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2006年安徽省中考 语文试卷(课改实验)评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0:4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2006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兼顾到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具体点说,设计的板块、考查的形式与前两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考查的内容、题型的设计做到稳中有变。

  过去中考语文的命题过多地强调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各种潜能,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现在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试题的命题在重视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在具体情况下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尽可能与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

  现就我省2006年语文试卷各个考查的板块及试题作简要的分析,因近两年是课改以后进行的中考,所以在谈评析2006年试卷时结合2005年试卷作适当的比较。

  我省中考语文试卷近两年考查的形式及各大板块的设计基本定型,即“语文积累”、“阅读”、“语文综合运用”和“写作”四大板块。这也是课程改革以后,我省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卷呈现的新的板块形式,这和课程改革前中考语文试卷的三大板块有较明显的改变。估计明年还将继续保持这种板块形式。

  语文要加强对古诗文的积累

  加强对古诗文积累的检测,这是遵循课程标准指导理念的体现。我省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第一个板块“语文积累”设计了三个题目。第1题补写古诗文名句,8小题任选6小题,占6分。此题的题型及所占分值同2005年试卷。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上句默写下句,或提供下句默写上句,考查的内容皆取自课文,其中默写唐诗4句,宋词3句,《诗经》1句。

  第2题默写古代诗歌句子,占4分。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即试题提供有关情境或提示诗文的相关内容,让考生默写,此题所默写诗句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课内外均可。该题设计了两小题,第①小题默写诗句内容要求是表现离别之情的,第②小题表现奋发进取的。此题设计在要求、形式和所占分值等方面与2005年试卷相同,只是在考查内容上有区别,2005年试卷此题要求默写的内容一是表现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另一小题表现乡情乡愁内容的。此题实验区与非实验区的区别是,实验区试卷默写诗句选择的自由度大,课内外皆可。非实验区试卷的默写则限定某一首诗词中的名句。

  从近两年中考语文试卷看,不管是实验区还是非实验区,关于默写古诗文试题的拟题形式和所占分数的比例是相同的,只是考查的具体内容上有区别。预测明年考试,此两项的考查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因此复习中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是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古诗文不但要会背诵,还要能默写出来,尤其是其中的名句,不能因为不会写字或写错别字而丢分。

  第3题关于“名著阅读”的试题,既考查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考查语文知识的运用,注意对名著感受性、鉴赏性和评价性试题的设置。此题考查的内容和2005年试卷大致相同,只是把2005年试卷的第1、4题所考查的内容合为一个试题考查,减少了题量。和2005年试题相同的是,考查基础知识重在运用,将所考查的知识点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两年同考给一个字的注音,同考找出并改正错别字,2005年考了一个词的解释,考了一个仿写句子,2006年考的是填写关联词语,这更能体现对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考查。阅读名著的考查和2005年试卷相比,在试题形式和考查内容上都有些变化,2005年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面要宽泛一些,涉及了3部名著,而2006年则要求考生填写读书资料卡,在内容上重点考查对某一部名著的阅读,但在要求上有提高,要求考生要能概括介绍某一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对字数有要求,要30字左右。这体现了对考生阅读知识方面的考查,更体现了对考生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的考查。

  阅读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考察

  2005年和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考查,共同点是都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对学生阅读的整体感悟,体现对学生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和熏陶,并且注重考查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此大项考查的总分值保持不变,都是45分。考查的大项都是三大项,两段现代文阅读,一段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材料坚持选自课外,阅读材料尽可能文质谦美,贴近学生生活。文言文阅读材料坚持选自课内,文言文考查的形式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2005年试卷所选的现代文,一篇是记叙文,一篇是说明文。而2006年试卷所选的现代文一篇是散文,一篇是议论文,且在分数的安排上有些微调。关于文言文的考查,两年试卷的分数相同,选文选自课内并且都选自七、八年级课文。

  2005年试卷阅读(一)选文是记叙文,选文记叙了一个具有哲理的游戏,文章短小,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考生一般还比较容易阅读理解,并能通过阅读使思想上受启发,情感上有感悟,进而懂得珍爱生活,体现对学生情感情趣方面的教育。选文后设计了4个考查题,即有层递性,有明显的区分度;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如要求考生谈自己的感受等,体现对学生阅读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2006年试卷阅读(一)的选文是著名散文作家刘白羽的写景抒景散文《晨》。该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富有哲理。和2005年试卷阅读(一)的选文比较,显然,这篇文章的阅读难度要大,要求要高。文后设计的第4-8等5个思考题,总体来说难度略大于2005年试卷阅读(一)的试题,并且所占的分数也提高了2分。选文后的第7、8两小题,系开放性试题,要结合选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且所占的分值较大,两小题共10分。

  2005年和2006年试卷阅读(二)的差异较大,主要是选文的文体方面,前者所选的是说明文,后者选的是议论文。对说明文的考查,重点是对说明语言运用的体会,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所述现象的启示。2006年试卷阅读(二)选文是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文章语言平实,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文设计的5个思考题,或阐述文章的观点,或说明事例论证的意图,或说明论证语言的严密性,或归纳阐述问题所得的结论,也有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谈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所设计的试题难度不是太大,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认识一般都能有话可说,且各小题所占分值都不是太大,应该说这个选文和试题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2005年和2006年试卷阅读(三)都是考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占分数比例相同,都是15分。两份试卷都考查了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文言句子的翻译。前者有特点的试题是对比阅读的考查,要求学生说出两段选文所写景物的不同。后者有特点的是第16、17两小题,一是用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归纳理解,二是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论语》选段某一则的理解,这是开放性试题,是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的对接

  这两年语文试卷都设有“语文综合运用”这一项考查内容,并且都安排了4小题,都是15分。试题注重综合性,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注重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的对接。两份试卷这一项试题的设计各有优劣,相比较而言,我觉得2005年这项考查内容的试题更好一点,更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人文性更强一些,考生对“毕业晚会”都深有感触,有的甚至体验很深刻,事情刚经历过,记忆犹新,学生做起来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这么说并不是说2006年试卷这项考查的内容不好,各有各的特点嘛。

  2005年试卷此项考查设计了第18-21共4个小题。第18题征集“毕业晚会”主题语,体现考查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第19题为两个节目连接串词,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形式有新意。第20题修改短文中的病句,考查考生认别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第21题属开放性试题,设计得好,要求考生对这次活动谈评价意见,做这样的题目,既要观点明确,又要言之成理,还要注意表达得体恰当。

  2006年试卷此项考查,设计的是以读书活动为内容的试题,就近几年中小学所开展的活动而言,读书活动还是开展得较为普遍而有成效的,应该说也能较好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此项考查设计了4个题目。第18题,假设自己参加班级组织的以读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考生选一条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布置教室营造活动氛围。此题考查考生语文课内外知识的积累。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涉及到读书方面的名言,如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则,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的“好读书、读好书”等。另外,一般同学也都有这方面的积累,其实做此题还有个小技巧,抬头看,一般学校的教室里都张贴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只要内容对路,借用何妨。第19题提供了三则演讲的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这次演讲的主题,让考生选出,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此题考查考生鉴别判断能力,首先要对三则材料进行选择判断,这务必要牢记本次演讲的主题,即“我是如何读书的”,也就是要围绕读书方法和读书技巧来选择。材料一是说读书技巧的,材料二是说读书方法的,显然符合要求,而第三则材料是讲社会上读书风气的,与主题无关,不选。第20题是用书面的形式考查口语表达,要求考生把邀请语文王老师时说的话写下来。做这样的题目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要把“事”说清楚,即邀请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点干什么事,这要仔细研读题目中提供的有关信息。另一个因素,因是“口语交际”,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表达要得体。第21题是让考生办小报设计栏目,并要介绍该栏目的具体内容。这也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要紧扣主题“读书”,即栏目要与读书有关;其二,就是栏目的名称要简洁,且有文采,这涉及到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写作要注意文体的选择和话题的提炼

  2005年和2006年语文试卷的写作试题类型是相同的,即提供一段文字材料,让考生从中提炼话题,自行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进行写作。很多老师把这类作文试题归为供材料作文一类,我在三年前发表的《无话题式话题作文浅说》中把这类作文称之为“无话题式的话题作文”,认为这是话题作文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为什么仍称其为话题作文呢?因其首先符合话题作文“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三自”的特点,只是出题者没有提供一定的话题,让考生在提供的材料中自行提炼一个话题,话题提炼以后,即可按话题作文的写作程序来写作。另外,这类题目提供的材料与供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其作用不同,前者为提炼话题服务,文章中可以不用此材料,而后者在文章中一定要用上提供的材料。这两年的作文试题除试题的题型相同,其写作要求基本相同,所占分值相同。

  这个作文试题中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提供了一段文字材料,即五岁的晶晶由于摔跤受伤而分辨出了左右。接下来是真正的提示,这段提示中给考生暗示了写作这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启示”中所述的几个方面,其实,在具体的写作中,拟制文题考生可以直接引用“启示”中的话题。试题第3部分的内容,是对写作本文提出的要求,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作文试题第二大项“提示与要求”的内容与2005年试卷大致相同,都是4小点,只是在第3小点中多了一句温馨提示:“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很显然,考生读了提供的材料,一般都能够很快地悟出出题者的意图,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因为这则材料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且材料后的提示意思又比较通俗明了。写作这个作文试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体。写作议论文比较容易,“启示”中提到的几点都可以作为议论的题目或中心,如“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等,这些都是蕴含哲理具有文采的作文题目,为了表达更明确,还可以增设一个副标题。写自己受挫折后而得到新的体会和感悟,这样写记叙文也是不难的,只是写记叙文应避免一叙到底,而应有适当的议论,叙议结合,写出自己对所叙事情的认识。当然,也不排除选用其他一些文体来写作,如果选用的文体适当,还可以在文体选用上有所突破,成为得高分的亮点。不管选用什么文体,只要围绕挫折这一话题都不会出大的偏差,如要正确面对挫折,挫折给人的启示,磨难是一种财富等。

  (作者系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韦化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