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南大师生深入俄罗斯西伯利亚 考察"苏武牧羊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0:57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苏武牧羊的旧地,位于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为了科学考察,南大46名师生走进了这一地区,度过了18个日日夜夜。

  14日晚,在南大浦口校区举行的“南京大学贝加尔科学考察报告会”上,团员们精彩的讲述再现了考察过程中的激励、辛劳和感动。

  双手托起五星红旗

  身在国外,心系祖国,升旗是考察团每天的功课之一。

  出发前学生们就在网上下载了国歌存在电脑里,并从商店买来一面五星红旗。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这个高纬度地区,每天迎着晨曦,同学们就开始为升旗仪式做准备:有的同学将随身携带的小型笔记本电脑打开,有的同学将音箱线连接到屋外的空地上,两名男同学则面向祖国方向站立,双手将五星红旗平整地展开、托起。当一切就绪,简易而不失庄严的升旗仪式便在宏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一天的工作也随之拉开序幕。

  “在异国他乡,看到五星红旗就会觉得格外的亲切,心中的豪情也会油然而生。”地科系基地班的孙圣思说出了每一位团员的感受。

  考察团党支部书记张庆龙教授说:“升旗仪式对团员们而言已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多地意味着一种激励、一种召唤、一种责任。学生们在国外的科学工作中更能感受到作为中国人和作为南大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每天奔波200多公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西伯利亚的日子,用“艰辛”和“疲劳”两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俄方厨师烧的菜几乎没有一点中国菜的味道,同学们只有蘸着自己从国内带来的辣酱、咸菜就餐,或干脆泡一碗方便面填肚子。在实习基地,考察团住的简易木屋没有自来水,用水要步行200米才能打到,往往是考察团的男生自告奋勇主动帮助女生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衣食住行的不便仅仅是“小CASE”,更多的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考察团几乎每天8点半出发,将近22点才能回到营地,每日行程超过200公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连团里的老地质队员也从没经历过。回到营地,简单的晚餐和梳理之后,团员们还必须就着昏暗的灯光或炉火整理采集到的标本和资料,常常忙到子夜。生科院的曹廷是生物组成员,他和同伴们每天都会采集到大量的动植物标本,为了防止标本腐烂变质,必须当天及时处理。晚饭后,大家就挤在一间小小的木屋里工作,常常要到夜里三四点才能睡觉。

  在野外科学考察中,穿沼泽、钻溶洞是对团员们体能最大的考验。让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03级学生记忆犹新的是,沼泽地的蚊子特别多,再怎么精心防护,露在外面的脸和手也会被咬得“坑坑洼洼”,而且一不留神就会落水,弄湿鞋袜和裤子;探考溶洞时,遇到洞口窄小的只有整个人僵直着一点一点地仰“爬”着进到通道里。由于通道太矮,还不得不手脚着地地卧爬着前行,以防撞破脑袋。

  即便困难重重、体能消耗巨大,考察团里从上至已过花甲之年的陈建秀教授、下至不满20岁的女同学,也从没流露出一丝疲惫。贝加尔湖是个举世无双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南大考察团18天中在这个大自然赐予的科学殿堂留下3000多公里的足迹,带回来各种标本659种3453块。这些标本为研究贝加尔裂谷的形成机制及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特征、研究高纬度地区的冰川、河流、湖泊的地貌特点、探索贝加尔湖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编个花环当生日礼物

  考察团的4位成员林昱、白凤龙、王娇和刘擎在贝加尔地区度过的生日让他们终身难忘。早在出发前,考察团团长朱国荣教授就在办理护照、签证等手续时细心地注意到团里有4位学生都是在境外的考察期间过生日。为了给“小寿星”们一个惊喜,朱老师悄悄买来了生日礼物——4张贺卡和4枝钢笔,并让考察团的其余团员在每张贺卡上签名。

  当考察团驻扎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时,适逢林昱、白凤龙和王娇过生日。在朱老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这天晚上,同学们瞒着3位“寿星”,布置好房间,买来生日蛋糕。当林昱、白凤龙和王娇被同学们请进房间后,看到挤得满满的屋子里都是熟悉的面孔,在耳边响着“生日歌”,他们感动地说:“这个生日我一生都难忘!”

  刘擎过生日时,考察团正在位于伊尔库茨克市240公里的黑矿村实习基地,那里连一家卖蛋糕的商店也没有。朱老师用蘑菇和牛肉亲手褒制了一锅汤,算是给“寿星”和大家加餐。“虽然生日那天没有蛋糕,但那天的汤简直就是人间美味!”让刘擎更没想到的是:团里的四五个女生在当天的考察途中采摘了大把的野花,回到营地后顾不上考察的劳累,用晚饭后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编了一个花环送给他。戴着这个美丽而特别的“生日花环”,刘擎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考察用上高科技

  为了保证本次科学考察的顺利进行,师生们把高科技装在了行囊中。在距离科学考察半年的时间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软件学院和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3个院系的近十位教师和研究生,就联手研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野外定位与数据采集系统(NDGDP)。考察团正式启程时,每个考察小组都配备了这一系统,装在智能手机或掌上电脑中就能使用,操作起来非常简便。

  团长朱国荣教授介绍说,每到一处,他们就拿出装有该系统的掌上电脑,轻轻一摁按键,通过天上的卫星信号,手机屏幕上立刻出现一幅电子地图,这时考察团身在何处便一目了然。团员们还可以将一些有用信息,如岩石的性质、地层的变质特征等很快地记录下来,晚上回到住地后团员们即可通过无线传输将掌上电脑里的所有信息再储存到电脑里。

  “以前学生在观测点上用罗盘、记录本花半个小时做的工作,现在使用这个系统后一分钟就可完成,而且大大提高了准确性。”此外,这次科考团还随身带上了同时研发的“贝加尔虚拟教学基地”和“移动教学网站”,每到一处考察,当地的地质构造形迹、地貌景观以及生物群种等方面的所有文字和图片信息都能及时补充到电脑里的这一“虚拟现实”中,随着考察的深入,电脑中的教学资料也日臻完善,为野外考察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背景链接】

  今年8月1日至8月19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院的40名本科生和6名教师组成了“南京大学本科生赴贝加尔湖综合科学考察团”,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的密切配合下,开赴俄罗斯贝加尔湖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这是南京大学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本科生赴境外教学实习活动,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地学教育规模最大的一次本科生境外科考活动。

  18天中,5位俄罗斯科学家全程参与了本次科学考察。考察团的团员们取得了巨大的收获,特别是关于“小海地堑的成因”这一主题提出了一些与俄罗斯科学家不同的观点。目前,考察团学生和指导老师合作完成的2篇研究论文有望发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