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眼中最省心的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10:42 扬子晚报

  

父母眼中最省心的孩子

  

父母眼中最省心的孩子

  余加加,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刚被保送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说到学习的秘诀,余加加似乎有点“另类”,从未参加奥数类竞赛,但学习自觉独立,父母对她的评价是,不是最聪明的、最勤奋的、最努力的孩子,但她是最省心的孩子。

  立志从事国际文化交流

  余加加披着稍微卷曲的长发和记者聊天,语速稍快,语调轻松。她说,在高二之前,她一直喜欢理科,数理化成绩非常好,她原本想在国内的大学学技术类的专业,但从德国回来后,她改变了志向。

  “太多的文化误解,我想改变他们对中国的想像。”在国外一年,余加加接触到了太多的国外人士,他们对中国的超乎常识的想象,让余加加感到震惊。“天天吃狗肉、猫肉”、“仿冒名牌货满大街都是”……起初,她还想着辩解,后来也就随遇而安。因为他们并无恶意,只是对中国好奇,但所接触到的信息又是歪曲的,误解无可避免。余加加说,德国还算是对中国有了解,电视、杂志等大众媒体对中国也多有介绍。但这些信息量并不是很大。她想改变这种现状。回国后,她放弃了理工科的理想,并加紧补课,她立志要做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让外国人能准确无误地获悉中国文化的讯息,尽可能多地消除这种文化误解。

  父母说她最让人省心

  余加加的父亲在和同事聊天时,经常会说,孩子在三年级前,应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后,就要靠自觉了。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余加加三年级之前,他们管教得也并非很紧。加加自己主动提出学习钢琴、绘画,父母也都满足她,即便她不再学,也从来不逼她。加加对功利很是淡漠,没有比赛、得奖的观念。

  读完三年级之后,父母工作都很忙,没有办法再贴身紧跟,督促其学习,但此时,余加加的学习习惯在多年培养之下已十分良好,也不再需要父母督促了。而余加加也的确颇为省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对她的评价是:不是最聪明、最勤奋、最努力的,但她是最省心的孩子。

  余加加的父母大致总结了他们教育余加加的经验:一、鼓励孩子课堂上多发言。余加加的父母认为,老师传业授道解惑主要是在课堂上,45分钟的课最好能完全利用起来,而积极发言是集中注意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二、做作业时要集中精力,不准玩耍。余加加的母亲说,儿童都是活泼好动的,做作业时经常会乱动乱看,思想不集中,对学习不利,必须改正,做作业就是做作业,玩耍时就好好玩耍;三、余加加的父母从来不看重分数。余加加偶尔考得不好,自己都哭了,他们还会鼓励她,让她从头再来;四、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余加加的父亲仍记得一件小事。余加加写完作业后,他让加加连续检查两遍,余加加最终说无错后,父亲给她指出“书”字少一点。随后,他严格要求余加加将“书”字抄写100遍。此后,直至现在,加加都很少粗心,再也没有受过这样的惩罚。教育虽讲求顺其天性,但适当的惩戒是必须的。母亲补充说,余加加可以犯错,但同样的错不能再犯。

  总结三点成功经验

  余加加笑着说,小时候,母亲曾拿着报纸上的一些“成功学生”的学习经验给她看,并问她,那么好的学习经验,也没见她那么做过。有时,母女俩还会为此大声争吵。现在,余加加说,她可不想成为别人争吵的“祸端”。

  余加加认为,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习惯也是不同的,她的学习经验不见得就适合别人。

  余加加说,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点学习经验:一、要明白自己懂得什么,不懂得的又有哪些,要做到心中有数。别人的提示点醒了你,你不见得就是真正懂了,之后复习,除注意梳理知识,整理要点和易错点之外,对别人提示点醒的题更要关注;二、要做计划。做计划前肯定是雄心壮志,但不见得会都完成。但还是得做计划。把目标定高一点,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差距,会更有追求目标的动力;三、课堂最重要。有的学生在预习后,上课时觉得什么都懂了,有的学生会想回家看看书就可以自己搞定了,课堂上马虎一点无所谓。但这是划不来的。有时老师在课堂上一分钟就能讲明白的事,若是学生自己回家看书,两个小时也不见得会明白。 臧 磊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