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高中名校10%招生名额均衡分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10:12 文新传媒

  为贯彻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教育部1月8日透露:中考改革将推行高中名校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生方法。据悉,北京、上海已按教育部的要求率先制定了具体的方案。(1月8日《中国教育报》)

  上海市今年首次实行“名额分配”招生办法,名校“入场券”将发到每所初中,区县教育部门按照本区县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将区名校高中招生计划数10%的名额,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这就意味考生只需和本校同学竞争,就有可能成为“10%”的一员。同时要求各名校免试招收初中优秀推荐生的名额,一半必须面向全市分配。

  北京市中考招生则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扩大高中名校向初中学校分配招生名额的比例,并适当照顾远郊区县。要求各学校不得以招收计算机、外语、文艺等特长生的名义提前考试招生,并调整科技特长生招生政策,减少了科技特长生的活动项目。高中名校择校生的比例在去年总体不超过招生计划15%的基础上再次下调。

  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择校的现实却压得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喘不过气。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缘于重点高中招生指标这根“指挥棒”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高中名校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生改革办法,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目前,本市中小学校的硬件条件已基本实现均衡,并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为纵深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提供了重要保障。

  很明显,本市此次出台的方案,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渐进式改革。10%的校际平均分配名额是多是少,必须放到整个招生办法中考虑才能作出比较。据悉,上海市原有的30%“推优生”免试进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比例不变,在此基础上同时试行10%比例“名额分配”到每所初中的新办法。而这30%的免试推优生,一半又必须面向全市分配。市教委本着向农村倾斜的思想,经协调平衡后,将指标下达到各区县。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区域各初中学校的在籍应届毕业生人数,将“推优生”名额下达到各初中学校。

  这样算来,有30%的名额是通过免试推优录取,10%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还有60%通过考试择优录取。这样,虽然各“重点初中”的基本招生录取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但对于一些原有的、基本上与示范性重点高中无缘的所谓“薄弱校”,10%的名额却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甚至有可能在局部引发类似“高考移民”冲动,一些基础较好的孩子转而转向“薄弱校”。这种情形,在区县之间流动的话有关部门还比较容易控制,但在非区县之间流动,却不易控制。但这也并非完全就是坏事,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使生源相对均衡。否则,从幼儿园开始就层层“掐尖”的结果,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均衡教育局面。

  从人才发展规律上看,如果事先未加筛选,人才的分布将是比较均衡的。也就是说,按人口比例招生不仅是公平的,也将是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目前很多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之所以成为“重点”,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拥有“掐尖”的优先权。但这种优先权往往是通过垄断教育评价权获得的。按考生比例招生的方式打破了这种垄断评价体系,将使初中和小学教育重新回到生动活泼的多样状态。10%的平均分配名额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将大部分名额都用来进行这样的平均分配(不排除向边远区县和人群倾斜),初中和小学均衡教育与“免试就近入学”才有望从根本上全面实现。它意味着教育利益格局的全面调整,对此,有关部门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作者:童大焕 来源:东方早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