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要把艺术玩出味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9:07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吴月芳

  

要把艺术玩出味道

  难以想象崇福路那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破旧的“城中厂”,竟变成一群年轻人的灵感摇篮———他们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年轻人,对视觉艺术充满激情。墙上涂鸦、视

觉摄影、甚至行为艺术……当代艺术所能涉及到的,他们都乐于尝试。也许在一些人眼中,他们是自大的小孩,但他们说:

  “80后”青年要把艺术玩出味道

  有点自恋,享受生活、活在当下……都说这是“80后”孩子的特征,学艺术的“80后”小孩则更加个性十足。

  离泉州师范学院崇福校区不足300米远,一块近百平方米的废旧小厂上,曲渔、李峰、振华、高程、柯剑五位师院美术系的大学生硬是在半个月内造出了个艺术“工厂”,他们给这个“工厂”取了个雅号:“崇福一厂”。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艺术街区是很常见的。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在那里,艺术家们租用和改造了这里的闲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等,使这一区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攫升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

  而在泉州,供美术专业学生自娱自乐,纯为创作的地方,“崇福一厂”还算是第一处。虽然这片创意“工厂”开办才一个月,年轻人的艺术激情和另类想法,却已经吸引了一些艺术界前辈和学长们。“看到他们,很容易就让我想起我们上美院的时候,也是这样充满激情的。”搞艺术的倪先生说。

  从破旧厂房到创意工作室

  几个年轻人在改造厂房时特意保留了许多东西:老旧的砖墙和粗大的烟囱……艺术陈设与斑驳的标语、破旧的墙壁等历史痕迹相映成趣,仿佛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走进“崇福一厂”,迎面门前有一堵墙,墙上绘有腾云驾雾的一对门神,乍一看两位门神很传统。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两位门神手上拿的竟是棒棒糖和糖葫芦!这群年轻人笑说,他们想要的,就是颠覆传统、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原本凹凸不平的泥地,自己找来砖瓦由着性子铺成了红砖地;旧的水泥墙上早被他们喷上了漂亮的花纹或者形式各异的涂鸦,甚至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能够抒发他们性情的一景。总共花了20天,同学们自己动手装修,赶在在11月22日,曲渔同学生日的那天,属于他们自己的工作室就算正式成立了。其实工作室有一半房间是没屋顶的,这些年轻人就自己装了个半透明的塑料顶棚。

  站在工作室的某个角落抬头看半透明的塑料顶棚,阳光照在上面,形成一弯绚丽的光束,就像虹。在这些年轻人眼里,完全由着性子折腾的艺术工作室,要比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或者租来的商品房里搞创作有趣得多了。不经意间,艺术创作的灵感也会如泉涌般冒出。

  我们是一群爱生活的孩子

  几个年轻人在改造厂房时特意保留了许多东西:老旧的砖墙和粗大的烟囱……艺术陈设与斑驳的标语、破旧的墙壁等历史痕迹相映成趣,仿佛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走进“崇福一厂”,迎面门前有一堵墙,墙上绘有腾云驾雾的一对门神,乍一看两位门神很传统。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两位门神手上拿的竟是棒棒糖和糖葫芦!这群年轻人笑说,他们想要的,就是颠覆传统、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原本凹凸不平的泥地,自己找来砖瓦由着性子铺成了红砖地;旧的水泥墙上早被他们喷上了漂亮的花纹或者形式各异的涂鸦,甚至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能够抒发他们性情的一景。总共花了20天,同学们自己动手装修,赶在在11月22日,曲渔同学生日的那天,属于他们自己的工作室就算正式成立了。其实工作室有一半房间是没屋顶的,这些年轻人就自己装了个半透明的塑料顶棚。

  站在工作室的某个角落抬头看半透明的塑料顶棚,阳光照在上面,形成一弯绚丽的光束,就像虹。在这些年轻人眼里,完全由着性子折腾的艺术工作室,要比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或者租来的商品房里搞创作有趣得多了。不经意间,艺术创作的灵感也会如泉涌般冒出。

  我们是一群爱生活的孩子

  他们可以从隔壁木材厂里淘回人家废弃的形状各异的木料,搬回人家不要的石磨,与石块和水泥相连,就是一块别样的茶几……很多像艺术品一样的“家具”,都是几个年轻人废物利用张罗起来的,但观者不但不会觉得是垃圾,反而会为他们的奇思妙想拍案。

  今年11月,曲渔为纪念长征胜利设计了一件特别的作品:毛边纸上踩血脚印!80张血脚印贴满整个展厅。她为自己的创意感到满意,老师、同学也给了很高的评价。“我想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是现代年轻人对长征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设计。”曲渔说,原本她还想把这件作品做成行为艺术,让打扮成不同阶层的人用不同的眼神来凝望这些脚印。最后,她担心周围的人无法接受行为艺术而作罢。

  其实,没上大学前,李峰也会带上喷漆到市区马路上涂鸦。“这边涂鸦,后面清洁工人马上追上来了。”腼腆的他笑言,后来渐渐不再到街上玩涂鸦了,因为泉州街上的涂鸦大部分都没有主题比较凌乱,而且确实有破坏城市美观之嫌。当然,他们几个也会画油画、版画等,悬挂在“崇福一厂”。五个年轻人笑着说,他们不是“愤青”,而是热爱生活的青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在每个瞬间捕捉到生活的灵气。他们设计出来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艺术设计摆设在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闪动着艺术之美。

  为泉州的视觉艺术“找味”

  这群年轻人当中,曲渔和李峰有好几次考中央美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经历。一大段时间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也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当代艺术的精品。“很多人以为这样的另类艺术一定要在大的美院才有,其实我们身边也一样可以存在的。”他们告诉记者,想当泉州视觉艺术的先锋。

  几个年轻人正在创作四格漫画,希望有一天这只叫“尤喏”的“像猪的狗”能受到读者的欢迎。他们想表达的是,在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因为失去才会懂得珍惜。同时,这些年轻人也在做一些公益性的海报、广告,希望能向政府、企业做宣传,让人们关注到环保,而且从他们自己开始不使用一次性快餐盒。

  有了“崇福一厂”之后,他们每天都去那里画画、找灵感。在这个不大的工作室里,他们常为好的创意而激动。元旦前,他们几个人的首次作品展就要在“崇福一厂”举办了,展览的名字就叫“味”。“我们想让人们动用身体所有的感官,而不只是眼睛,感受到作品的独特味道。”曲渔说。他们是上世纪80年代生的小孩,脑袋里有很多想法,想要在“崇福一厂”这个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看到小鸟的地方,自由地创作表达自己思维的作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