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毕业在即 沈农大近七成应届生报名考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4:56 东北新闻网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卡”在心态

  2006年辽宁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70447人,比去年同期净增13373人。2007年辽宁省毕业生将达到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刚刚结束的2007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中,沈阳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有近70%%报考。

  就业形势固然严峻,但考研是否就是惟一出路?大学生就业究竟“卡”在哪了?12月5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采访时,不少就业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是在心态上。

  编者按:“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中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市场问题,就业难也本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但当就业难与诸多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这一问题便已经“社会化”。

  大学生就业难有两个原因,一是结构性就业难,二是总量性就业难。前者指的是因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而引起的就业难,后者指的是毕业生总供应量大于社会总需求而引起的就业难。很多人对上述观点不以为然,因为这面在喊“难”,那厢还有企业为招不到人而犯愁。我们在此无意梳理就业难这一宏大命题,诸如体制对接、诸如教育脱节,我们只从就业主体———大学生那里破解症结,这或许更实际,或许能为您走出就业困境助一把力。

  1症状目标模糊临毕业不知自己想干啥

  还有半年时间就要走向社会了,但新闻专业的小王还不知要选择哪种职业。按常理,小王该当一名记者或编辑,但在一家报社的实习经历让他打了退堂鼓:当记者太累。小王又想考公务员,但竞争太激烈。如果随便找家企业做文员,又心不甘。

  像小王一样,临近毕业对自己职业生涯还没有设计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据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孟庆伟主任介绍,在调查中发现,60%%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一概不知。

  孟主任指出,大学生就业不应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一年级就应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兴趣,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但现实却是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

  据了解,一大批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将招聘会视为救命稻草。不少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

  孟主任建议,为了解决职业生涯模糊问题,大学生在报考高考志愿前就应做生涯规划。在确定所学专业后,要进行自我评估、职业选择等,并在校进行完善和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2

  (沈阳晚报记者李明欣丁宁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