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自己动手做一次“爆炸实验”——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开馆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8:40 东方网-文汇报

  跟富兰克林一起“放电风筝”、自己动手做一次“爆炸实验”……昨天,由市科委和卢湾区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正式开馆。在这里,科学知识不再像书本那样“直白”,一种现象,一个原理,都需要孩子们自己动手去探究。因为,在科学的世界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看蚂蚁救火

  一只点燃的烟头落到草丛中,惊扰了洞穴中的蚂蚁家族,毫无经验的它们惊慌失措,许多蚂蚁不幸葬身火海。有了先前的经验,当第二只烟头再次光顾时,蚂蚁们开始有步骤、有分工地救火,效率大大提高;多次的自救之后,当蚂蚁们再次遭遇烟头的“骚扰”,已经能够从容应对了,而且无一死伤。

  其实,动物们也很“好学”,然而它们也有“错学”的时候。铃声响起,俄罗斯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小狗欢快地跑过来,津津有味地啃着骨头……突然某一天,铃声依旧,但骨头不再,可小狗仍会不由自主地流口水。这一次,“好学”骗了小狗,而人类却由此发现了“条件反射”的生理现象。

  制造“爆炸”

  气体爆炸的“罪魁祸首”是可燃气体吗?刚刚做完“探索爆炸临界点”虚拟实验的周欣说,不完全是。因为是亲身体验,周欣的回答显得特别自信。

  为了说服大家,周欣对着大屏幕重复了刚才的实验:将一个空瓶装满氢气,按下“点火”按钮,瓶子里并无动静;而只有将氢气和氧气混搭,才能制造出“爆炸”效果。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比例才能制造出“大爆炸”呢?七次实验后,电脑自动列出了一张对照表。通过对比周欣发现,当氢气占气体总量25%-40%的时候,爆炸强度最大。

  收集“天电”

  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此时,躺在人形凹槽里的中学生一手握住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手,另一只手则点亮了一只电灯泡。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大家回到1752年的费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日子,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将“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使其充电,由此证明“天上来电与地上摩擦电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在“探索梦工厂”,到处都是惊险刺激的探索实验。利用“设计营养食谱”、“蒸发快慢的探索”、“虚拟作曲”、“音调与材质的关系”等8个应用型探索软件,观众渐渐体会到科学是好玩的,探索是有趣的。

  本报实习生杨婧本报记者任荃

  

自己动手做一次“爆炸实验”——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开馆侧记
根据压强原理制作的钉床。 金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