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调查:河南如何在两年时间扭转全省学贷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14:34 新华网

  

调查:河南如何在两年时间扭转全省学贷困局

  资料图片:国家助学贷款指南(组图)

  本文系新华社高管信息供新华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新华网郑州电(记者梁鹏廖君)2004年,生源大省河南曾经发生国家助学贷款招标业务流标的情况,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一度陷入困局。为了破解学贷困局,河南省教育部门和开发银行摸索建立了一套风险共担的助学贷款新机制。新机制运行两年来,贷款发放金额和资助困难学生数量出现了成倍增长,助学贷款成为河南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中最主要的渠道。

  新机制使助学贷款发放迅猛增长

  今年11月初,河南省11.35万名贫困大学生获得了2006-2007年底的助学贷款5.43亿元,这些学生来自全省89所公办、民办、企业院校,每人最多将领到6000元贷款。

  而在两年前,河南省助学贷款一度陷入困局。2004年的助学贷款招标时,只有3家商业银行参与投标,由于其要求的风险补偿金比例过高,同时对高校提出一些附加条件,最终流标。一方面商业银行因助学贷款风险高、效益差等原因不积极,另一方面许多高校也不积极,许多老师对一些银行提出的"老师给贷款学生作担保"等条件意见颇大。由于没有建立起各利益主体间的责任风险共担机制,助学贷款业务进展缓慢,急需学贷的贫困大学生贷不了款。

  助学贷款流标后,国家开发银行和河南省教育厅经过调研,决定由开发银行承担全省高校助学贷款业务,并以新的机制展开业务。2005年4月,首批43所高校、4万多名大学生,获得了2004-2005年度近2亿元助学贷款,这一数字超过了各商业银行历年在河南省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总和。2005年11月,开行又向全省83所高校的8万名困难学生发放了2005-2006年度的助学贷款3.7亿多元。

  据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介绍,2005年当年,河南省按新机制发放的贷款金额和资助困难学生数量,分别是前五年总和的5.2倍、4.1倍,2006-2007年度的贷款金额和资助学生又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了46%和41%。贷款发放范围覆盖到了省内所有省属、省辖市属、民办、企业办、军队院校地方班等所有符合贷款条件的高校,实际贷款人数占发放范围内在校生的13%。

  以市场手段实现政策目标

  违约率高、成本高,一直是制约助学贷款发放和影响各方积极性的主要问题。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在分析一些商业银行退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原因时认为,首先是助学贷款的违约率高,河南省的助学贷款违约率一度高达40%-50%,个别行甚至接近60%;其次是运营成本高,学生毕业后的管理难度大,对学生违约无有效制约手段。

  而河南省教育厅在调研后发现,通过加强管理可以大幅降低违约率。管理不好的学校违约率较高,而管理较好的高校违约率普遍较低,有的学校甚至是"零违约",一些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运用自有资金发放校内贷款,平均回收率也在95%以上。在目前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加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过反复磋商和征求各高校意见,河南助学贷款的新机制最终确立:成立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作为管理平台,各高校建立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为操作平台。将风险补偿金比例设定为14%,省财政和高校各负担一半,当违约额低于风险补偿金时,开发银行将风险补偿金扣除违约额后剩余部分返还高校;当违约额高于风险补偿金时,先用风险补偿金补偿违约贷款,不足部分由开行、高校及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分别按4︰5︰1的比例分担。新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改善了各方的权责利关系,给在助学贷款中有着独特优势的高校以重要角色。

  开行河南省分行客户五处刘浩处长介绍说,这个新机制还把信贷审核关口前置到了高校,与高校对贫困生的甄别工作结合起来,减少了贷款审批环节,有效解决了过去银行单一审核工作量太大,而导致贷款申请批准率低的问题;在管理上形成合力,由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发挥教育系统的管理优势;并与河南省农业银行和河南省档案管合作,前者发挥其网点多的优势代办业务,后者保管贷款档案。

  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主任宋振说,河南省高校的贫困生比例在23%左右,目前的助学贷款的覆盖面达到了13%,新机制运转两年来,已经得到了各高校的普遍认可。助学贷款加上奖学金等其它资助形式,全省已经实现了大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政策目标。

  风险管理与高校信用建设紧密结合

  河南的新机制在扭转助学贷款停步不前的问题上,比许多省份已经先行一步;但新机制的最终成功,贷款周期到后的履约情况才是最后判断。为此,河南省教育部门和开发银行改变了助学贷款过去"管贷款不管教育"的情况,结合助学贷款发放,在全省高校强化了诚信教育和信用体系建设。

  据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介绍,2005年底,河南省已将贷款学生的信息纳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6年初,省教育厅与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署了国家助学贷款数据采集协议,使国家助学贷款信息采集制度化,教贷中心将定期向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提供开发银行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同时配合人民银行采取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征信知识宣传和诚信教育,防范恶意违约行为。

  河南省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省教育厅会同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开行河南省分行制订了《2006年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宣传工作要点》。今年上半年,省教育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开行河南省分行联合举办了"诚信校园行"短信大赛,从9月份开始,又在全省高校举行"诚信校园行"演讲大赛。

  河南省财经学院学生工作部长李朝阳说,新的助学贷款机制是由政策性银行来承担社会责任,这个定位很准确;同时在机制上把责权利相结合,所以学校和学生都很重视。学生要树立诚信意识学校首先要做到,现在学校在新生入学和大学四年教育中,把金融意识、诚信意识教育都贯彻其中,各个院系还配套了专门的贷款专员、学生协管员,在就业报到证上签署国家助学贷款信息并与就业单位签订诚信教育合作书等,通过各种方式强化诚信教育,经过调研,贷款学生的还款意愿很强。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了解到,河南助学贷款工作推进速度较快,但2006年符合贷款条件的97所高校中,仍有5所高校(主要是民办)因工作不主动或贷款条件不具备而未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也有一些学校虽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但因认识不到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惜贷"现象;一些学校停留在下文件、挂牌子阶段,工作机构未真正组建,专职人员未按要求到位。

  今年7月,河南4000多名毕业大学生提前归还了2000万元的助学贷款。下一步,河南教育系统将继续强化对高校的考核,加快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继续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和细化助学贷款制度。

  

调查:河南如何在两年时间扭转全省学贷困局

  查访一个贫困生,需要2.6万元?

  以下是记者本人在随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吉利教育资助计划的工作人员查访贫困生时的一张支出清单:从成都到重庆再到万州一个往返,交通费大约花去450元,食宿费100元;从成都再到康定、炉霍一个往返,交通费大约440元,食宿约200元,总共费用约1190元。 》》》全文

  [感动故事]直面不幸 刘芳艳:带着盲母上大学

   刘芳艳的家乡宁夏隆德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她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双目失明,家里一贫如洗。 越是贫穷,刘芳艳越是渴望学习。 》》》全文

  高校学生资助热线接到投诉电话96.7%涉地方高校

  记者25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自8月15日至9月15日开通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010-66097980),32天共接到反映学校没按要求介绍资助政策或没落实好资助政策的投诉电话1296个,其中涉及地方所属高校的占96.7%。 ...>>>详细

  新华视点:生源地助学贷款何时“近水解远渴”?

  时评:从"穷人银行"看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到底该由谁埋单

  专题推荐:解码刘默涵 被助到助人

  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开学不再是贫困家庭"年关"...

  专题推荐:将学习进行到底 回首助学贷款成长路

  "象牙塔" 资助体系能否扶正贫困生心理落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