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学校监督家长行为 发现不当行为立刻警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11:11 沈阳网

  校园文明教育,乍看起来是件轰轰烈烈的事。其实不然。真正的文明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记者在比利时就深有感触。

  记者的女儿在当地上学,也使我们与当地社会有些接触,尤其是这里的教育方法。有一天,我们接到一封来自女儿学校的信。信是专门写给家长的。大致内容说的是,据有些家长反映,有的家长早晚在学校门口接送孩子时不走斑马线,直接横穿马路,这样做非常危险,且不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希望提醒所有家长注意。收到此信后,我们便开始对照自己是否属于那被批评之列的,从此格外小心。

  女儿就读的学校里,大部分孩子都在校吃饭。学校食堂不大,不能容纳几百号人就餐,只好分时段用餐。进食堂之前,大家都自觉地排好队,按姓氏字母排序来,轮到了一个个进去。由于天天如此,大家对前后顺序早已烂熟。有些孩子排队时跑出去玩,轮到的时候人不在。每遇这种情况,排在后面的同学或大声喊叫,或专门跑去找,直到将前面那位找到,再跟着进餐厅,从来不会趁机自己先进去。正因如此,食堂外面秩序井然,“加塞儿”的事从来不会发生。在餐桌上,孩子们是吃多少拿多少,很少有剩一大堆的。如果盘子里剩了饭菜,大家看了不会说什么,但当事人会觉得无地自容。所以一般碰上自己不爱吃的菜,干脆就原封不动,留给旁边爱吃的同学。

  除了吃饭,上厕所是另一件重要的事。我去过女儿学校的厕所,很少闻到刺鼻的味儿。据说在校办幼儿园的厕所门上,还贴有图片,告知“如厕几要素”,从脱下裤子坐上马桶到便后冲水,都画得清清楚楚。这些刚学会走路不久的小孩,便“依计行事”,个个完成得非常认真。厕所里很少看到满地纸片,有纸片也都放到了该放的地方。

  在比利时,学校里没有专设思想品德课,但孩子们都很守规矩,个个非常诚实。比如考试,老师经常不在考场,大家有充分的“自由”。但同学们都目不斜视,只顾自己做题,更没有抄书的。女儿说,这一点与国内的考试形成鲜明对比。在国内参加大考,监考老师都盯得很紧,严防同学们做“小动作”,而且班主任从不参加本班监考。不过,还有一点不同,一旦老师说某道题比较难,比利时的学生往往会放弃,连碰也不去碰。相比之下,国内学生觉得只有解出难题才来劲。

  比利时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全校几百名学生,校长个个都能叫出名字。刚入学的低年级同学见了校长,就像见了家长一样,有时还要赖着让他抱。上课时大家可以坐得比较放松,但提问时一定会举手,尽管举手方式并非整齐划一。当别人回答问题时,所有同学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非常认真地倾听。虽然学校里平常气氛很自由,但规矩依然很严,不过因为已经养成习惯,也就不觉得什么了。(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章念生)

  《环球时报》 ( 2007-01-05 第21版 ) 来源:新华网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