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重庆:虎头岩绝壁发现抗战时期防空“烽火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0:02 沈阳网

  

重庆:虎头岩绝壁发现抗战时期防空“烽火台”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成为日本空袭的主要目标。在敌机频繁空袭的情况下,重庆市民如何防范空袭?昨(11)日,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在对石油路虎头岩地区进行文物调查时,意外发现了大轰炸时期位于虎头岩绝壁之上的防空“烽火台”。

  红灯笼成救命警报

  “我们这些人能活到今天,全靠当时虎头岩防空警报台挂灯笼及时。”昨(11)日下午,想起60多年前的旧事,曾在化龙桥居住的79岁张大爷仍心有余悸。

  张大爷回忆,1941年春夏之交的一天,当时住在化龙桥的他,远远看到虎头岩上挂起了两个巨大的红灯笼,“那表示日军的飞机已经飞临市区上空。”匆忙中,他和十几名邻居躲进了黄桷堡一个废弃的碉堡中。几分钟后,碉堡外传来呼呼的风声。随即便是一阵阵闷响。一块巨石将碉堡顶部砸出一个大洞。第二天一早,张大爷和家人发现自家的红苕田被炸出一个直径约五米、深两米的大坑。“后来,每当红灯笼升起,我们都要躲起来了。”

  大坪化龙桥都能看见

  1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渝中区石油路的虎头岩某单位内的防空警报台遗址。警报台位于虎头岩绝壁的制高点之上———上从佛图关至整个大坪地区,都可尽收眼底;下可俯瞰化龙桥,从红岩村到李子坝都在其视野之内。也就是说,防空灯笼一旦在此悬挂,整个大坪和化龙桥片区,都可以看到。

  按照当时的规定:挂一个红灯笼是预袭信号,挂两个红灯笼是敌机临空信号,挂三个红灯笼是空袭信号;挂绿灯笼预示着警报解除。昨日,记者在报警台遗址发现,昔日悬挂报警灯笼的杆子早已在岁月的沧桑巨变中消失,只有留在岩石上插灯笼杆子的石孔还依稀可见,以插灯笼杆子石孔为中心,是一个“十字架”形的标志,各个方向还有指示箭头。报警台下,还有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工事及地堡掩体,掩体四周有12个机枪射击孔。据称,当时掩体下面还有两个屯兵室和弹药库。

  东路北路空袭山城

  重庆市档案馆编研处唐润明处长介绍,当时日军空袭重庆,其所经航线分东、北两路。东路由武汉起飞,经由湖北长阳、五峰、恩施、重庆石柱、丰都、涪陵、长寿,进袭重庆;或经湖南澧县、慈利及湖北来凤侵入黔江,经彭水、南川,空袭重庆;或由来凤斜飞,经贵州后坪、道真,经綦江、江津迂回袭击重庆。北路,由山西运城起飞,经由陕西安康,西飞城口,入四川宣汉,进入重庆梁平、忠县,沿江进袭重庆;或经紫阳、镇巴、通江,直奔梁平,斜飞四川岳池、重庆合川,迂回空袭重庆。

  47座“烽火台”防空袭

  “由于有了这47座警报台彼此传递防空信息,因此不管日军从何而来,都可以及时监控。避免了重庆人民遭受更大的伤亡。”唐润明如是说。

  唐润明处长介绍,为防范日本对重庆轰炸,1937年重庆防空司令部成立,并在字水街、山王庙、李家花园、德兴里、纯阳洞、复兴关(佛图关)、小龙坎、龙门浩和江北马号街等处,设置了9处警报台。至1942年,所建警报台已达47座,范围东起唐家沱,南抵川黔路七公里,西至青木关,北达金子山。“防空警报台就像古代的烽火台,能互传信号。”唐润明处长拿着重庆防空司令部警报台分布表告诉记者,当时防空警报有三种,一是电话报警,二是无线电报警,三是警报台报警,这就类似于古代的烽火台,可迅速发出空袭警报。(记者 李心成/文 任洁/图)

  来源:重庆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