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8:23 光明网

  春节临近,从外地务工回乡的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金龟村的农民古昌华、汪秀英夫妇,刚到村口,儿子就小鸟一般飞过去高兴地说:“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虽然你们一年都不在家,可是我不孤单,好多人关心着我,这学期我还当上了班长!”

  与古昌华、汪秀英夫妇一样,四川许多返乡的农民工回家见到自己久违的孩子时,都欣喜地发现,孩子没有了往日的怨气,露出的是灿烂的笑容。

  这一鲜明的对比,得益于四川省2004年开始实施的“留守孩关爱”行动。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000余万人,他们留在家里的“留守孩子”达400余万人,占了四川中小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诸多困难,不少孩子甚至对父母心生怨恨。

  留守孩子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引起四川省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领导小组。成都、遂宁、达州、广元等地划拨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经费,建立了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工作责任制,将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一项项面向留守学生的关爱行动在四川省迅速展开,一个个温情荡漾的爱心故事让人感动。遂宁市安居区的201名退休老干部退而不闲,分别与216名“留守学生”结对成为“编外亲人”,帮助留守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以爱心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四川各地都建起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开办“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开设家教知识、心理、卫生等课程,及时向留守儿童监护人传授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使他们能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全省建立了千余所“留守儿童之家”。村(镇)委会、妇代会干部,村(镇)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保持近距离接触,成为孩子们的“编外家长”。各地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发挥“编外家长”的作用,与监护人沟通,指导监护人教育管理帮助留守儿童,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

  各地还建立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示范基地。绵阳市妇联与教育、劳动、卫生等部门联合在游仙区新桥小学建立的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示范基地组织各部门专业人员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学习状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开办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班;成立城乡儿童联谊会;举办“大手拉小手”活动等。青神县政府与全县11个乡镇政府、33个县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签订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建卡立档工作;在乡镇实行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乡村干部联系留守儿童责任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保护援助站点,进行家庭托管试点;在学校实行留守学生寄宿制度,开设亲情热线,对留守学生进行学业、心理辅导;动员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