调了个人情结的挥洒和个性的张扬,表现了内在的不安、紧张和含糊性,活泼强烈的色彩统一在抗拒传统绘画的圭臬中。他对德国的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乔治·巴塞利茨(Georg Baselitz),美国的居里安·施纳柏(Julian Schnabel)、戴维?沙勒(David Salle),意大利的弗西斯科·克里门蒂(Franccsco Clemente)、德德罗·齐亚(Sandre Chia)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对抽象表现主义无具体物象的描绘进行反思,也反对西方一些艺术流派缺乏技法含量和否定创作技术层面的立场。艺术家应通过强调绘画性的描绘,表现他们的感受和观点,这一艺术追求激荡他继续创作新的观念作品。

  显而易见,韩玉龙在国外度过的十几年时光是极富成果的,我们可以从他作品的数量和品质上发现他风格的转变:从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他的每种风格都得到过认可:德国、法国和台湾的多家画廊和艺术机构为他的作品举办过个人画展,其中包括德国Koch画廊、德国“舒伯特”画廊、法国Romanet画廊、台北国际画廊和台北“亚洲艺术中心”,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最值得我们关注和感到惊喜的是,2003年他回国受聘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后开始创作的作品,开始呈现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现代风格--抽象表现主义结合写实主义。

  这种风格缘于他在各种风格绘画上的多年积累,但又超越了他原来所有的风格。在保持其表现主义狂飙般笔触的同时,通过精巧的笔刷添加了细节的描述,极有成效地完成艺术上的完美结合。最具代表性的有两幅作品,“走向太空”和“获救——别斯兰人质事件”。“走向太空”表现的是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的形象。可以注意到其背景并不是消隐在宇宙空间,而是消隐在黑暗里——未知的领域。纵观整个作品的构成,人物与我们的联系是通过前景近乎静止的光线来获得,与他的手势相对应。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看待他这个挥舞的手势——问候或是告别,而实际展示的则是杨利伟正在离我们远去,进入远方的太空。韩玉龙运用如此的描绘手法激起我们的关注。正是因为添加了宇航员脸上的细节才使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人性的关爱。同样地,在“获救——别斯兰人质事件”这幅作品里,通过人物脸部表情的细节刻画,作为观者的我们感受到更为显著的关爱,以及由此增强了的同情之心——这是2004年发生在俄罗斯别斯兰学校的人质危机事件。孩子的脸部甚至可以说是运用了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技法,类似拉菲尔的方式在此处得以显现。整个作品的确营造出一种宗教般的气氛,这个特定区域性的细节描述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韩玉龙运用了颜色的心理效能:在那个抱孩子的人身后,我们看到暖黄色——安全、舒适;而背景则是黑暗的影子,宽阔的肌理效果暗示着身背后的混乱……。

  德国著名文化艺术史学家沃尔夫冈·鲁佩特(Wolfgnag Ruppert)先生和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亚历山大? 朱利安·克鲁(Alexander Julian Crowe)先生都对韩玉龙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作品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创造性的原因,是他对后现代和当下内容关注的结果。后现代是对现代的反叛与继承,是吸取传统中一切有益因素,思维取向和直观感悟有机结合,绘画的材质技法与文化意识相融合,把创作的激情和灵感贯穿作品中,使任意性、偶然性、创造性为必然性。他更沉醉于借助机会,偶然事件和当下发生的世界大事,关注的焦点为创造的雏形和载体,在放纵无羁的写意形态中勾沉出这些当下令人不可回避的现实内容。这种文化底蕴和积淀,归根到底是从本土文化养分中找到了精神上的支柱,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审美情趣,浸染着他的创作,沸腾的东方热血,涌动在中国韵味的情调中,画面上的扑朔迷离,激情有序,无意有意的油彩流淌使技法随自然和意境而生,凝重、深邃、华滋的典型东方意趣布满到整个画面。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on Pollock)所说“当我作画时,不意识到我在画什么,只有经过一个认识的阶段之后,我才看到了我到底画了些什么”的意念和他是相通的。他作品中当下现实具象内容的描绘,也是在认识之后,才浮现初始画面的色迹和点块之中,通过整体结构,色泽、肌理、气韵的把握深入,艺术气质和灵魂才悠然发光。他在当下内容和后现代艺术取向的美术史坐标上找到一块可发展的新地,所演绎的东西方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和谐肃穆使人升腾,与西班牙画家米盖纳·巴塞罗(Miquane Baeslom)后现代作品的强烈冲击同具感染力。今天的艺术家就是要把创作所涵盖的思想、观念、技艺、形式做到最大程度地与观众形成共鸣和震撼,艺术偏向政治化会使整个社会临界燃烧点,引起最大程度的关注,他个人风格的极度张扬和艺术的前瞻性必然将赢得在画坛的一度空间”。

  正是看到画家韩玉龙扎实的绘画功底、艺术的前瞻性和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北京三川国际艺术画廊才决定帮助他在国内推广他的艺术和作品,并于2006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画廊总部为韩玉龙举办国内第一次个人画展。作为国内第一家会员制画廊,北京三川国际艺术画廊拥有很多实力收藏家会员,此次画展吸引了众多实力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到场参观,国内外的多家艺术媒体争相报道。

  对于在艺术上已经取得的成绩,韩玉龙总是不以为然,他总是苦恼于繁杂的日常事务牵扯了太多的精力,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正如他自己经常所说:“艺术发展史的长河向前流进,激励每位艺术家要懂得过桥,有不少人停留在河的对岸,就安营扎寨,满足于一知半解的艺术成就,不了解自己在艺术史长河中的位置,看不清新的艺术方向,所以我非常赞同艺术大师朱德群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专题上所说的一句警句:‘艺术家要过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