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艺体课教学现状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8:4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音乐课上没有优美的琴声伴奏,较少听到孩子们充满童趣的清脆歌声,一支支流行乐曲正被学生们激情传唱;体育课变成了自由活动,调皮筋、跨大步、玩弹子,一届届学生继续重复着被进行了多年的传统游戏;美术、科学等课程因缺少必需的设备、材料而显得单调之味。这是农村学校艺体课堂上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因为条件制约以及缺乏专职教师,使之得不到质量的保证,对学生而言也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这必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和市区相比,乡镇小学教师教学负担重是早有耳闻的。去年九月前夕,我来到支教学校报到,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的我在接到课表那一刻,还是暗暗一惊,不仅因课时量的骤然增加,而是课程的繁杂,让我感受到了前未所有的压力。工作十年了,我可从未尝试过艺体课程教学,这不是误人子弟吗?随后,从我的新同事们那儿了解到,农村由于教师编制不均衡,且缺少专职的艺体课教师,往往一个班级的课程基本上是由语、数老师负责包班。的确,我所支教的学校共13个教学班,学生700多名,在职在编教师30人,连一把手校长在内,每人都肩负着一定的教学任务,最多的周课时量达到了21节。而校内只有专职体育、微机、英语教师各一名,真正是杯水车薪!作为镇中心小学尚且如此,其它学校情况便可想而知了。

  勿庸置疑的是一年来和乡村老师们“并肩作战”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感触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校内扎实的教风并不因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大打折扣。教师除工资外拿着微薄的福利,默默耕耘,艰苦创业,每日穿梭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忙教学,抓质量,毫不松懈。可毕竟个人精力有限,难免厚此薄彼,当社会和家长普遍将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时,便形成艺体课教学环节的薄弱,甚至偏废现象。教学时间被“主科”侵占,被放任自流的现象较多存在,而教师无法“术业有专攻”,乃至缺少必需的设备条件,这些都导致农村孩子无法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下系统、专业的艺术教育。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艺体课程,对学生良好个性、健康的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难以想象,不具备最基本的美术素养和乐理知识,缺少健康有益、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我们怎能要求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耳朵去发现美、鉴赏美?怎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领悟美?怎能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去创造美﹖这样的教育不能说不是遗憾的,这种教育现状下成就的人才不能说不是缺憾的。当前频繁发生在大、中、小学生身上,因心理原因造成的一系列害人害己的惨痛教训无不说明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更甚于知识素养。

  因而,针对此种现状,重要的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各校课程结构大力监督,更应对教师这一人力资源通过交流、培训、引进等措施,实施优化。不容忽视的是人才流失已成为当前很多农村学校的一大“伤痛”,中心城市和名校的师资越来越强,偏远乡镇和普通学校的师资越来越弱,出现在师资队伍中的“马泰效应”已经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06年度合肥市教师公招总人数中有近3成是在职教师就说明了这一点。于是,透过乡村学校艺体课教学这个薄弱的窗口,折射出乡村教育全面崛起的当务之急乃是改变地区间多种教育不均衡现象,这需要政府实施政策倾斜,改善薄弱学校环境,改进设备,提高待遇,才能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从而一举改变一方面是农村学校的入不敷出、设施简陋寒酸,另一方面是示范学校引发择校风,人满为患的现状。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指出:长此以往,定会引发社会矛盾,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隐患。

  综上所述,近年来,大力推行的支教政策,是很好地顺应了当前的教育形式。

  以教师均衡流动推进教育均衡化。城乡教师对口支援相互交流工程自实施以来,一批优秀的区、校级骨干教师,特别艺体课教师来到薄弱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扎实教学、促进课改、开展教研、丰富活动,努力争创以“一人带动一校,一校带动一片”的目标,而乡村教师来到市区后,既是一次锻炼、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同时自身朴实、勤奋的道德素养也会感染、影响市区教师群体工作氛围。

  手拉手学校共建推进教育均衡化。自2006年起,不少地区先后建立了城乡学校帮扶“共同体”,除互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外,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学科竞赛和专项评比中,共同体学校双方成绩合并计算,甘苦共尝,荣辱共担。同时实行共同体一体化督导评估。此举,必将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化。

  教育投入倾斜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2005年12月版《了望新闻周刊》中谈到教育不公问题,有“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一说,进一步体现了城乡之间教育投入的不均衡现象严重突出。农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薄弱,近年来学生和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一个年级一个班”的农村小学在很多地方已很常见。因而,教育行政部门在严格规范各种教育收费行为的同时,在教育投入上应向基础教育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

  只有深深体会才会深感不安。衷心祈盼乡村教育能够早日改变缺资金、缺设备、缺师资的“三缺”现状,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土,成才的摇篮,为社会输送全面、健康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范丽娟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