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考古专家探千年壮族“古堡” 唐城类型:中国无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0:55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韦继川

  今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家乡上林的“智城城址”名列其中。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我向自治区考古专家熊昭明“力荐”智城,熊昭明先生亲往探访后大为赞叹,鼎力促成近期的发掘。

  8月下旬,自治区文物队以谢日万为组长的课题组在上林县文管所配合下“进驻”智城,三个多月的考古调查、勘探与试掘,这座堪称中国唐城类型中独一无二的“古堡”初露端倪。

  壮族千年古堡

  这座天然的城堡,依托陡峭的石灰岩山体作为城垣,在山间修筑了城墙使之相连。唐朝的时候,人们就在山谷中构建城房,并利用山间谷地的不同走向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外挖建池塘并与清水河相通,结构独特,极为罕见。内城面积17亩,外城面积77亩,总面积94亩,城外池塘面积150亩。古人生活、劳作的物证犹存:3个石臼、1个大石碾,组成一个不小的粮食加工作坊,足以供数百人食用,还有2口深不见底的古井、3道高大的古城墙等等。考古队在内城发现了干栏建筑遗址,这种颇具南方特色的建筑类型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一直沿用至今,旨在应对潮湿的气候和毒蛇猛兽。同时,考古队还对内城峭壁下方较适宜居住的三个山洞进行试掘,基本排除了他们居住在山洞可能。

  清代有文字称,智城城址为唐初当地土著澄州刺史韦厥及其子廖州刺史韦敬办所建的庄园式的城镇,是南方地区惟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壮族城址。智城中两块国家一级文物唐碑《韦敬办智城碑》和《六合坚固大宅颂》,是现存记录壮族社会状况的最早碑刻之一,是研究唐代壮族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哲学、美学、文学、文化教育等状况的较为全面的历史文献。

  唐城类型:中国无双

  广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存洁博士在《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中说,由于岭南道地处偏远,开发较晚,又是俚獠等少数民族聚集之地,故岭南道的城市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有的是有治无城,有的有治有城,其类型又分三:一是砖城,二是土城,三是竹城。但似智城城址依托的独特地理环境而建,不仅在南方,在北方及其他地区也都很难看到,称之为“独一无二”名至实归。

  智城城址有三道高大的城墙。外城墙:长不足百米,扼入城之咽喉。内城的东墙高十多米,宽约30米,厚达10米。内、外城墙外侧均有护城河或护城池,构筑城墙外的第一道防线。内城的北墙既是内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防守万一从北侧豁口进侵的敌人,一旦失守,则可沿峭壁小道遁入其后连绵数十公里的茫茫深山。在北侧豁口上方堆着一堆数以千计的“武器”———石块,如今人所说的弹药库,使用如滚石阵。这堆“武器弹药”在此镇守,确如《六合坚固大宅颂》中所说“一人所守,即万夫莫当”。外城有数十亩平坦的土地堪称良田,在内外城均有水井,内城可加工粮食,城内一旦遇困,则“纵有十载无收,亦从人无菜色”。

  依然是谜

  查阅现有的文献,韦厥的年代都不详,只说他是上林县人,是汉朝韦元成之后裔。唐武德七年(624年),韦厥接受唐王朝的命令,招抚了附近分散的部落,统一在唐王朝之下。韦厥因功被封为澄州刺史,在今上林一带做官,很有威信。子孙相继,繁衍为粤西一些州县的首领,韦姓也为最古老的壮族姓氏之一。后隐居于智城洞,与诸子都封侯庙食。

  韦厥不但被当地百姓视为“神”一般,也引起有关专家的浓厚兴趣,专家们试图从史料中和国内近代考古发掘发现中去寻觅此人的蛛丝马迹最终没有一个答案,而二十四史、智城碑及六合碑均不提及此人。但不管怎样,韦厥在当地壮族人民心目中英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有无此人的考释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关于壮文字。在两碑中均有一些生字和缺字,有人解释部分是壮文字,也需当地壮音方能读通,但也有专家指出,系统的壮文字当时仍然没有成形,孰是孰非,看来还要深入研究。

  关于《六合坚固大宅颂》中的“大宅”,专家在碑附近作了调查和勘探,并没有发现大宅建筑遗迹,碑文中也没有描绘建筑结构布局方面的内容。有专家倾向于“大宅”即是智城,也还有的认为仍是一个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