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一中学推“10分钟课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9:42 扬子晚报

  

一中学推“10分钟课堂”

  一节课老师只能讲10分钟,老师话不多,学生却在“唱主角”;课后没作业,课前作业倒有不少;教室四面全是黑板,连地面和墙上的瓷砖都是学生“涂鸦”的地方。这样的新课堂就出现在南京下关的一所普通中学——滨江中学。记者昨天探访了这所学校,感受了这颇有意思的“10分钟课堂”。在当前课改的背景下,不少学校都在为改变过去老师“满堂

灌”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努力尝试,的确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然而“10分钟课堂”也遭到质疑:学生收获到底怎么样,这样的模式能适应中考检测吗?

  现 场

  老师讲话不超过10分钟

  上午10点45分,记者走进初一(1)班教室,这是一堂数学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室按照“小班化”的要求分成了5个小组。老师先要检查大家的作业。和我们看到的老师惯常检查作业不同的是,每个小组先自己讨论一下答案,意见不一致的先存疑。然后派代表站到讲台上,用投影仪把答案展示给大家,并讲解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再由大家来判别对错。认为错的同学可马上上台纠正,并说明理由。老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的似乎是旁观者的角色,只有在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出面加以指导和说明,并对同学的讲解进行评判。大家都没有争议了,这道题才算PASS。一节课就在同学们的争论和讨论中飞速而过,气氛热烈,意见不同的学生甚至会吵起来。

  在另一个教室上的是英语课。老师同样要求先检查预习结果,看生单词和句型掌握得如何。让人吃惊的是,老师一声令下,所有学生立刻行动起来,写写画画,墙上的三块黑板此时都派上了用场,再不够学生就趴在地上写,地面和墙上的瓷砖此时也成了黑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记者了解到,滨江中学的每堂课通常分为4个环节:首先是长达10分钟的预习成果展示。在滨江中学没有课后作业,只有预习作业,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具体而细致,因此上课通过对预习成果的检查,基本上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第二个环节是小组讨论交流,大家相互提问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实在不能解决的列出来,准备问老师。第三个环节是教师讲评,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结合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做一个总结性的讲评;最后一个环节是5分钟的当堂测试,通过测试及时反馈这堂课的效果到底如何。而滨江中学对老师课堂要求有个硬杠杠,整堂课45分钟,老师的讲话不得超过10分钟。

  老 师

  就怕被学生问倒了

  整堂课老师讲的时间只有10分钟?老师的压力岂不是大大减轻了。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老师们普遍反映“改革”之后老师累多了。课上讲的时间的确是少了,但课前准备的时间远远超过过去。

  语文老师洪敏华告诉记者,首先是预习环节,老师出什么样的题目能很好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很有讲究。再就是课堂上,如何浓缩精华,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利用好这10分钟进行讲解也大有学问。由于课堂的开放性,学生会不停地问各种问题,老师准备必须充分,必须钻研教材,才不至于被“问倒”。这对老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触动,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而老师与学生交流更近了,过去要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要通过课后的作业,而现在则当堂发现问题,反馈及时,当堂解决,更有针对性。

  质 疑

  10分钟课堂在摆花架子?

  对于滨江中学的做法,在教育界也引起了质疑之声。一位校长表示,课改之后,大家都在积极尝试新模式,为让课堂活起来,的确动了不少脑筋。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也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新课改无论怎么改仍要着眼于基础,老师只讲10分钟,这个限定让人产生担心的是,学生从这堂课上到底能获取多少真知。

  课改最忌摆“花架子”。一位教育专家坦言,课改后,旧的“模式”被废弃了,新的“模式”又没有建立起来。在这个痛苦摸索的转型时期,大家都在尝试一些新手段。对于10分钟课堂,很显然学校想通过一种形式上的硬杠杠来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老毛病,让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但要提醒的是,课改不能忘“本”逐末,不能为“问”而问,为“讨论”而讨论,徒有形式而缺乏实质意义、价值。否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收获不够。

  让家长担心的则是,这样的课堂大变革能否经受考试的检验?能否适应中考和高考?毕竟考试的分数对于家长而言是最关注的。根据家长会上反馈的意见,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学校这种尝试都持赞同意见,因为他们最直观的感觉是孩子学习更自觉了。预习课本很积极,还会查阅相关资料。这在过去可是从来没有过。不过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跟其他学校有过成绩比较,家长还不能完全放心。

  学 校

  不是“秀课”重抓基础

  面对质疑,学校则表现得非常自信。该校闵志萍副校长说,教师课备得再好,教得再好,如果学生动不起来,就不成功。他们学校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但是步子不大。要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光靠学生回去预习很难做到。这学期开始大动作,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先是让黑板由一面变成三面,这是让学生有展示空间。再主抓学生预习,一定要放手让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但在这过程中,承认学生差异,把目标定在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这样所有学生都有事做。就连排座位也有讲究,一个小组中都是学科强弱搭配,可以以一帮一的形式,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带动成绩差一点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这帮的过程也是自己知识升华的过程。

  至于这样的10分钟课堂是否虚假繁荣,学校表示,“10分钟课堂”其实在基础上狠下了功夫。闵志萍副校长说,虽然老师的讲解只有10分钟,起的作用却巨大,老师要用好这10分钟,不仅要穿针引线,起好引导作用,还要着眼基础,重点解决课堂中“读、思、问、议、评”的问题。课改目前的确在摸索中,我们也曾到很多学校考察过,但发现能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只是一句空话,而学校目前的这个尝试,则做到了这一点,并非只是应付检查的“秀课”。

  本报记者 张琳

  思 考

  “10分钟课堂”三种设想

  课堂失控 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比以前多了,课堂很活跃,但容易失控,时间浪费多了。 “学生自主学习”往往等于变相的“放任自流”,有的学生用一种很笨的方法“自主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收获不大。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在许多时候也演变成了无效的讨论。专业人士认为,合作的目的是“1+1>2”,如果我个人学习其效率比一起学习还高,为何还要和你合作?

  两极分化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适宜环境同样是小班,在大班里老师的管理很难跟得上。课堂一旦放开,真正的知识点都无法落实。反而导致新的“两极分化”现象产生:强的学生更强,基础弱的则更弱。

  走到极端 中国教育界一位著名的研究者曾这样讲过:我们这次新课程改革,一定要避免重走美国20世纪60年代教改的老路。当年美国教改,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果出现了学生“双基”严重不牢固、没有形成学科体系的问题;由于给了学生太多自主权,老师主导地位严重削弱,出现了学习上的新“放任主义”。10年后,这一教改基本上停顿下来。事实上,现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如原来他们大多不实行联考,现在也实行了。所以我们的新课改最需要把握的一点是,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链 接

  新课改新做法

  北京市宣武区育才学校的初二(1)班和初一(7)班的学生把课堂搬进了自然博物馆,两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方面做得不错,学生在这里不再局限于知识获得,还可以在观察能力、资料整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上海改革新教材。比如6年级教材中通过计算自己和姚明的身高、巴特尔的体重之比来学分数,以前,以“三和弦”“七和弦”为题的音乐课本有点枯燥,如今,6年级音乐教材中特设了“荧屏音乐”单元,当《宝莲灯》《泰坦尼克》《卧虎藏龙》等熟悉的旋律在课堂上响起,学生会忍不住“想唱就唱”。美术课上,学生不必担心自己画得“不像”,老师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创作自己的作品——画一个手掌,也可以用颜料印一个手掌,在实践中寻找创意最重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