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到朱自清家做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14:57 温州新闻网

  

一起到朱自清家做客(图)
开放第一天,游客络绎不绝。 余日迁 摄

  温州网讯 古朴的门台、端庄的庭院、娟秀的墨迹……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多月来,吸引了众多群众,也留下一串串感人故事。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四营堂巷的这座故居,领略了一份市场经济氛围中的古朴。

  最执着的追求

  高楼大厦间、幽僻的小径里,朱自清故居显得清新雅致,这座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文学“博物馆”,让人感受到古朴之美。

  在故居里,留下了四方宾客的足迹,其中不乏暮年者的探访。一位老人熟练地走进小径。“这是我第三次来,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永嘉籍的滕老伯谈起与朱自清故居的“缘分”,显得很激动。他少年时代在温州中学(前身)就读,读过许多朱自清的作品,并因此爱上了文学。初中三年级时,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

  拜师学木工手艺后,滕老伯白天干活,晚上读朱自清散文,经常读个通宵。“每次读完,就会感到精力特别充沛,白天干活反而不累了。”滕老伯说,后来到山西等地经商,也一直带着朱自清的散文、诗集作品,边经商边自学,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滕老伯说,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就仿佛看到了宁静的河塘、美丽的瀑布……心旷神怡。他还用那些散文教育儿孙,陶冶情操。

  对朱自清散文的厚爱,促使滕老伯短短一个多月里“三顾”故居。他说:“我追求的是古朴宁静,今后还会来……”

  最感人的探望

  “我们和朱自清是‘老乡’,今天特地来‘道别’。”来自江苏扬州的王先生和女友,在瑞安一家企业上班,这次回家过年前,再次“看望”了朱自清。

  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女友是大学同学,因为爱好文学,走在了一起。相恋过程中,朱自清成了他们经常谈论的对象,感情也随之升温。“每次无话可说,我就背朱自清的《河塘夜色》……”王先生说,朱自清的散文为自己解除了许多尴尬。此后,王先生到温州工作,女友留在老家。双方在联系中,均模仿朱自清散文诗词写信,情深意切。一次,王先生提到“温州也有朱自清故居”,令女友倍感好奇,专程前来探望。

  因这次探望,女友留在了温州,两人开始并肩创业。朱自清故居对外开放后,他们还专门前来庆贺。“朱自清散文朴实清新的意境,深深吸引了我们。”王先生说,自己“探望”的不仅是老乡,更是一位“知音”。

  最忠诚的守候

  故居新址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多月来,访问者在千人以上,平均每天达30多人。而所有的看护清理工作,离不开两位忠诚的守护者。

  故居的看护者是两位退休老人。其中70多岁的毛老伯,每天要坚守岗位,夜宿故居。“迎来又送走一批批客人,再辛苦也值得。”老人说,最让他感动的是,许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并认真作笔记。一次一名外地年轻人来到这里,边记边拍照,还询问朱自清故居修建过程,很让人感动。这位年轻人说:“温州地价很贵,能用这么大的地块建文物,真是了不起!”听到这些赞许,老人很自豪……(记者 林伟民)

来源: 温州网-温州晚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