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培训市场大分化大改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10:00 大洋网

  本栏撰文:记者李琼、陈君南

  图片:李琼

  培训机构重新洗牌

  强势发展,是今年广州教育培训市场最好的形容词,新东方上市,韦博、昂立等高端英语机构进入,都意味着内地培训市场在新的一年将会有重大作为,而问吧倒闭,则也给培训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敲响了警钟。

  代表事件一:广州家教中介问吧倒闭

  今年10月中旬,继8月份广州问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出现拖欠学生工资情况之后,北京问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出现了负责人携款潜逃,学生、家长、员工工资被拖欠的情况。

  点评:问吧教育咨询公司是一家在高校中素以高薪闻名的家教中介机构,其在天津、广州等地均设有分公司,未倒闭前是北京最大的家教服务公司,此次欠款事件发生后,该公司的各地分公司也陆续宣布倒闭。

  此事件给培训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敲响了警钟。

  代表事件二:韦博、昂立等高端英语培训机构进入广州

  今年2月,昂立国际英语正式进入广州;一个月后,韦博国际英语进驻广州。加上去年抢滩的华尔街英语和更早之前进入的灵格风、英孚和津桥等外语教育机构,广州高端英语培训市场争夺日趋白热化。

  点评:业内人士表示,越来越多国内外培训机构进军广州是市场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培训机构数量增加必然会迫使培训机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能有更多的选择以及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总体来说是有利于整个培训行业发展。

  代表事件三:新东方上市

  今年9月,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内首家成功上市的教育集团,国内英语培训市场为之震动。

  本次上市,新东方共成功融资1.125亿美元。

  点评:新东方为中国职业教育开启了一条“职业化”的正路,对社会教育资源重新进行了组合;此外,也让社会重新重视了民办教育家的社会功能,民办教育家在利用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延续“学在民间”的传统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认证培训

  证出多门

  当问起2006年最想参加的培训是什么时,除了常规的职业技术培训之外,大多数人,尤其是在职人士会选择职业资格认证。一个接着一个横空出世,令整个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市场不断升温。

  代表事件:职业资格证书证出多“门”

  本报报道,2006年初,读者文老师打电话到编辑部咨询:该怎样选择营养师培训机构?她问道“市场上有公共营养师、营养师、营养保健师和国际注册营养师等几种,究竟哪个才是权威的”?

  点评:职业资格认证火爆带来的一大难题,就是证书的来头,这种“证出多门”的情况在其他认证上也越来越普遍。个个认证都自认为是业内最权威的,于是把这道难题留给了无辜的学员们,究竟该选哪个认证才好呢?那么多的认证充斥培训市场,还搅乱了职业技能标准,难免使认证的“含金量”打上折扣。

  外语考试遭逢“改革年”

  今年,可以说是“考试变革年”,其中备受影响的应该是海外人士热捧的托福、雅思作出了改革或体制调整。

  代表事件一:四六级考试改革实施

  今年3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新四级考试大纲以及新六级考试样题,12月底,改革后的四级考试正式实施。

  点评:四六级考试一直广受争议。原因在于很多高校将考试与学生的大学文凭相挂钩,导致大学生学习不再是单纯为提高英语水平,而是为通过考试。此次改革,正是尝试改变目前的怪现状,而效果如何,仍是未知数。

  代表事件二:网络托福登陆

  今年,托福网考终于在中国六大城市正式启动。目前,ETS已经公布了2007年春季内地网考的日程安排,并将进一步增加考点。

  点评:对中国考生而言,托福的转型一开始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几次考试后,相信考生也能更好地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与考试结合起来,积累考试经验,从而展现真正的水平。

  代表事件三:雅思“无限考”

  今年1月,剑桥考试委员会取消了雅思考试两次考试必须相隔90天的规定;考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收“雅思电子成绩单”,同时考生可申请成绩复议。

  点评:这一改制,是建立在题型系统完善以及题库扩大的基础上,因此能体现考生的实力水平。

  管理培训:“国学班”“火”了

  继MBA/EMBA和高层人员在职培训之后,2006年在管理培训市场突然“火”了起来。“国学与管理”相结合的讨论不绝于耳,各种“总裁国学班”也顺势而生。

  代表事件:复旦、清华同城抢开“老总国学班”

  今年9月,继复旦大学宣布开办《国学与文化高层精修课程》,学制10个月,费用每人38000元。国学班讲授《四书》、《庄子》、《史记》和《红楼梦》等经典。清华大学也宣布,要在上海开办一个面向企业家的国学班。

  而在广州,类似的国学班包括有博森与北京大学合作的“老总班”和清华大学的“总裁管理智慧班”等,数量也在四五个以上。招生对象也都是珠三角的企业老总和政府官员。

  点评:国学之于管理,究竟是附庸风雅的应景之作,还是一个无须讨论的必然之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认为,国学班给有钱的老板开班,“让他们没事来听《易经》,我称之为一种文化桑拿,跟没事了去蒸蒸桑拿浴是一样的”。

  有关人士认为,花30万元去读MBA和花2万多元读国学班,是两种不同层面的学习,MBA更多是习得西方管理的“工具”,而温习国学,则是提升道德和管理智慧的,读MBA或国学班是对“器与道”的不同偏好。

  大多数国学班也都希望在企业家阶层倡导这样一种学习氛围,避免出现那种暴富之后迅速暴跌的大起大落,而企业主的思想改变可以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文化和长远战略,这是一种软文化,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很重要。

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