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专家为每天几万吨建筑垃圾找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4:57 新民晚报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郝广才高级工程师建议,上海应充分利用生活垃圾中转站等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中已有设施,并规划建设垃圾集装化水陆联运系统和老港固体综合处置基地,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将建筑废弃物逐步纳入废弃物综合管理系统中。

  本报讯(记者董纯蕾)不久的将来,申城的建筑垃圾将有它们最好的“出路”:工地——陆上垃圾中转站——废弃物集装箱转运码头——南汇老港集装箱码头——填埋或资源化

应用。昨天开始的东方科技论坛第82次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为本市每天产生的3.7万吨建筑废弃物画出了水陆联运、科学处置的路线图。

  规划运输途径

  在这幅路线图中,长宁区将新建垃圾中转站,与现有的黄浦、静安、杨浦、虹口等垃圾中转站,携手为周边地区提供建筑垃圾的中转服务。建筑垃圾将由标准集装箱和通用集装箱卡车,先运至中转站,然后运往苏州河两岸的废弃物集装箱转运码头。苏州河以北,转运码头可由蕰藻浜和虎林路的环卫码头改扩建而成;苏州河以南,则由徐浦大桥外侧的徐浦码头改建而成。下一步,建筑垃圾将改走水路,到达由南汇老港码头改建而成的集装箱码头。该码头不仅将新建废弃物资源化基地,而且备有自卸式垃圾集装箱卡车。然后,建筑垃圾或在高科技含量的填埋场里“安度余生”,或“重生”为砌块、建筑骨料、节能墙体等建材。

  监控“一举一动”

  据了解,建筑废弃物在本市目前多有4种命运:回填标高、围海造田、堆山造景、制作建材。据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处长唐家富介绍,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本市建筑垃圾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海从2004年7月1日起启用了建筑垃圾网上申报管理系统,今后还将实现建筑垃圾经营网上招投标。更值得一提的是,车船GPS定位、IC智能卡监控技术纷纷加盟,建筑垃圾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

  避免污染水质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由才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新材料的使用,建筑废弃物的组成越来越复杂,污染物含量明显上升。实验证实,碰到雨天,填埋场浸出液的硫酸根离子含量很高。在一定条件下,硫酸根会转化成硫化氢,可能污染地下水。因此,进行填埋处置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必须先进行破碎、分选的预处理,分类后的矿物送往填埋场填埋,其他类则进行焚烧或回收利用。进入填埋场的建筑垃圾,只可含少量可降解的木材、硬质板等有机物,除铅、锌、氮、硫、总碳、有机碳和无机碳外,其他元素含量应基本与地壳组成一致。

  着眼世博工程

  目前,本市建筑废弃物的产量,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30%。据同济世博研究中心专家组测算,整个世博工程将产生建筑废弃物达4000万吨。《上海市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未来将投资200亿元处置废弃物,“十一五”期间要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当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优惠政策,并从源头上减量和分类处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