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声音:坐标——1000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5:21 金羊网-羊城晚报

  □蜈蚣

  无论在哪个国家,教育都是天大的事,不幸的是,教育在中国还成了天大的靶子,无论是谁,随便向它开枪,肯定百发百中。但是,中归中,不见靶痕。杨福家,教育界的“许海峰”,屡屡出言抨击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两年前写就《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迷惑》。

  这一次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他再次反对研究生的大幅扩招,“将研究生人数与大学生之比例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指标是很荒唐的”,普林斯顿大学有6670名学生中仅有1900名研究生,这并不妨碍它稳居世界顶尖高校的行列,剑桥与牛津也是如此。

  其实大幅扩招研究生带来的种种弊端,不只是有识之士才看得出来,升斗市民也能说出个道道,只是“人微言轻”。而杨福家是有来头的———曾是复旦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唯一担任英国名校诺丁汉大学校长的中国人,“校董事会已决定,我的校长任期将从2007年开始再延长3年”,对校长人选的年龄的限制,校董事会也按章给予解除。

  更了不得的是,他与温总理一谈就是一个半小时,送他一程。

  杨福家从中西对比的角度,痛陈中国高等教育的“好大喜功”,我们发现,这正是造成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祸端”:在一些实际工作领域,如临床医生、企业管理,完全没有必要取得博士学位,可是我国的一流医院却常有优秀的临床医生说:“这里没有博士学位就无法生存!”

  他说,高材生只想去名校很失败,越来越多的学院“升级”为大学,其实学院和大学没有高低之分,就好比一个是小提琴,一个是大提琴,把小提琴改造成大提琴,这难道算升级?

  一般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归咎于就业地点、行(专)业、企业前景、薪酬等有过高的期望值,如广东省学联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95%的广东大学毕业生希望就业地区为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大中城市,而愿意去粤东、粤西、粤北等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只占3.1%;湖北省人事部门一次专项调查,在收回的2560份问卷中,竟无一人选择湖北省农村基层工作。

  但是,许多企业坚持认为,“供过于求”只是表面现象,企业招人比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还要难,有公司称,“每年都有几百个专业性、基础性的岗位空缺,却没有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干”。

  是谁抬高了“期望值”?以杨福家观点,本是企业需要“小提琴”,学校却制造“大提琴”,“小提琴”变成了“大提琴”,还能架在脖子上吗?现在是升级蔚然成风,“中”升“大”,“大”升“本”,“本”升“研”,很快就轮到“硕”升“博”了。据说,北京小学升初中,有的中学要加试“奥数”,有的要求英语二级,上海有的小学生为了升中,考到了41个证书……

  但是,有人重提了胡适的“教育亡国”论;但是,不要忘了企业所说的“专业性、基础性的岗位空缺”,是“小提琴”的活儿。

  从去年开始,大学毕业生发起了“月薪1000元”的运动,正是回应了就业市场的诉求。教育不是本本教育、也不是师本教育,而是生本教育,教育成本的始终应以1000元为坐标,多些“小提琴”,少些“大提琴”。

  

每周声音:坐标——1000元

  图:南京东南大学近日举行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会。孙参 摄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