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美科学家发现昆虫运动力学新机制 机器仿生“蜘蛛人”不是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09:01 解放日报

  

中美科学家发现昆虫运动力学新机制机器仿生“蜘蛛人”不是梦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如果壁虎和蚱蜢看了科幻电影《蜘蛛侠》,一定对这位穿紧身衣的家伙不以为然,因为倒立着“攀岩走壁”,对它们而言只是家常便饭。记者昨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力学研究所与美方合作,揭示了壁虎、蚱蜢等依靠特殊“脚底板”同时实现快速黏附和脱黏的运动力学机制,既不掉落又能快跑。

  据悉,这一机制原理即将发表于国际学刊《力学与固体物理》,将对人类研发适应

任意表面行走的微型机器人,及微型黏附控制开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自然界“适者生存”及长期演化造就了众多动物特技,但其运动力学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壁虎、蚱蜢、蝉、苍蝇、蜘蛛等动物具有超强爬行能力,不仅能在水平表面运动自如,在垂直表面甚至倒挂在天花板上也能快速移动。如壁虎的“吸盘”能在0.04秒内做出黏附动作,并紧跟着在0.06秒内完全脱黏起步。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德国马普学会访问奖学金支持下,中科院力学所陈少华副研究员与美国布朗大学高华健教授合作,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这类爬行健将的脚部衬垫具有共同的微观特征。如蚱蜢“脚底板”的组织结构,是一层光滑的表面膜覆盖在多个杆状纤维上,这些带有刚度的纤维都平行排列,并与表面膜形成一定的角度和方向。爬虫们的每只脚上,都有这种被称为“各向异性”的纤维膜组织或材料,使其能在悬停静止时保持强黏附力,又能在迈步时保持弱黏附力。

  中美研究人员模拟昆虫栖息在物体表面的情形,建立了二维黏附接触模型,并给出控制方程,分析黏附强度影响。最终发现3方面机制:随着各向异性程度增大,最大黏附强度可以超过最小黏附强度高达1个数量级;当外力方向与各向异性体刚度最大的方向一致时,会出现最大的黏附强度;而外力方向一旦偏离各向异性体刚度的最大方向,黏附强度就急剧减小。这与实验中壁虎运动情况一致,揭示了这类动物在高速运动中足爪频繁黏附和脱黏的运动力学机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