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谁让十一岁少年“满头白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9:37 中国宁波网

  近日,满头白发的湖南省宁乡县玉潭镇11岁的少年陈子豪告诉记者,5年来,妈妈把他送进的兴趣班不下30个。“小提琴、硬笔书法、奥数、英语……”子豪掰着手指头,历数自己5年来的“兴趣班之路”。他说,由于要参加毕业会考,最近妈妈还给他报了一个新概念英语班,每周二、四上课。

  他每天7点回家,做作业做到10点,有时学校布置的作业刚做完,妈妈的作业又来了

  11岁的孩子为圆父母“望子成龙”心愿,竟然小小年纪上了30个兴趣班,那本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年龄却“白了少年头”。这让人心酸的一幕,显然给人一种沉重的思考,是谁制造了孩子的可怜结局?

  据孩子的父亲陈先生介绍说,每天早上6点,妻子就会叫儿子起床复习功课。既使是上厕所、吃早餐时间,妻子也要儿子多背几个单词;每天下午5点半放学,妻子就守在学校门口,接儿子赶6点钟的“培优班”;公共汽车上,妻子常常一手端饭、一手拿水,儿子就在车上解决完晚餐,下车后直接进“培优班”;晚上9点下课回家后,儿子还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每天就这样往返于30个兴趣班,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何等的沉重和苦涩?从中不难看出,时下的家庭教育都不约而同地步入了一个令人恐怖的误区,那就是父母越俎代疱为孩子设计人生前程,不管有没有兴趣,是否违背孩子的个性,哪里有培训班就往哪里赶,哪里能成材就往哪里放,五岁孩子上EMBA班、一次为幼儿购置近万元教材。表面看这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其实却是在无情地扼杀孩子的个性,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是哭,这是泪,这是孩子对社会教育走向极端的鞭笞和控诉。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孩子从呀呀学语时起,便背负了全家人沉重的厚望,整日面对的就是无休无止的学业和喋喋不休的“语重心长”,疲于应付的就是这班那班。在这种近乎“虐待”、“流血”式的教育模式下,没有了天真、失去了欢乐和童年,岂能不“满头白发”?

  美国哲人霍姆斯曾说过:“一个孩子的教育,应当在他出生前一百年开始”。这就说明了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更非多上几个兴趣班就了事,而是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11岁少年累白了头,只能说是家庭教育、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来源:光明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