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南大专家把脉大学生“通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10:54 扬子晚报

  【龙虎网报道】为什么大学生身上会存在一些“通病”?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学生们的自身原因,这和目前的高校教育不无关系。

  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龚放教授说,“大学里学的与社会上用的脱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是按照学科设置专业,而社会是按照岗位和行业选择人才,学科的内在逻辑是一定的,而岗位千差万别。现在高职高专就是按照岗位和行业在培

养人才,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学校学生好找工作的根本原因。

  龚放教授说,大学培养人才和高职高专培养人才应该是有区别的。大学一直是依据学科的内在逻辑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没有错,但却忽视了企业需求。重视企业需求并不是要大学跟着企业的节拍去跳舞,而是需要企业和高校坐下来好好沟通,让企业的需求和学科的设置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通用性技术。而校企之间的沟通,正是次多数大学最缺的。

  龚放教授认为,在大学里,学生还应该着重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在继续学习中更好更快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而这方面的能力,大学里的老师引导得也不够。

  某高校一位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分析说,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和学校的市场意识不强,仍然是卖方市场,不愁生源有关。据他介绍,很多大学近年来发展迅速,招生人数成倍猛增,而师资的增加速度却远远比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所以,留给学生的印象是,老师永远都很忙,加上很多大学都在郊区,老师下了课就去赶班车,想和老师好好交流的机会都没有。还有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有限,其配备也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所以,学生动手的机会自然就少,动手能力自然就差。

  江苏威利国际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陈特力说,他们常常感到来应聘的大学生不能满足企业要求,而即便招来的优秀毕业生,也存在着“上手”慢等问题。前不久,一知名高校向他们推荐了5名优秀毕业生,这中间有学生会主席、副主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公司最后只留下一位。

  “学校认为优秀的人才到用人单位并不一定受欢迎,这说明学校和企业评价人才的标准不一样。”陈特力说,学校衡量优秀毕业生的标准,主要看学习成绩、获奖证书;而到了企业,这些标准只是衡量人才的因素之一,企业更看中的是团队精神、吃苦耐劳、与人沟通等能力。

  另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前比较注重业务素质,现在对心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都提出了要求。所以,要解决学校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学校应该经常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学校也需要经常走访用人单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