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职校“工学结合”造就大批实用技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7:58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武宣讯(记者罗猛 通讯员黄启武 杨振文)学校引导企业把车间建到校园里,学生就近“放下书本开机床,走下机床进课堂”,学到真本事,每月有工资,还增加了阅历,直到完成学业……这种“校企合作”创设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被证明符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校发展的实际。

  2006年12月30日,记者来到武宣县职业技术学校采访。该校于2006年4月自筹40万元,建成1300平方米的电子专业实训基地,同年7月与优耐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企业生产线并投产。而投入作业的大批“工人”,正是来自本校电子专业的几百名学生。

  独立操作:学生成为熟练工

  记者在这里看到:呈“品”字型的三面厂房里,7条生产线实施流水作业,“工人”们正在麻利地、有条不紊地埋头操作。一系列工种直到检验,都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看得出不少都是熟练工!线圈部的杨双同学12月7日进厂实训,她的工作是负责清点检查套管的质量。

  从一大盘几百个小小的黑色套管中,她一个个的甄别,一个个的检验,并将少部分不合格产品挑出,扔至面前的一排分别写着“绕线不良”、“套管不良”、“焊锡不良”等字样的小盒子里。

  记者问道:“你们检查出的产品合格率能有多少?”年轻的检验员回答说:“能达到90%多呢。”

  困难学生:实现“零学费”就读

  据介绍,武宣职校自2000年起就已开始“校企合作”的尝试,现在已成功引进4家企业,覆盖了汽车维修与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专业。

  副校长覃海富说,过去组织学生出外到企业实习有种种不便,现在车间就建在学校里,为学生“真刀真枪”实训创造了条件,也改变了消耗性实习的局面——学生生产加工出产品,企业付予工资酬劳。

  “按规定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要安排6个月顶岗实习,前三个月每月发350元工资,工作8小时以外企业每小时发2.5元补贴,后三个月工资可达500-800元,一些学生因此可实现‘零学费’就读,困难家庭的孩子也不愁没钱读书了。”学校制定了《生产实习管理制度》和《关于毕业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的管理规定》,与企业共同对学生实施双重管理,对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方允许毕业、就业。

  学校教务科、学生科、招就办等部门,乃至学生家长都明确了责任,确保“校企合作”出质量。

  招生就业:产生“名牌”效应

  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了,一批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走上了工作岗位。该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还“闯”入了国内外一些名牌企业。

  学生素质高,企业反映好,学校的招生就业出现“名牌”效应,一般的企业来到学校还难招到想要的人,学校的招生人数也从2005年的714人增长到2006年的1123人。

  优耐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外注课的林祥禄先生说:“企业一般招聘工人的成功比率在15%左右,而通过与学校合作开展‘半工半读’的模式,招收到合适人才的比率将提高到25%。对于学生来说,培训期大大缩短了,进企业也不单是适应而已,且很快就可晋升为干部。”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